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峯?

每年的華語電影打得最激烈的國慶檔終於來到!

記得去年此時,一向不被人看好的王晶卻導出了一部有口皆碑的佳作《追龍》,票房也是一路呈逆襲上升趨勢。

而今年的國慶檔,同樣有一匹“黑馬”,如同去年的《追龍》一般,成為了今年港片的一針強心劑!

這便是莊文強自編自導的電影

——《無雙》。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一樣的雙男主格局,一樣的國慶檔期,同一個出品公司,以上種種都很難不讓觀眾對這兩部影片作對比,那麼這部電影究竟是單純賣情懷還是重塑巔峰呢,讓我看下知名影評人們的評價:

1、“林微雲”:兩大影帝震撼飆戲之真假《無雙》

因98金融危機和盜版業而遭遇重創的香港影業早已盛況不再,畢竟資金和觀眾都在大陸,香港僅憑自己的經濟實力已撐不起往日繁榮的電影市場,但廋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持續不斷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優秀電影推出,畢竟最佳的港片,不僅是娛樂大眾的商品,也孕育著讓人欣喜的藝術技巧。沒錯,說的就是莊文強、周潤發和郭富城三個名字組合在一起的最新警匪片《無雙》。國際偽鈔集團、藝術家與偽畫、香港半島酒店謀殺案、加拿大搶鈔劫案等各種激烈槍戰、單槍匹馬與泰國軍隊火拼的壯烈,光聽聽就讓人腺上激素狂飆。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首演時,可愛的莊導分享了創作電影的十年心理路程。2006年,莊文強與麥兆輝成立工作室,雖然早有《無間道》系列和《竊聽風雲》等佳作傍身,沒想到卻工作寥寥,此時莊導看到一則美國新聞。眾多警察圍剿美國中部某農莊,農莊內製造偽鈔的匪徒身旁只得一臺印刷機,卻仍兀自不停在印刷假鈔,大概印了兩萬億左右,被包圍的匪徒早已無使用這些偽鈔的任何可能,他只是不懂停下來,只能迷茫地印下去。莊導說自己彼時的心情跟這位製造偽鈔的人一樣迷茫,所以想寫一部關於偽鈔的電影。關於如何創作劇本,莊導也吐露,麥兆輝說可以從有人偽造郵票開始(片頭的由來),他思來想去不值錢的郵票只有在監獄裡才有值錢的可能,寫作時剛好聽到泰語,於是把片頭監獄設在了泰國,寫到郭富城被抓到香港警局時,遭遇創作瓶頸於是就撒了謊,以便讓故事繼續衍生發展。這麼實誠討論創作方法論的莊導可以說是real可愛了。

莊導縱橫香港影壇幾十年,有無數膾炙人口的電影佳作傍身,曾以《無間道1-3》、《竊聽風雲》、《頭文字D》、《聽風者》等多部電影佳作得過金像獎和金馬獎的最佳編劇提名多到數都數不過來,並在2011年以《飛砂風中轉》拿下了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新晉導演獎。莊導對警匪片可謂是輕車熟路了,更何況《無雙》這個劇本已經打造了近十年,品質確實毋庸置疑,人物有多重身份、故事多次反轉的講故事技巧讓看電影的人也覺得很過癮。警匪片、槍戰片、人格分裂等類型優秀電影在影史上確實很多,題材不算新鮮,但如何把舊題材講出新意才是創作者才華的閃光點所在。美國著名文藝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在《影響的焦慮》裡曾說過,“天賦較遜者把前人理想化;而具有較豐富想象力者則取前人之所有為已用。”莊導在電影手法上的借鑑,無論說是致敬也好,說是偷師也罷,都不影響《無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作品這一事實。

影片故事從兩個角度進行敘述,鏡頭從郭富城飾演的繪畫高手李問在泰國監獄複製郵票開始(頗具抽象畫的意味),再到李問被周家怡飾演的香港女警帶回香港,在香港警署裡李問在前女友畫家阮文(張靜初)陪同下,講述了自己被國際偽鈔集團的頭目“畫家”(周潤發飾演)利誘和脅迫之下參與偽鈔、搶劫、謀殺等各種犯罪的故事。另一個副線就是從女警察的角度展開,只有非常少的幾個部分,主要是對李問敘述的故事進行補充,讓整個故事顯得流暢完整。在故事的最後,故事進行了多次反轉,人物的身份也成了一個難解之謎,李問的故事亦真亦假,假假真真,到底誰才是國際偽鈔集團的頭目“畫家”?只有看到影片最後才能揭曉。

“我出產的美金,是全世界最多人喜歡的像真畫。”當發哥用一張綠色的百元美鈔點燃嘴裡叼著的香菸,眉毛一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依然恍若二十多年《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那樣瀟灑不羈,只是更多了歲月的磨練和一份狠勁。從父母輩的白月光走過來的發哥,無數佳作傍身自帶光環,演繹“畫家”這樣的角色真的是手到擒來,毫不費力,揮灑自如,詼諧逗趣。發哥在偽鈔製造追求極致的儒雅藝術和隨手殺人、拼死也要殺死殺父仇人的殘暴之間可以瞬間切換,毫無壓力,而且一點都不覺得突兀,因為這就是人物本身的複雜性格。在畫家這個人身上可以看見發哥以前演繹過的很多角色的影子,《英雄本色》小馬哥的不羈,《縱橫四海》裡砵仔糕的那份瀟灑自如,還有《讓子彈飛》裡黃四郎的那股狠勁。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作為警匪片,自然少不了暴力槍戰。加拿大攔車搶劫和香港半島酒店的槍殺案本來就已經很暴力,然而最火爆最血腥的一場戲自然是在泰國,畫家帶著李問開車去某將軍營地賣假鈔,實際上卻是單刀赴會與泰國將軍血拼,以報七年前殺父之仇,機槍掃射、火箭炮等殺傷力很強的多種武器,不停歇的爆炸場面,場面火爆和殘酷得讓人血脈噴張,直呼過癮,電影票錢真是一點都沒浪費!當發哥手持雙槍,長身飛起,飛彈在眼前不停掃視,他身後衣決飄飄,茅屋爆炸火煙沖天泥土四濺,在發哥的邪魅一笑中依稀可以看見死亡的殘酷和人性的殘忍,這種場景裡的發哥恍若當年的小馬哥附身。然而跟當年的小馬哥又是那麼不同,小馬哥風衣飄飄,雙手持槍掃視,是青春的瀟灑,眼裡是自由的不羈,身後是江湖義氣和兄弟情長;而畫家持雙槍掃視,眼神卻帶著為父報仇的憤怒不甘以及最後整體爆發的那股狠勁,相似,卻又完全不同,這就是發哥的演技。六十多歲的發哥依然親身上陣演這麼辛苦的打戲,真是敬業。

這個片子,郭富城的演技最為驚喜,原本對他沒有過多的期待,以為就像《寒戰1-2》這樣警匪片裡差不多,沒有特別高的期望,但整部片子看下來郭富城的演技真的非常驚豔。從電影一開始以愛好藝術的技術宅的李問出現,居住在加拿大的華人李問雖然畫技高超卻性格懦弱,因為藝術創作長期得不到人欣賞,不得不四處打工餬口,因為生活窘迫而顯得鬱郁不得志,為人處世也像個藝術家一樣一根筋,有一種傻傻的憨勁。面對才華橫溢的女友,由於自尊心太強而才華又匹配不上自己的自尊心,在生活中顯得落落寡歡,李問是社會底層一個不得志的小人物形象,郭富城演得非常自然細膩的,顯得可憐又可恨。

到後來跟著“畫家”一起幹,但也只喜歡偽鈔藝術創作本身而不喜歡“畫家”的殘暴多事,頗些理工男木木呆呆的樣子,在電影前大半部,他始終都是腦袋低垂,目光躲閃,從來不與任何人進行目光直視,整個人是畏畏縮縮的,怕前怕後,到後來故事和身份超級大反轉之後,由於身份的改變而整個人也為之全部變化,從雙目無神變得雙目精光四射,行事果斷兇狠,殘暴氣勢壓人,身形全部打開,人物形體都是大開大合,為人行事所表現出來的殘暴和殘忍都讓人所料不及,特別是在多個同一情景下以不同性格的人物進行演繹,對比非常鮮明,判若兩人,而且表演非常自然,水到渠成,沒有任何做作的尷尬,可見演員本人也是很入戲的,不愧是郭富城作為影帝的演技。

張靜初在本片中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的,一開始她以畫家阮文身份來警署對李問採取取保候審措施的時候,就覺得與其說她像畫家,不如說她更像是中環的高級白領,戴著墨鏡戴著珍珠耳環,頭髮梳得油光滑亮,說話陰陽怪氣的,自帶一股凌厲之勢,一點都不像畫家,完全沒有藝術家的氣質,當時對她演繹的這個畫家還頗為質疑。不過後來證實她當時確實不是畫家,這種演繹還是很到位的,只是這一點要到影片最後才能夠理解。到了電影最後幾分鐘,當她確實是以畫家阮文的身份出現時,是在陝北畫畫,作為真的畫家時就看起來頗為藝術家了,顯得很藝術青年,而她身前的畫作與其說像後印象派不如說更像傳統畫派,所以僅就這一點而言,演員拿捏得還是很不錯的。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唯一尷尬的就是李問說她是後印象派畫派,後印象派都屬於19世紀20世界初的古老事物了,在21世紀還說她是後印象派,在藝術界根本不存在能紅的可能性,因為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在百年之間已經被抄爛了,畢竟20世紀現代藝術大師是畢加索、馬蒂斯、達利、安迪·沃霍爾、羅斯科、培根、盧西安·弗洛伊德和霍克尼這些人。說她是抽象主義,還有可能紅,反正普通觀眾也看不懂,但考慮到說她因為後印象派畫家暴紅的人是李問,而李問的話又能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或許也正是這一點暴露了李問在警署現場來不及make up那麼多不出破綻的故事,才顯得李問的故事有破綻,當然這都是看完電影后思考的馬後炮。

整部片子看下來行雲流水,劇情非常緊湊,而且故事由於講述人的不同進行了多次反轉,看得真是過癮,真希望這樣的好片可以多來幾部。為了過審,影片最後以遊艇爆炸作為結束,不過這倒像是另一個伏筆,畢竟追蹤器在船上,而人到底是不是在船上呢,這誰也說不準,說不定還有續集呢?

2、“徐若風”:《無雙》,這是一個編劇的協奏曲

首映日後,今年國慶檔的口碑黑馬《無雙》跑出來了。

四部同一起跑線的片子裡,獲得觀眾最多好評的,是之前誰也沒想到的這部莊文強自編自導的電影。

在幾個月前看到先期預告片和劇情簡介時,一度以為這會是個毫無新意的“火爆警匪動作港片”而已。

發哥燒美金的畫面,彷彿穿越到了《英雄本色》裡的小馬哥,有一絲“炒冷飯”的味道隔著銀幕飄出。

不禁好奇:

莊文強打造了十年的劇本,就為了寫這樣的故事?

這樣的電影在香港還不夠多、不夠過時嗎?在這個時代還會有觀眾想看嗎?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事實證明,《無雙》這部電影根本不是觀眾在進場前想象中的樣子。畢竟,誰能想到,這是一部富餘“文學性”色彩的香港動作片。甚至可以這麼說,這不是畫家在犯罪、不是偽鈔製作者在玩火,這簡直就是編劇筆頭下的編劇養成,是莊文強“一人鳴起的協奏曲”

(*《無雙》無法被劇透,但不劇透又無法寫評論,所以還是希望看過電影再來刷評論)

表面上看,這部電影90%的時間都在講述“李問版本”的故事。代號“畫家”(周潤發)為首的犯罪團伙,掌握了製造偽鈔技術,難辨真偽,並在全球進行交易獲取利益。他將落魄畫家李問(郭富城)一路提攜成偽鈔製造高手。從威逼利誘的開端到各懷心思的紛爭,事件衝突不斷,引起警方高度重視。然而,“畫家”和其他成員的身份一直成謎,警方的破案進度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關鍵時刻,李問的被捕打開了破案的突破口,他告訴大家事件的前程往事,而“畫家”的真實身份卻讓眾人意想不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在這個版本的故事裡,莊文強故意埋下了非常多的“BUG”,讓觀眾在三組真身與替身(真鈔、假鈔 / “畫家”、李問 / 秀清、阮文)裡不斷兜兜轉轉。莊文強還不時地從女警察的側面角度展開她的記憶,雖然只有對幾個部分的補充,卻都剛好暗合了李問的敘述,讓他的故事似乎顯得可信度更高了些,也更為完整。

戲劇張力極強的劇情,被抽絲剝繭的敘事結構穩住,變得十分順暢,但中間卻又總有些奇怪的段落,看起來像是記憶的模稜兩可,又像是從未真實發生的事

為什麼李問能主導紙的訂單,直接訂下五百噸?

為什麼團隊那麼多人,“畫家”卻幾乎永遠都和李問形影不離?

為什麼李問剛從前女友阮文的房間裡出來,“畫家”就要馬上帶著毫無經驗的他提槍去搶劫變色顏料?

為什麼闖金三角毒梟這種場面,都要讓李問來手捏炸彈遙控器?

為什麼“畫家”都被槍傷地半死不活了還能滿血復活、栽贓陷害?

……

就是這些疑點,讓李問的故事顯得亦真亦假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實際上,“畫家”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李問版本是他用“編劇思維”臨陣磨槍出來的,“畫家”只存在於他的心裡。

郭富城的確在處理這個內心複雜的角色時,演地很好。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善良、憨傻、習慣於退縮的普通人,神情語態皆未失分毫,從頭可憐到尾。他一進警局就大喊“畫家讓所有人處在危險之中,大家都會死”,藉此埋下伏筆。再加上秀清(假阮文)身處一旁,讓他口述的前因後果更有信服力。警察們一步步落入他的圈套,從未把他放在眼裡。

“我出產的假鈔,是全世界最多人喜歡的像真畫。”假作真時真亦假,在之後不同的敘述版本里,一切奇怪的BUG都得到了解釋。本來習以為常的情節,一旦把“編劇意識”直接嵌入文本,套上角色的敘述視角,再度回想的時候就會產生變形。看完結局再回過頭來重新思索,就會發現《無雙》裡面的不少段落和第一次看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觀感,因為情節與視角之間發生了錯位。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而發哥的表演則讓這個充滿了奇情的劇本真正立住,因為他飾演的“畫家”,實際上是作為一個“活著的符號”被寫進電影中的。瀟灑、幽默,又有不羈的狠勁“畫家”,這樣的角色不僅是莊文強在劇本寫作中就以周潤發的銀幕形象為參照量身打造,在電影裡更變成了一種具有雙關的意指

莊文強說:“拍這部電影能和周潤發合作已經是圓夢,不奢求票房有多高,回本就好。我只是希望00後看完這部電影,能明白周潤發這三個字意味著什麼”。

戲裡戲外,無論是莊文強還是李問,都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創作出的角色。換言之,這個劇本神奇的地方在於,編劇在創作它時的精神信仰,全部被放在了一個不存在的角色身上。

周潤發在《無雙》裡復刻了自己幾十年來的銀幕形象,這是一種對自我的戲仿,也是莊文強在致敬周潤發出演過的那些經典電影——《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上海灘》裡的許文強,《喋血雙雄》裡的殺手小莊,《縱橫四海》裡的亞Joe……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在這裡專門提一個小細節——讓我們回想在故事之初,使得李問和“畫家”相遇的那幅《騎士、死神與魔鬼》。

李問在審訊室裡謊稱自己在一個無良販假畫室裡打工,所臨摹造假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花了一禮拜做的德國畫家阿爾佈雷特·丟勒於1513年創作的銅版畫《騎士、死神與魔鬼》。而也正是因為這幅作品,讓“畫家”側目於他,將他納為團隊成員。

當初看到這個細節不以為意,直到最終反轉的揭曉,方轉過頭去回想。這堪稱是一個李問在短時間內就迅速編織出的,極具“真相感”的細節。

接著,我們還能回想到李問在那個不存在的畫室的一些角落裡,也陳列了幾幅仿丟勒等畫家後進行拼貼的作品。

作為線條大師,阿爾佈雷特·丟勒的素描向來是習畫者學習的對象,但如果暫且拋開丟勒高超的繪畫技藝與製造假鈔的李問之間天然存在的“祖師爺”關係,這幅《騎士、死神與魔鬼》為什麼會在那個關鍵的節點成為一個人分裂成兩個人的重要道具?

莊文強設置這個細節,究竟用意何為呢?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在這幅李問臨摹的畫作上,佔中心位置的騎士形象,威武而又沉著。他披盔戴甲進入一片晦暗的森林,陪伴他的是馬和獵狗。他沒有注意到,密林中突然橫竄出一個騎著瘦馬、頭上長角的猙獰的死神,在騎士身後,又鑽出一個手持長柄斧的魔鬼。死神要阻攔他的去路,魔鬼想拉他下馬。這些都象徵了易逝的時光、死亡和邪惡的念想,但騎士視若無人繼續前進。他堅定的步伐意味著剛毅,在這個騎士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遠處隱約可見的山頂上的巨大城堡,這是騎士的最終目的地

潘諾夫斯基在《丟勒的生平與藝術》裡解讀這幅作品為“道德的美德”,丟勒希望自己能保衛真理,“他的心靈無意中將他與自己版畫裡的英雄聯繫起來”——

這正是丟勒在他的版畫中所表達的:與類似主題的所有其他畫法不同,人的敵人不是真實的。敵人不是有待征服的敵手,而是可以忽略的“鬼怪和幽靈”。那位騎手從他們旁邊經過,彷彿他們根本不存在,繼續自己的行程,“堅定而熱烈地注視著事物本身”。

丟勒如何製造出這種印象? ……與魔鬼們妄想吸引騎手的注意恰成對比,人、馬和狗以側面出現,使我們確信這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都沒有留意到魔鬼們的存在。魔鬼痙攣的媚相和死神虛弱可憐的模樣恰成對比,強壯有力的戰馬錶達了一往無前的心境。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在這個細節之後,讓我們再切換入那個令人唏噓的結尾,阮文的真身告訴女警,

自己曾經和李問不過是沒說過幾句話的鄰居關係,一切奇怪的不合理也就全都有了解釋。

在不斷的翻轉裡,觀眾才得以窺見真相。但這些僅是敘詭上的技巧,還不夠讓它變得能令人在回味時感動,所以有了這樣一個“路人鄰居”的結尾插敘作為補刀——原來直到最後一秒,我們才認識李問,一個徹頭徹尾的可憐人。

在李問心中,一直住著一個“理想的自己”:一個能夠佔據畫面中心位置的主角,擁有一切美好的品質與希望。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方向是豐富多彩的藝術家,卻只能成為承繼家業成為偽鈔製造者。

他希望自己能和真正的阮文共度一生,卻只能成為羞於啟齒的鄰居。

他在想象中燒掉了自己的畫作,實際上是燒掉了自己充滿遺憾的暗戀愛慾,又燒燬了秀清的容顏。

他讓秀清整容、改變身份,其實就是對她的生命和情感進行綁架,作為替代品來滿足自己。

他希望自己能成為有著人生目的地的騎士,最後卻得過且過,沒法擁有真正的、便自己製造虛假的。

“假的比真的還要真”這句臺詞,在全片裡出現了兩次:一次是“畫家”對李問說的、一次是李問對秀清說的。但這兩次的聽眾,其實都只有他自己,聊以自慰罷了。

易逝的時光、死亡和邪惡的念想全部困住了他,但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敵人。

虛幻,成了他自己給自己創造出的敵人。

結局揭曉,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開頭安排的那幅畫作有著這樣的作用。在幾秒鐘裡,就暗示併發掘出了人物的心理、動機,並且涉及到電影的主題。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專門提這一處細節,便是想要舉一個具體的點,來說說莊文強這麼十年來雕琢、完善劇本的過程,是如何挑揀細節,再通過一個細節,擴散到全片的構建上。但同時,這些細節又沒有被創作者濫用或喧賓奪主、過分強調——它們都被適如其分、安安靜靜地放在角落裡,等待著觀眾們去看到,就算錯過了也不要緊,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讀。

說到這裡,就必須要談談莊文強在劇本上的創作契機,同樣蠻有意思的。2006年,莊文強與麥兆輝成立工作室,雖然當時憑藉著不少知名電影(《無間道》、《竊聽風雲》)等聲名鵲起,卻沒想到工作寥寥。

此時,莊文強看到一則美國新聞,眾多警察圍剿美國中部某農莊,農莊內製造偽鈔的匪徒身旁只得一臺印刷機,卻仍兀自不停在印刷假鈔,大概印了兩萬億左右,被包圍的匪徒已經沒有了使用這些偽鈔的任何可能,但他還是選擇迷茫地印下去。

莊文強當時的心情,跟這位偽鈔製造者一樣迷茫,所以想要寫一部關於製造偽鈔的電影,裡面包含了

人生的迷茫、遺憾與人性的荒誕感。

莊文強在劇本的創作上直言:“其實真真正正的人物只有郭富城一個,那就順著他來寫。難度則在於他經常在同一時間有三四個動機,有大的,有小的,但幸好他是一個人。”順著一個人的心路歷程,而非先製造結構再進行填充。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就是在這樣的創作態度上,我們可以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編劇的“行貨”,

將敘詭的技巧進行羅列、重複與堆疊,並一步步在建立衝突、製造懸念、情節鋪墊上進行細緻的梳理。

《無雙》這部電影在劇本層面的豐富性,就是體現在這種心態上。在結構之內,它的細節是充沛的、情懷是飽滿的。也正因此,它能給人以並非從影片敘事結構、而是從故事內容出發的“解謎”快感。

而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觀眾而言,港產動作商業片的劇本能做到如此緊密、精細的地步,在觀賞性和節奏步調上都有很好的體驗,已是足矣

3、“peipakoa ”:如何評價周潤發在《無雙》中的表演?

這部戲最大的驚喜,除了劇本,就是四位演員在人物刻畫上,都用了雙倍甚至更多的巧思,將每個人物的優缺點最大程度羅列出來(就比如說張靜初的表演,沒有想到她的淚水竟能時刻含入眼眶,情到深處,淚水也不會兀自留下,這種情感,最是動人)。而每個人物在塑造過程中的微妙細節,往往就是劇情的轉折點,千絲萬縷,引導著觀眾的視覺神經。

可,此片中還有驚喜中的驚喜,那自然是擺脫《澳門風雲》魔咒的周潤發,此次他演了一個“大反派”。

從演技來說,周潤發做到了還原與突破。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八十年代是周潤發的年代,伊始的《上海灘》,承接的《英雄本色》,以及九十年代初的《喋血雙雄》,個個都是衝鋒陷陣槍法一流的武林高手,深受每個人的追捧。當然,幾十年後想要再度還原當年的威武神勇,六十歲的發哥需要的是一副好的身體和一個好的狀態,慶幸他做到了。發哥在戲裡僅用了一次“替身”(替身也是自己),提前半年練習相關課程,為這個角色做足了準備。自然而然,對於戲裡還原“槍神鼻祖”的動作場景,可以說是酣暢淋漓毫無破綻,動作場面的可看程度完全可以成為年度華語電影的top級。

同樣的,八十年代他主演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在逆勢中博取,在矛盾中選擇,這就造就了“髮式英雄”的精彩程度遠超同時代一根筋下來的純正義英雄。這樣的演法很考驗演技,但是放在如今的時代,似乎過了時。久久沒有突破過的周潤發也欣然發聲,這是一個從未嘗試過的人物,非常感謝導演構思這樣的人物。周潤發嘗試在突破,雖然距離他上次突破已經過去了快十年(我認為上次是《孔子》)。我認為他對“吳復生”的刻畫,在於郭富城飾演的李問身上,先參透李問的性格特徵,再塑造李問的“思想”,思想即是他。這樣的著力點使周潤發演得看似非常極端,莫名其妙大喜大悲,實則附和著李問,充當李問自卑性格中的“思想話事人”。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1—首先,他是掌權者,他不容許有人打破行規——鑫叔被執刑時,他把鑫叔的頭按在自己的肩上,這是他幾十年的老友,他心疼不捨卻無能為力,面部表情錯綜複雜,猶豫中透露著果斷,把頭貼向自己,扣動扳機,留下了鑫叔在白日世界中所能聽到的最後一聲巨響。矛盾中取捨,周潤發這次選擇了拋棄情義,此時,他是不折不扣的處刑人,是令人深惡痛絕的大反派。

2—其次,他是復仇者,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更何況他只等了一年——泰國將軍處,會面殺父仇人將軍,一襲白衣泰然自若,談到弒父,悲憤立上,被制,槍指頭。這場戲,我覺得重要的是節奏的把握,笑臉盈盈突變殺氣騰騰,殺氣騰騰重又笑臉盈盈,中間隔了幾口氣,每口氣都卡在不一樣的面部表情上,表現出了不同的心理變化,這個時候我低嘆:臥槽真牛逼,這tm就是所謂的層次與節奏。(與將軍助手見面那場戲,其實也有這種意思)

3—最要命的,片子裡最魅力的吳復生真正身份竟然是普通警員吳x輝(忘名字了),此刻,他是nobody。從霸者到nobody,如何讓觀眾從巨大的落差中信服你是一個司機,這巨大的反差如何來闡釋,我相信發哥從不著調的語言和無助的表情中都告訴了大家,讓大家捧腹大笑,原來他真的是一個nobody。

從外型來說,周潤發做到了一如既往的帥氣,甚至更佳於過往。

百分之九十的時間,周潤發都是高貴的紳士,片中換了九套服裝,套套是精品,堪稱周潤發個人時裝大秀。好的衣服配好的身材,堅持幾年的爬山健身,六十三歲的周潤發身材keep得超級牛逼,高挑瘦削卻肌肉緊緻,他甚至還脫衣顯擺自己的身材!!!!!!周潤發在這個片子裡的造型,私心以為,都超過了劇情(dbq!!!!!!希望以後有機會能看到片子裡周潤發所有的定妝照,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廢話了這麼多,我就一個想法,《無雙》真好看,周潤發真有味道,不看真的會錯過這個年代的頂級港片。

網友評論: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無雙》丨這部電影是炒冷飯賣情懷?還是在重塑港劇巔峰?

不知道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樣的評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