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

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致所有Boss

今天快乐沃克君给大家聊一下我的表妹。

表妹98年的,今年六月毕业后,就留在了当地,在一家销售公司做客服。上周她辞职了,离职表辞职原因一栏上写着:“我要像风一样自由”。

What???

我表妹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一个小女生,怎么看也不是那种冲动愚昧的孩子。

约出来问清原因我才知道,因为打一个客户的回访电话,客户态度很差,表妹心情也不是很好,结果弄得事与愿违,老板就找她谈了两句,然后她就辞!职!了!。

快乐沃克君心里不由感慨:“现在的年轻人说不得,骂不得,捧在手里都害怕稍有不慎就凉了……”

谁曾想当年我们那批风风火火、特立独行的90后,最终败给了岁月安稳,可是一浪更比一浪高,第一批95后已经离职了!

身边也不乏许多人事朋友吐槽:“说句实话,不敢聘用95年、98年这种小年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要求高……哪天不对劲儿,之前什么功夫都白搭,招聘留人真的越来越难了。”

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都说年轻人爱跳槽,没想到这么能跳。

“两个月一换,目前已经是第四份工作了。”

“我入职一个月,现在已经在回家的动车上了。”

“两个星期,我不是最短的相信我。”

“我的辞职书是这样写的:小爷的理想不在这里!”

……

当然, 导致95后频繁离职的原因似乎也没这么简单。

说好的艺术设计师,让我搞山寨?做客服?!

开始答应的福利没有了,开始说好的工资变少了,开始说好的双休没有了,不辞等啥?

想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不仅不让马吃草,还要马儿负重跑,当95后是傻子吗?

上班就是来工作的,又不是交朋友,整天嚼舌根,勾心斗角,影响心情!

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谈钱,莫画饼,莫谈感情。

加班不给钱,请假扣300,恕不伺候。

每个周末都要加班,影响我健身、旅行、谈恋爱了。

老板是个大猪蹄子,我不但自己离职,还把整组人都劝走。

当初去是走投无路,现在翅膀可以扑棱了,当然选一个特别喜欢的工作咯。

所以在不少HR和老板的眼里,95后便成了最“难管”的一代人,他们往往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小事而辞职。只要你给的东西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继90之后,95后又双叒叕成为大家的调侃对象,甚至为95后造了个词——“隐形退休人口”。

曾经,退休只是一种状态,

而现在,退休是一种心态。

——重视自我感觉,追求舒适体验,随心所欲地做选择。

无论95后辞职的花样有多少,归根到底不外乎下面几点:

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工作压力大;

不能认同企业文化;

人际关系存在矛盾;

晋升困难;

福利薪酬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生活琐事。

堂兄和他大学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公司,最近在招聘95、96年毕业生的时候,发牢骚说:“我花钱养的员工,都不能说两句?”

堂兄做员工时,企业还是科层制,他懂规矩,服从领导。现在互联网化,很多公司都开始扁平化管理,快乐沃克君跟堂兄说:“你得学会平等。”

一言不合,年轻人真的就会辞职,甚至是裸辞。

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22.5%的受访职场青年裸辞过,49.4%考虑过裸辞。

一股躁动的气息在职场中蔓延,智联招聘进行的白领跳槽意愿调查显示,明确不想跳槽的,仅占总量的3.6%。

年轻人不是在跳槽,就是在跳槽的路上。

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7.10%,较2015、2016届相比略有下降。

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达到33%。

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就是说,当2018届大学毕业生满怀希望地开始自己职业生涯之时,仅比他们大一届的毕业生已经经历过一波离职潮了。

领英也在近日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中称,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95后”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其实,95后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随性,只是他们的“职业观”打破了我们现有的认知。

作为祖国八九点钟的太阳,95后是“朝气蓬勃、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可爱、可为的一代。”

初入社会、涉世未深的他们兴趣至上,大多数的95后毕业生,希望自己玩着就可以挣钱。

《城市画报》今年3月推出的《95后兴趣报告》中就表明,“有73%的95后都有自己的兴趣”,同时“还有55%的95后愿意将自己的兴趣发展为一项可以赚钱谋生的技能”。

他们期望把兴趣当作职业,做cosplayer、网红直播、游戏主播、网红、嘻哈歌手……都是年轻人热衷、追求的职业。

比起80、90后,95后不愿意盲目地去听从家人的安排,找一份稳定而无趣的工作。他们更渴望靠自己的能力去打造一片天地,希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传统意义上“挣钱多”、“离家近”、“加班少”的好工作,则被很多年轻人嫌弃。

在腾讯QQ发布的《95后迷之就业观》报告中提到,“48%的95后毕业生或准毕业生选择了不就业,而其中超过15%的人向往自主创业,找到奔‘钱’程的新途径。”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95后的职场选择也更加多元化,许多衍生而来的创业机会,为95后提供了更多机遇去“自主创业。

作为年轻一代,他们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但无论是哪种花式离职,我们都要思考一番,这样的离职理性吗?

有些95后表示,每次辞职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不过,也有部分95后认为,自己找工作时不够严谨,盲目听从,才导致频繁地换工作。

那么,95一代“说走就走”的背后,是源于他们的草率冲动或个性使然,还是,因为年轻给予了他们更充足的勇气,更多元的选择?

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2017届本科毕业生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48%),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42%)。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说:

年轻人潇洒辞职的理由要么是钱没给够,要么是受了委屈。他们没什么生存压力,不需要为了工作忍气吞声。

对这一观点,很多年轻人表示并不认同。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也有人是既受了委屈,钱还没给够。

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毋庸置疑,90后的我们,的确是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机会多,给人的创造性多,但这只是这个时代带来的友好的一面。我们必须要清楚的看到,伴随着这个时代而来的更为艰巨的责任。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的焦虑,我们虽然敢于面对,但却也只能迎着压力,自嘲“佛系”!

“95后秃了”、“95后垮了”、“玻璃心”、“敢说敢为”、“个性独立”、“二次元”等等,我们是名副其实的“标签一代”。

现在,95后又多了一个新标签——“最爱辞职的一代人”。

作为今年的职场新人,95后们已经工作4个多月了。关于95后的职场表现,饱经风霜的老前辈们有太多吐槽:95后缺乏责任心、蜜汁自信、不按套路出牌,说辞职就辞职……

对这些吐槽,我们不置可否,只能说这很符合知乎上流传甚广的社会三定律之一:“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无可救药垮掉的一代”。

当一代人摆脱稚嫩的角色,开始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时,人们就会慌乱地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

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都迷失在时代的洪流里。

有人迅速成名,有人一夜暴富……

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对于刚刚出现在这个社会上的新人来说,太多的苛责和质疑是没有必要的。我们都经历过狂放不羁的时代,而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正确选择。

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与前辈们相比,现在的95后毕业生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发现工作与期待不符则会更快做出其他选择。

另一方面,第一份工作对职场新人来说往往是一次“试错”。由于缺乏对于行业、职业和具体企业的实际了解,他们对于第一份工作往往期待过高,入职后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节奏都无法适应,从而出现失落和迷茫的情绪,因此跳槽率和转行率都很高。

95后大部分年轻人,刚走出校园,可能都会带有一点天真,也会有一些胆怯。作为新人,他们善于发现公司的各种问题,会感觉公司很多制度不合理,有些事情明明非常糟糕,为什么这么多问题,怎么你们就看不出来呢?

所以自己一方面纠结:我到底要不要跟老板提这些这问题,一方面可能也会跟同事吐槽,我跟你们讲,我们公司真的太奇葩了。或者,当自己忍受不了,又反映无门,干脆袖子一甩,利落走人。

实际上,不是年轻人变得快,而是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

如今职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首先,年轻人找工作就迎来了变数。

经济学家盖伊•伯格尔指出,“大学文凭曾经能让你拥有一份长达40年的工作。但现在,它只是你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而已。”

在2017年的79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520万人投了10份以上的简历才找到工作。其中80万人的简历,出现在了50多家公司的邮箱里。

其次,企业也在变化。薪资的增长方式则加速了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跳槽成为提升收入最为便捷的方式。更何况,整个大环境也在起变化,人当然要跟着趋势走。

从经济角度讲,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发达国家,工作灵活多变,跳槽机会多是发展的标志。

调查显示,62%的2017级应届毕业生,认定自己需要“先就业,再择业”。

知乎上,一位两年换了5份工作的年轻人担心地问,自身是不是存在问题。右侧的关联问题里,一位28岁的青年怀疑:“我毕业6年还没换工作,是不是不求上进?”

一个比较知名的自媒体人,他说:“如果一份工作总是输出,而学不到新东西,那是对人的消耗。时间久了,人就废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摆脱了在一个地方混资历的工作模式,“平台的能力不代表个人能力”越来越成为共识。

如冯仑所说:“年轻人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未来。”

年轻人如果有资本有底气,且没有房贷赡养等家庭负担,一言不合就“辞职”也没什么大不了,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跳槽就能加薪并非所有人都能实现,对于有经验、有技术、有实力的职场老人,跳槽就很可能得到高薪。但对没经验、没技术、好高骛远的年轻人来说,辞职前没规划、没目标,就未必能够成功,还可能在求职的路途中碰得头破血流,高薪得不到,尊严没有。

因此,辞职还是应量力而行,深思熟虑,不能盲目

快乐沃克君想对这些职场新人劝上一句:年轻人气性高,尤其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同学,多少会带有一点清高,见不得乌烟瘴气之事,或是忍受不了职场各种“潜规则”,但是作为一名职场新人,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事,也许你眼里的正义凛然和心直口快,在别人看来,其实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

频繁辞职,会让刚入职的新人在一个岗位上积累的经验较少,长期这样不定性的状态养成习惯的话,甚至陷入找工作与跳槽的恶性循环。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克服浮躁情绪,在公司踏踏实实地积累经验会更加有利于适应社会。

前几天看燕公子在微博上说了一段话:出来工作和在学校不一样。你做错一道题,老师给你画,然后告诉你正确答案。工作是只有人给你画,你自己去找正确答案。因为你上班领工资,没有人有义务要教你的。

沃克君觉得非常有道理,走进社会之后,你就要明白,没有人有义务因为你年轻,因为你刚刚毕业,因为你没什么经验,就照顾你。恰恰相反,只要没有人因为你年轻而欺负你,那对方就是善良的了。

最后,请大声提醒自己:不要等你想跳槽了,换工作了,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或者自己做的内容,人才市场上有一大堆人也会做。

很多年轻人在刚刚走向社会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快乐沃克君的建议就是先看看自己的能力,可以做什么,然后不断尝试,先养活自己,然后再做自己。工作是一个获取基本物质的手段,同时也是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的过程。

小贴士

如何留住95后员工:

首先,用人单位应与时俱进,让制度多一点人情味,多一点激励措施,让广大职工多一点甜头和盼头。这样,员工留住了,企业也就能更好地发展。

其次,企业工会组织也要多组织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年轻人在各项活动中找到家的感觉。当然,人社行政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对违法用工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营造一个和谐的用工环境。

最后,作为95后新职工,要摆正位置,既来之则安之。在工作中要多学、多问、多与同事沟通,多熟悉公司的环境,了解工作流程,避免自己走弯路。同时,要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勤于发言,让别人认识自己,让自己尽快融入到团队中去。

快乐沃克君祝愿95后的小可爱们,都能在职场不断进步,向更高段位进阶!

快乐沃克:骂95后他们真的会离职,想撒气就骂那些中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