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和區塊鏈、大數據的結合將有利於數字經濟的發展

通證和區塊鏈、大數據的結合將有利於數字經濟的發展

什麼是通證:

Token 的原意是“令牌、信令”,在以太網成為局域網的普遍協議之前,IBM 曾經推過一個局域網協議,叫做Token Ring Network,令牌環網。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輪流傳遞一個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節點才能通訊。這個令牌,其實就是一種權利,或者說權益證明。隨著區塊鏈概念的普及,以及以太坊及其訂立的ERC20標準的出現,讓任何人都可以基於以太坊發行自定義的token。市面上token被用來做ICO是普遍的做法,因此“token”開始被廣泛譯為“代幣”,並被人們接受。但token可以代表任何權益證明不僅僅侷限於貨幣,所以token被譯為代幣是錯誤的。token是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簡稱通證。

通證具有非常靈活的形態、非常強的組合能力,透明、可信賴、可追溯,流轉速度快,所以它表達價值和憑證的能力,是以前的技術無法相比的。

什麼是先進的通證:

什麼叫先進的通證呢?我們可以大開腦洞。

眼前能想到的如:身份證、信用卡、戶口、門禁、鑰匙這些,還有帶票的、帶券的,還有卡等等這些東西最後都應該表達為通證。

區塊鏈通證在自己的這個賽道上,可以這麼說,是自紙張和印刷術發明之後,到現在最重要的一個技術。而由通證所結成的這種人類新的經濟協作模式,也是500年以來人類最重要的一種社會組織變革。

在區塊鏈上,比特幣也好,以太坊也好,都是極其原始的通證,未來那種先進的通證還沒出來呢。

所以通證經濟的真面目,我們還沒有見識到,什麼叫先進的通證呢?我們可以大開腦洞:

腦洞1

比如,你給你機器人服務員說,出去打個醬油,給它一個通證,然後它只能拿來買醬油,什麼都幹不了,聽起來是不是很搞笑?

其實這個功能非常有用的,比如你定向捐款,要求你的捐款只能用來購買小學生的課本和教輔材料,如果用人民幣,那麼很多人就會動歪腦筋,能不能把這錢挪用來給自己買一輛瑪莎拉蒂呢?

如果用這種定向的高級通證,那些想挪用這筆捐款的人可能就沒有動機了,你屯一大堆小學課本堆在家裡,吃又不能吃,用又不能用,掛在身上拿出去給人秀嗎?只會被人當弱智,那你還貪個什麼貪呢?

腦洞2

再比如,如果我們有先進的通證技術的話,那麼當你去乘火車的時候,住酒店的時候,你的身份通證拿出來,人家只能獲取他應該知道的信息,比如無犯罪證明,而不能獲取他們不應該知道的信息,比如你是個美女,你今年多大了等。

而今天,你住一個酒店,把身份證一拿出來,人家把你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址什麼的信息全搞到了,這其實是嚴重的隱私洩露。高級的通證技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腦洞3

再比如說,如果你擁有一副世界名畫的所有權通證,你可以從中派生出這個名畫的展覽權。下週的、下個月的、中下旬、下半年的展覽權你都可以派生出來,別人拿到這個展覽權通證,可以要求你去兌付,這個人也可以把展覽權轉讓,但派生出來的價值對你來說就多很多了,而且都是可信的。

很顯然,一幅名畫,它如果一年只有一百天展出,和一年能展出300天,它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通證和區塊鏈的關係

通證是區塊鏈的特色應用,如果沒有通證,可能會降低激勵效果,區塊鏈的優勢可能無法充分發揮。區塊鏈是底層技術,通證是經濟形態,區塊鏈和通證是可以完全分離的。但區塊鏈為通證提供了堅實的信任基礎,正如《經濟學人》把區塊鏈稱為“信任的機器”。

第一,區塊鏈是個天然的密碼學基礎設施。理論上,區塊鏈可以利用密碼學為通證提供可靠的安全性。

第二,區塊鏈是一個交易和流轉的基礎設施。可以為通證提供高流動性的環境,能夠快速交易,快速流轉。

第三,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這使得人為篡改記錄、阻滯流通、影響價格、破壞信任的難度大大提升。

第四,通證要有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區塊鏈技術適合於加密的去中心化電子憑證,還非常適用於發行、登記和流轉通證,實現價值轉移,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可以為通證賦予豐富的、動態的用途。

關於通證,這樣的腦洞我們可以一直開下去,你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因為未來高階通證的應用真的可以是無所不在的,對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當然目前的基礎設施還要做很多的建設,現在的基礎設施還不足以支撐這些腦洞級的應用,但是現在正在構思和開發新一代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相信不遠的未來,能夠把這些應用從想象變成現實。

通證就是這樣,對每個人來說,未來它都將是一種巨大改變每個人生活方式的東西。我們通常容易高估科技短期內對我們的衝擊,但是往往會低估中長期的衝擊。

雖然由於市場混亂,token被妖魔化,但通證(token)本身是一種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它和區塊鏈、大數據的結合將有利於數字經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