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的名将,下场更惨却为何无人同情

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的名将,下场更惨却为何无人同情

在南宋初年,金朝人差点将南宋彻底击败,只是因为有了以岳飞为首的“中兴四将”,这才稳定了局势,苟安于江南。然而,宋高宗却与秦桧合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这三个含含糊糊的字,却让一位爱国英雄含恨九泉,也让后世人扼腕叹息。然而,在南宋之前的刘宋,也有一个类似的大将被冤杀,却没有什么人同情他。

这个人就是檀道济,刘宋的开国功勋。他出生的时候,是最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檀道济是寒族子弟,投军之后虽然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但并没有什么出头之日。可他却被求贤若渴的刘裕所发现,走上了锋芒尽显的人生道路。

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的名将,下场更惨却为何无人同情

檀道济没有辜负刘裕的希望,一如既往地神勇。在讨伐后秦之战中,他担任先锋,先是逼迫项城守将投降,又奇袭蔡州、许昌,先后拿下阳城、蒙阳,最后攻下洛阳,并占据了最重要的潼关,为灭掉后秦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后,檀道济更是成为了刘宋的开国功臣,也成为了对抗外敌,清理内乱的一张王牌从战争的意义以及取得的成果来看,他与岳飞还真可以相提并论。

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的名将,下场更惨却为何无人同情

宋武帝刘裕临终前,就指定徐羡之、傅亮、谢晦及檀道济四人辅佐长子刘义符。按理来说,指定这么多辅政大臣,就是为了互相制衡,甚至让他们窝里斗,这样才能让年幼的皇帝渔翁得利。然而,这四人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并不像历史上的权臣一样内斗,反而是铁板一块。

刘义符也并非残暴的皇帝,他疏于朝政,嬉戏无度,得过且过,是一个活生生的“无愁天子”。沈约在《宋书》中直接称赞他:

帝有膂力,善骑射,解音律。

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具有文武全才的资质,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为。在他登基两年后,这四位辅政大臣看不下去了,他们一合计,就将宋武帝刘裕亲自托付的皇帝给废掉了,另立刘义隆为帝,这就是宋文帝。

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的名将,下场更惨却为何无人同情

刘义符无罪,他顶多是贪玩而已,既没有残害百姓,也没有苛待官吏。檀道济在这次废立的过程中,扮演了策划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请来当皇帝的,却是真正的狠角色。

宋文帝刘义隆当上皇帝后,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弱,惹不起这些大臣,便小心谨慎,谦恭有礼。然而,他想独自掌权,就不可避免地与思维辅臣发生冲突。这四人齐心协力,是无法撼动的。于是,刘义隆想法设法,分化瓦解他们的联盟。

他最后找到了檀道济,就是从他这里打开了缺口,瓦解了辅政大臣。刘义隆以擅杀少帝刘义符及庐陵王刘义真的罪行,让檀道济讨伐另外三个辅臣。结果檀道济大获全胜,让权力归于皇帝,同时也让自己的声威达到了顶峰。

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的名将,下场更惨却为何无人同情

对于檀道济,刘义隆也并不放心。一方面他能力太强,所生的儿子个个优秀,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司马懿一家;另一方面,国家那时候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只有檀道济,才是坚强的屏障。但刘义隆始终认为,自己在世就能够控制檀道济。

偏偏宋文帝是一个体弱多病之人,每一次染病的时候,他都担心自己不能活,就宣召檀道济入朝,准备干掉他。可是每一次他又晃晃悠悠从鬼门关回来了,于是又将檀道济温言抚慰,惺惺作态地放回去。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傻子都知道是为什么了。

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的名将,下场更惨却为何无人同情

在一次非常严重的疾病时,檀道济又被宣召回京,然而宋文帝的病情又开始好转,于是檀道济再次被放回去。然而还没走出多远,宋文帝的病情再次反复。此时,代管国事的彭城王刘义康再也忍受不了了,他矫诏杀死了檀道济以及他的十一个儿子。

檀道济临死前,怒斥朝廷: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然而,他得到的同情却没有岳飞那么多。这是因为他毕竟无端行废立之事,是不忠的行为,杀害同僚是不义行为。如此不忠不义,又怎么能与精忠报国的岳飞相提并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