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影》如果有前传的话,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张艺谋的《影》,可以说是他做电影导演以来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部电影。首先是因为这部电影体现了中国以柔克刚、以阴制阳的传统哲学思想。比如:境州最终利用金属伞叶的弹性,杀死了杨苍。其次是其情节反转令人目不暇接,也就是说具有高度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那么观赏完了这部电影,很多影迷开始思考和争论沛良(郑恺饰演)到底是怎么发现自己的大都督子虞在利用替身行事的。还有就是境州的母亲到底是谁杀害的?

有人说是沛良自己发现的,有人说是田战告知的,因为田战本来就是沛良的人……至于境州的母亲到底是谁杀害的?有人说是子虞派人干的、也有人说是沛良派人干的……关于这一切,假如我们猜想、编剧一下《影》的前传,或许一切都可以找到答案。

张艺谋的《影》如果有前传的话,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其实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沛良其实就是孙权,子虞就是吕蒙。其他比如杨苍是谁,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那么孙权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的权力和地盘其实来自于父亲和哥哥,而当年跟随他父亲和哥哥打天下的骄兵悍将,其实都和他岁数差不多,可以说都是同龄人。

那么沛良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帮骄兵悍将可能内心并不服他!早有取而代之之心!用电影中的台词说:我这王位何曾做得安稳?那么沛良面对这种状况会怎样?难道像汉献帝一样终日哀叹、无计可施?或者寄希望于“衣带诏”?沛良显然不是这样的窝囊废,历史上的孙权更不是。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影》的前传中沛良为防止子虞等权臣篡位,早就开始布局,怎么布局?《影》一开始,子虞的夫人小艾就在宫中和沛良的妹妹青萍在一起玩耍,而且沛良称呼小艾为“小艾”,比如在他催促(假)子虞弹琴的时候说:都督,小艾等着你呢!小艾对沛良也自称“小艾”,而子虞称呼小艾反而是“夫人”,这说明什么?

张艺谋的《影》如果有前传的话,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认为,小艾很有可能是沛良的一个当家子妹妹!是一开始就被沛良安排嫁给子虞,以便拉拢子虞同时监视子虞的!否则我们想不出为什么小艾和青萍关系那么好,简直就是闺蜜一样的关系,完全没有君臣之间的界限。我们也想不出一个君王对臣子的妻子可以称呼昵称。而且影片快要结束时,小艾居然也出席了庆功宴会,按常理她是不应该出席的。所以这一切都说明,也许沛良和青萍都是人家小艾的娘家人!

但是,当初子虞和小艾结婚的时候,从沛良的角度看是有政治目的的,一方面是拉拢、一方面毫无疑问是监视。但从小艾的角度看肯定是非常乐意的,没有觉得这是政治联姻,因为哪位美女不爱英雄呢?

也许最初小艾对于堂哥沛良叫她监视子虞的命令是比较反感和排斥的,直到子虞深受重伤后不断地耍阴谋、尤其是利用一个无辜可怜的替身来行事的时候……也许此时小艾对丈夫越来越失望了,但自己也不好公开违背丈夫的安排。也不太可能一开始就跑到娘家告发自己的丈夫。

张艺谋的《影》如果有前传的话,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从子虞的角度看,他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妻子一直被命令监视自己?肯定有!但他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认为自己以后成了君主,那小艾是什么地位?而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小艾最终一定会在娘家和丈夫之间选择后者!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沛良最终知道子虞在用替身和自己周旋,是从小艾那里得到了确认!也许他最初只是在心里充满了疑问,但实在想象不到面前的居然是替身。而且还从小艾那里得知替身的来历,以及替身还有一位老母亲在世,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情节。

至于境州的母亲到底是谁派人杀的,我们认为是子虞,不可能是沛良,沛良正计划用这个假都督代替真都督呢,怎么会干那种事儿呢?他此时应该施恩于假都督境州啊!

还有田战,我们认为他不是沛良的人,而是想跟着子虞沾光的一个部下而已。尽管看起来他非常像沛良的人,比如沛良朝他射箭,故意射不中,其实这是在挖墙脚,对于敌人阵营的人,一拉一打,以便破坏他们之间的团结,沛良难道连这个都不会?

张艺谋的《影》如果有前传的话,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还有,最后为什么一个半死的病秧子为啥还能杀掉那么多杀手,还接着化了妆跑到王宫干掉沛良,我们只能说那些杀手可能是地形不熟吧,而且密室里估计还有很多机关,所以子虞最后逃了出来。而后来子虞干掉沛良,露出真面目时,小艾眼神里只有失落,因为毕竟娘家大哥死掉了,此时她看到丈夫没死反而没有惊喜。因为自从她和境州那啥之时,她已经完全不再爱丈夫了。

至于子虞假惺惺地叫境州带夫人一起走,境州一眼就看出这是假话,哪有这样托付事情的?一个腹黑男突然变成了文艺男:天下那么大,你替我带夫人去看看?只能说明他和夫人的事儿被子虞知道了,可是子虞居然肯放过他们俩?谁信啊!所以……

我们的分析您赞同吗?欢迎留言评论互动!您的参与是老编写作不竭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