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呼救信号“SOS”与“GMDSS”前世今生

国际呼救信号“SOS”与“GMDSS”前世今生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救援早已走上历史的舞台。27年前年的昨天——1991年9月22日,国际海事机关决定遇险和安全通信方面将以现代化通信手段和方式取代传统的莫尔斯电报通信。从此作为国际呼救信号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S0S(国际摩尔斯电码求救信号),将在1992年2月被GMDSS(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取代。

“SOS”曾经是全球公认的遇难海洋船只的求救信号,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求救信号,而不是任何单词的缩写。实际上,这三个字母的组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SOS对应的莫尔斯电码分别代表“三短音-三长音-三短音”,这个组合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阅读。夜间也可用灯光(如手电)表示。

其实,在100年前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有三种:CQD、SOS和Mayday。CQD意为“Come quick, danger(速来,危险)”。这三种求救信号,SOS得到了最大普及的原因之一是这三个字母无论是从上面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SOS。

国际呼救信号“SOS”与“GMDSS”前世今生

国际呼救信号“SOS”与“GMDSS”前世今生

1908年7月1日,当时海难频繁发生,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正式将“SOS”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

1909年,英国冠达游轮公司旗下的“斯拉沃尼亚号”在亚述尔群岛失事时,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最终使得所有人都获救,这是SOS首次被使用。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之后,SOS才得到广泛使用。“泰坦尼克号”沉船后,最后在绝望的情况下,船上的一位报务员说:“发送SOS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新的国际通用呼救信号,它可能是我们最后的获救机会。”正是这位报务员利用SOS求救信号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原来,当时与“泰坦尼克号”近得灯光可见的“加利福尼亚号”因报务员不值班没有收到这个求救信号。可是,求救信号却幸运地被远在纽约的一位叫萨洛夫的人接收到。他果断地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世界通报了这一消息。直到次日黎明,距离“泰坦尼克号”很远的“卡帕蒂阿号”才闻讯赶到,最终救出了710人。

1991年9月22日,国际海事机关决定遇险和安全通信方面将以现代化通信手段和方式取代传统的莫尔斯电报通信。从1992年2月开始废除SOS信号,改用新的国际海事卫星电子通信设备GMDSS(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GMDSS国际呼救系统设备功能先进,可以保障海上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一旦船舶、飞机遇险后,呼叫“GMDSS”时,地球上所有地方都可接收到,并可迅速建立通讯联络,及时能获得精确位置,开展紧急救援。即使是突然遇到事故,只要一按电钮,可将全部有关事故的信息,如位置数据、气象情况等将自动地通报救援机关,以最短的时间帮助协调搜救工作,这比过去采用SOS一分钟显示80个文字的莫尔斯电信设备要快速、准确、方便得多。根据有关规定,凡在国际航线上航行的300总吨以上,且为SOLAS公约缔约国的船舶,从1992年2月1日起都要逐步实施GMDSS系统。

国际呼救信号“SOS”与“GMDSS”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