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軍營里的13種月餅

歲歲中秋

今又中秋

那年,军营里的13种月饼

中秋,是收穫的吉辰,又是團圓的良時。那圓圓的月餅,宛若滿月,凝著幸福、豐盈、和諧、美滿。每逢中秋時節,那份火辣辣、暖烘烘的戰友深情總會在我的胸腔裡充盈著、跳躍著。

那年,军营里的13种月饼

1998年,是我入伍第一年。離中秋節還有兩天,全連休探親假的12名官兵相繼歸隊,包括一排長、司務長、二班長這些骨幹。按照休假安排,他們中有不少人可以休至中秋節後。尤其是一排長,他已多年未休探親假,這一次是帶著“任務”回去的:父母給他物色了一個家鄉的女孩,利用此次探親的機會相親。

回家之前,指導員親自找一排長談話:“眼光不要太高,不要過於挑剔,只要那女孩子人品好,就跟人家談談。”誰知,一排長這個幹啥都優秀的老兵,竟然吃了敗仗。女孩及其家人對他很是滿意,但提出一個苛刻的條件:“兩年之內必須轉業……”最終,一排長沒有答應,幫父母收完了玉米、穀子,又陪著父母到醫院檢查了身體,便立即啟程歸隊。

一排長對我們說:“那年,為了當兵,我連大學都沒上,現在,好不容易當出點味道了,竟然讓我轉業!這叫半途而廢啊,咱不幹這事兒!除非組織決定讓我轉業!”

聽著一排長的話,我們感慨萬千。

那年,军营里的13种月饼

時值中秋,一排長和那些探親歸隊的戰友們,紛紛拿出了來自他們家鄉的月餅。12位戰友,帶來了12種月餅。來自大江南北的月餅們,方方正正,扁扁圓圓,五彩繽紛,匯聚軍營,並排站在了後勤班的長桌上,被司務長碼得整整齊齊。

吃月餅之前,列隊唱歌。我清楚地記得,那晚唱的歌是指導員點的《十五的月亮》,在隊列前指揮唱歌的是一排長。曲畢,指導員猛拍腦門,頗為後悔,他悄悄對我說:“遭了,一排長相親失敗,咱唱這種纏綿的歌兒,像話嘛!”

然而,一排長卻和戰士們坐在一起,捧著月餅,仰望明月,說著笑著,品嚐著五湖四海的味道,訴說著各地月餅的傳說。

司務長來自蘇州,他帶來了幾大包“稻香村”月餅,是蘇式月餅的老字號,皮層酥鬆,香而不膩,色澤美觀。一班長來自廣州,他帶來了有名的“蓮香樓”月餅,此乃廣式月餅的招牌,皮薄餡香,不易破碎,有蓮蓉、豆沙、五仁、水果、叉燒等種類,讓人垂涎三尺。還有來自成都、太原、西安、馬鞍山、桂林、北京等地的戰友們,他們所帶的月餅,大多是自家打的,有的月餅外形不大美觀,卻頗具地域特色,入口醇香濃厚,味道各不相同,令人回味無窮。

正當我們品嚐美味之時,值班戰士前來報告:“駐地群眾給連隊送月餅來了。”於是,我們趕忙出營房迎接。

社區主任握著指導員的手,滿懷深情地說:“今年抗洪,如果不是你們,我們的損失更大。這是我們自己打的月餅,請戰士們嚐嚐。八月十五,大家回不了家,別想家啊!”

指導員立即拿出我們的月餅,贈予他們。他們不收,指導員硬塞過去,笑道:“你們是水,我們當兵的是魚,必須得收下啊!”

那晚,我們品嚐了13種月餅。13種不同的味道,縈繞心間,甘甜無比。

月上中天之時,輪到我站崗。指導員接過我的槍,壓低聲音:“你去陪一排長聊聊天,別讓他悶著。這崗,我來站。”

誰知,一排長卻“奪”過了指導員手中的槍,打趣地說:“讓咱這個失戀的人有點事做吧,站崗的事,誰都別跟我爭!”

說罷,一排長扛起槍,大步走向了哨位。

是時,皓月當空,明晃晃,光燦燦,照著軍營,照著哨位,照著青松般的排長……

那年,军营里的13种月饼

END

文|江志強

美編|陳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