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哈市一院心内、胸痛中心五科专家联袂“帮您了解血压”

(韩松翰 记者 江丽波 宁宇)今年的10月8日,是第21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魏林介绍,虽然我国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持续上升,但是有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并不知情,又或即便知道自己患病,在接受治疗后随即停药或自行换药,对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已是刻不容缓。

75岁的老李患有高血压20多年,多年来他摸索出一条经验并常常告诉别人说:“我感觉头一胀、一晕血压准高,我就吃上降压药。不难受,我就停药,省事又省心。”结果一月前,老李突然觉得头痛得厉害。家人给他拿来降压药和止痛药,却发现他出现了嘴角歪斜、言语不清的症状。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医生为他测得的血压为190/112毫米汞柱。经CT检查证实他患了脑卒中。经过积极抢救,老李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影响了今后的生活。

针对老李的病例,魏林主任提醒,一般来说,高血压在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此时往往不易被人察觉。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头痛呢、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病情继续加重,会引起呕吐、心悸等现象,一旦出现以上的病征,就要尽快到医院就全面的检查,以便尽快控制住病情。魏主任针对高血压患者如何治疗,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服降压药不能“跟风”

魏主任说,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患者吃其他亲朋好友推荐的药,只要有朋友说那种药好使,自己就跟着吃。其实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对症治疗。

降血压不能“急性子”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降不下来,就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这样做很容易发生意外。魏林主任强调,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认识到,高血压疾病是一种终生性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规律服药、科学用药。当血压达标时判断高血压治疗效果需要4周到12周时间,在此治疗周期时,不能随意换药或停药。当血压达标时只能说治疗有效,不代表高血压治愈,应该继续进行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让血压保持达标水平。

服降压药不能“凭感觉”

魏主任说,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很多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更大。魏主任说,像老李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很多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或不服药,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

魏主任提醒患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魏林主任强调,治疗高血压一定要同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于应用降压药物效果不好的患者,一定要查找生活中致病原因。当确诊为高血压病后,即应进行终身治疗,并随病程进展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需要专家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危险程度、日常工作和生活条件,制订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自身血压,得到规范化治疗。10月8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四个心内科以及胸痛中心等高年资专家,将为市民们提供现场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活动期间,免专家挂号费、免费测量血压;高血压患者可得到资深专家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自我规范化管理血压。

时间:

10月8日 8:30~10:30

地点: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门诊阳光大厅一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