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一位表友转发过来微博上胡正阳(老司机试车出品人)发关于百达翡丽5175的秒拍视频,并“弱弱的问一句,是所有的名表都是类似这样每块人工手工打造吗?几万块钱的表是生产线出来的还是人工?水鬼,海马一类的?”

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有典型性,所以专门撰文回答。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先说视频的观感,由于微博秒拍的时限比较宽,这个视频的长度也考验了我的耐心。每次想停下,但是担心下次必须从头播放,所以忍住坚持看完。所展示的内容,跟我在百达翡丽等品牌的工厂看到的基本上一致,字幕还附加了一些精确的数字,比如,7年的设计,2年的制作,6项发明专利(包括日期问,Date repeater,等等),1366个机芯零件,且表壳零件也多得快赶上机芯的零件了,等等。

先回答“所有的名表都是类似这样每块手工打造吗?”

看了这个视频,我的感想是,只有瑞士人有可能打造如此复杂的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机械手表。试想,很多人连看完视频的耐心都不一定有,更不要谈制作这些手表了。

一千多个零件,其中很多是需要手工的,比如,镜面抛光、夹板倒角抛光、表壳的手工去毛刺,手工雕刻表壳等,更不要说繁复的手工组装和调试了(其中自鸣、三问等需要反复调试)。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画面中大师戴着寸镜,聚精会神地摆弄着细小的零件。

这些手工,意味着超级的耐心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Know-how。单就这两点,已经把绝大多数国民拒之门外。

中世纪后,多山之国瑞士,接收了来自德国和(主要是)法国的钟表人才。瑞士独特地理环境决定了山民们有特有的心里素质和科学技术才华,把钟表小型化的使命完成。这种特长,形成了瑞士人的传统之一。钟表产业早期是以钟表社(etablissage)的形态出现。这个有点像上世纪七十年代,居委会从工艺品公司领来手工活,然后分给街道的家庭妇女完成,然后再把产品交付给工艺品公司的模式。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人领到活之后,常常是父亲带着儿子干,无形中把手艺代代相传。而且钟表社的活计分工越来越细,某些家庭就成了某项手艺的专攻者。不过比较普遍的是,抛光这个手艺,是女人做的,因为这手艺非常单调,然而又需要细心和敏感。钟表社形态,确保了哪怕你只会一样手艺,也能从产业挣钱养家(发财是不可能了)。后来,部分野心大的瑞士山民开始承接更高层面的活计,比如,制作机芯的部分组件和‘底盘’······最终,瑞士制表业总体走上了序列化生产之路,为世界各国消费者制作买得起的手表。在日内瓦,出现了阁楼工匠。阁楼工匠体现突破了家庭界限,成为日内瓦最赚钱的几大职业。钟表修饰成就了日内瓦品牌的奢华传统。

瑞士人代代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钟表制造的部分手工被日内瓦产品品牌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这些手工构成了高级钟表的部分价值。这些都可以从百达翡丽的视频中看到。而这些手工,外国人是学不到的,或者即使学到,也没有人愿意干!我采访AHCI中国院士许家宝大师时,他讲过,为了给他的滚球钟的机芯夹板抛光,他请了一个年轻人来干。而作为年轻人,干了一天就离开了,因为他觉得这简直不是(他这样的)人干的活!简单,重复,单调,而又需要细致······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容易理解为什么只有瑞士人能做那些精美的手表机芯了。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瑞士是生活条件优越的国家,像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的活计,你怎么才能让瑞士人干呢?很简单,效率和金钱。同样的活计,瑞士人干起来效率最高,因为人家有传统,另外,单调、细致、耐心,这些东西只可能用一样东西活动,那就金钱。在这里,情怀不好使。所以,既然全世界都干不来,只有瑞士肯干,你想拥有这样的东西,掏钱吧。伴随百达翡丽5175的各种数字而来,是该表的天价。

制表传统一直在进化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人的制表传统,还体现在他们与时俱进,把科技和工程技术的成就应用在手表上,让手表更加精准、更加可靠、更加‘买得起’。“机器能做的,绝不请人做”这也是我在瑞士参观的心得。现在我可以回答表友在前面的提问,只有少数品牌的少数作品使用手工,而且,有些工序使用手工是因为机器目前还无法完成。以那个秒拍视频里的画面为例,夹板倒角的手工抛光,这个是日内瓦印记要求的,主要是为了美化。目前,只有部分日内瓦品牌、部分洳山谷品牌的部分产品使用这种抛光。腕表都发的测评系统里,凡是做工星级在三星以上的都是这种手工抛光。现在,网友提问的第二个部分,水鬼(劳力士)、海马(欧米茄)的机芯就不可能用这种手工,因为它们产量太大了(让很多人买得起了)。腕表都发对这个级别的机芯给出的评定是两颗星。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另外,如果仔细观看视频,还会发现,即使是古老的传统,哪怕是顶级品牌也会用机器代替手工的。我参观百达翡丽工厂时,看到用黄杨木制成的轮为机芯齿轮抛光。在镜头里,齿轮的送件动作和黄杨木轮驱动都是机器完成的。

关于另外一个工艺,镜面抛光,传统上是手工完成的。但是听我在央视负责技术和采购的朋友说,我国航空航天部门已经应用激光技术抛光了。不难想象,劳力士、欧米茄这样的量产机芯,没准儿早已用上了先进的机器给零件完成镜面抛光。有资深人士指出,像欧米茄这样的机芯,用“钻石刀”给夹板倒角,出来的效果已经非常接近抛光。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劳力士机芯也同样。由于劳力士的恒动机芯装配于防水表壳内(密底),故佩戴者没机会观看其精巧结构。唯有劳力士认可的制表师方能使用特别工具一窥其貌。这个恒动机芯以其可靠性与计时性能闻名于世,而当这个由人手调校(注意,这里说的是人手调校而非打磨)的装置展露人前时,方能欣赏其真正特质: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非凡的微型创作,同时结合各种形状、造型、体积、颜色及表盘,部份饰面经磨光,有些则带圆纹,这种修饰上的对比,是日内瓦产区打磨美学的传承和进化——品质+美观=乐适。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瑞士手表工匠耐得住寂寞,全世界肯为他们买单,因为传统和信心

最后回答表友提问的最后一部分,水鬼、海马等量产手表,机芯和外观件都是先由机器制作,然后分段在流水线组装。总体趋势,机器能做的绝对不用人工,对那些哪怕是顶级品牌的量产手表也如此。只不过比例不同。从视频可以看到,大部分镜头是先进的加工机床在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