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在赣南西部山区,山茶油(也称木子油、木油)似金子般珍贵,因为来之不易。木子油的收成,看老天爷的脸色,大小年差别很大。“樱桃好吃树难栽”,木子树看似野生好养,实则不然,庄稼人方能真正体会个中艰辛。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那个时候我们村每户人家到了十月份的时候就会上山去采摘“木子”,就是图片上的这种果子。采回来之后会晾晒一段时间,待果壳都裂开时将里面的木子取出榨油。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家家户户把摘回来的“木子桃”(油茶果,俗称木子桃)堆积在家中的数个角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尔后只要天气好都拿出来晾晒,直至整个木子桃绽开露出乌黑的木子仁。接下来就是“拣木子”了,把壳、仁分拣出来,

收成好时光拣木子就得费好长一段时间。拣出来的木子仁还得放在太阳下暴晒,尽可能多地去除水份。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事实上,光太阳晒还是不够。木子仁到了油槽坊后,还要在烘炕上烤上一段时间,彻底把水份蒸发出来。

烘干之后的木子仁下一道工序是碾碎,古法榨油是用水车带动碾轮,碾好以后装入一个大木橧中,放柴火加热蒸熟,蒸熟后趁热赶紧制作麸饼(用两个铁圈做框,下面垫着稻草编织的网格),蒸熟后的木子在倒入铁圈做麸饼的时候,顿时能闻到阵阵扑鼻的清香。麸饼做好以后,也就意味着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榨油。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古法榨油是将麸饼放入到那株硕大的老樟树的肚腩中,顶边放上铁板,加以大小不同的铁尖,二三个壮汉抡动撞柱,在重力的挤压下,满屋飘香的木子油争相流入到老樟树的沟槽中……老辈人说,较之现在的机械榨油,古法榨油的出油率更高。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严湖有二个古法榨油坊,依地势高低人们分别将它们命名为“上油槽”和“下油槽”。如今,时过境迁,喧嚣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几畦零星的菜地,疯长的野草……

那飘逸着浪花四溅的水车,生生不息的碾轮,永久地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水车、碾轮、撞柱,甚至那些异口同声的吆喝声,记载了一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也见证了我们似水般天真的童年。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榨干了油的木子麸,用处多多。过去没有化工洗涤用品的时候,人们就用麸饼洗衣服;女人们用麸饼煮水,洗头发,虽然没有现代洗发水的浓浓的香味,但也避免了化学成分的潜在伤害;用加热捣碎的麸末,撒在河溪里捕鱼虾,效果好又不污染水源——鱼虾经过短暂的失去知觉后,很快就可以活过来,这是最环保的捕鱼方式。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晒干的茶泡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小儿腹泻;木子树的枝干是人们用来做各种刀具手柄的好材料。木子树一身都是宝,那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双赢,就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上。

漂泊异乡的游子,每年过完春节来到打拼的城市,总要带上几斤木子油。那几斤油,舍不得吃,总想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木子油对烧伤烫伤、蚊虫叮咬有神奇的疗效。

渐行渐远的赣南油茶香,于都老家记忆中的味道


偶尔用木子油烧个菜,那天然的清香,是超市里买的油所不能比拟的,那是浸透了红土地山水的味道,那是难以割舍的老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