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欢喜有人愁,成品房又要改毛坯?

有人欢喜有人愁,成品房又要改毛坯?

今天,嬷嬷实现之前的承诺,要和你们聊聊成品房。

是的,正当老百姓刚刚转变思想观念,准备死心塌地接受成品房时,忽又谣言四起,说是要取消成品房,重回毛坯时代?

我们常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房地产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至今已有20余载,咋个还走起了回头路?

究竟是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还是患得患失的感冒打喷嚏?

下面嬷嬷就简单分析一下,看看成品房到底是得了不治之症,还是偶然伤风感冒,服一剂“规范行业、加强监管”的板蓝根就能痊愈呢?

1

能否满足业主日常居住功能?

在功能设计方面,众多品牌开发商如万科、恒大、碧桂园等房企都有非常完善的装修设计标准和体系,大到功能布局、小到开关的设置都有非常全面细致的考虑,比如玄关的布局、插座的高度、水槽的设计等,最大程度上尽可能的便利业主日常的使用。

2

能否满足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所谓成品房交付,也就是批量装修。

一套房子一个装修标准就不能称之为是批量了,所以即便开发商可以提供几种装修套餐供业主选择,包括风格、色调等,仍然不可能满足每一位业主的偏好。

但是对于普通住宅来讲,最重要的是先满足功能需求,其次才是个性化需求,而个人喜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交房后的家具和软装布置来满足或者说弥补的。

3

装修成本是否有优势?

毫无疑问,批量生产和批量采购一定比个性化定制和零售更有价格优势。

不要考虑开发商也要赚装修利润,要知道装修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人家付出劳动赚取合理利润实属应当。但因为材料是批量采购的,工地是批量监管的,成本自然会比单独装修要低得多。

4

装修质量及售后是否有保障?

做生意时常有“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的说法,要知道,开发商可是甲方大大,同等质量下价格必然最优,同等价格下质量必然最优。

而且,预留质保金也是合同的常规条款。质保期内任何问题直接找物业(开发商),自然会有人来帮你解决。

但是,个人采购材料就不一定了。个人采购,价格高低全凭你的砍价能力,质量好坏取决于你的火眼金睛,装修完一年半载你要维修,装修公司或许还会上门糊弄你一下,时间久了说不定公司都解散了,你找谁去?

这样看来,成品房优势如此明显,那前阵子各大楼盘业主“拉横幅”“请愿”维权又是为何?

一、面积计算标准不统一

业主普遍认为,公共部分既然是开发商装修,所以装修面积应该只计算套内面积,应该是建筑面积减去公摊面积。

而开发商则是按照一套房子的装修总价款来计算的。其实装修面积通行的计算方法是按房屋墙体的投影面积计算,跟我们通常所说的套内面积和建筑面积均有区别。

二、价格和价值不符

有些开发商在销售时宣称的三四千的 “豪装”,在交房时业主发现这其实就是千儿八百的“安居工程”。

“豪装”变“安居工程”说白了就是合同约定不清晰,双方理解出现偏差和分歧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开发商以次充好或者消费者故意讹诈行为。

其实,只要合同上约定清楚,样板间展示明白,有据可查,有标准可对比,自然就没有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纷了。

殊不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经历了伟大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从手工作坊到蒸汽时代,从蒸汽时代到工业革命,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这是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动力,断然没有重回手工作坊的道理。

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济学教授指出,无论行业规范是否建立,监管制度是否完善,成品房交付必然是大势所趋,行业不规范,我们可以逐步建立标准,监管制度不完善,我们可以查漏补缺,断然不可能因噎废食,反而要重回毛坯房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