乡村可划分为11个类型,看看你的家乡被分在了哪一类?

提到乡村,不知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景象,或许是麦浪滚滚,或许是草原羊群,亦或是池塘野鸭..... 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我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深刻改变了乡村的发展格局,从而分化出不同的乡村类型。然而提起乡村有多少种类型,想必大家都会莫衷一是。对于这个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最新调查报告或许会给我们准确的答案。

乡村可划分为11个类型,看看你的家乡被分在了哪一类?

9月23日,正值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发布会,向社会郑重公开2000余名师生历时一个多月完成的西北乡村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乡村类型可以划分为生态保护型、粮食主导型、特种作物型、果蔬园林型、城郊结合型、文化传承型、乡村工业型、草原牧场型、畜禽养殖型、乡村旅游型和多元发展型11种类型,西北六省区和西藏的粮食主导型乡村最多,达到13014个,其他类型乡村大量涌现,其中文化传承、乡村旅游及生态保护型乡村数量分别达到380、654、2572。

乡村可划分为11个类型,看看你的家乡被分在了哪一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自身优势,成立了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团队,从7月25日至8月30日,组织2000余人,奔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除东四盟)及西藏七省区,针对乡村产业、生态、文化、区位等要素开展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此次大规模调查在国内属第一次,共涉及65个地级市,国土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一半,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半结构化访谈和深入访谈为辅。调查对象为各省农业厅、民政厅等部门,以及各县、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总共获得有效调查样本31388个。

本次调查报告一方面可为我国西北地区各级政府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价值,另一方面调查构建的乡村类型特征及划分的21个量纲标准,可为其他区域乡村类型的划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此外,调查搭建的乡村类型基础数据库平台,可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数据管理和信息查询,为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智慧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乡村可划分为11个类型,看看你的家乡被分在了哪一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表示,完成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只是学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此后还将积极推进报告成果落地开花,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中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持续贡献“西农力量”。

欢迎大家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

部分素材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新华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