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食用油依賴進口,端牢飯碗,「中國好油」蓄勢發力

當前,“三秋”工作正全面展開,而南方油茶也將進入採摘期。

中國是食用油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食用植物油主要來源於農作物草本油料大豆、花生、油菜籽等,但因種植成本高、佔地需求大等原因,不得不大量進口食用油原料。但另一方面既能產出好油,又能美化環境的油茶等木本油料雖然近些年政策助推、發展迅猛,但其產品仍沒有廣泛走入“尋常百姓家”。

被進口把持的國內食用油市場

資料顯示,我國植物油供應對外依存度年年攀升。2015年,我國進口的棕櫚油、橄欖油、大豆油及大豆、油菜籽等,合計全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約65.8%,2016年食用油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擴大到67.7%。根據國家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我國食用油籽進口量達1.02億噸,已超過70%,早已超過了國際糧油安全預警線。

也就是說,我國食用植物油2/3沒有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一年有8個月的油瓶子需要靠進口補充原料,極易受到國外食用油原料市場行情的牽制。佔據我國食用油消費半壁江山的大豆油,去年進口了9554萬噸大豆原料,對外依存度高達87%。而大量進口大豆、油茶籽,讓國人還存在轉基因的擔憂。

2/3食用油依賴進口,端牢飯碗,“中國好油”蓄勢發力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上好木本油料,被公認為世上最好的純天然食用植物油,可與西方的橄欖油媲美。油茶樹擇地不苛,不與作物爭地,耐乾旱瘠薄,而且一旦成林,則連年掛果,有利於國土資源高效利用,緩解水土資源短缺的壓力,同時還兼備綠化之功能,生態、經濟、社會等綜合效益明顯。油茶樹少蟲害,無需大量施肥,抗自然災害能力也遠大於草本油料作物,被稱為“鐵桿莊稼”。據悉,油茶林經濟收益期長達50年以上,且油茶樹壽命有100年,一次種植可以讓幾代人受益,被稱之為“綠色銀行”。

因此,大力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優化食用油種植結構,對於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全國木本油料經濟林種植面積已達1100萬公頃,年產量600餘萬噸,油茶佔據絕對主力。2016年數據顯示,全國油茶林面積已由2008年的4500萬畝擴展到6400多萬畝。

多因素掣肘發展

油茶發展這幾年正在風口上,但茶油還遠沒有走上尋常百姓餐桌。制約油茶和茶油發展的難點痛點因素較多,這裡從產業角度,分析歸納有以下幾點。

生產週期長、收益慢。油茶產業一年種植,4年管理,5年初見成效,8年後進入盛產期。但在種植的前5年,每畝累計投入近3000元,要出這筆費用一般農戶都存在難度,更不要說山區貧苦戶。一些地方,在推廣種植時,農戶顧慮重重,觀望的多,種植的少。油茶適宜在江淮分水嶺以南地區特別是山區栽植,生長週期、林地經營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本投資油茶的積極性。

2/3食用油依賴進口,端牢飯碗,“中國好油”蓄勢發力

市場尚未完全接受,銷售不暢。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都需要接受過程,相當多的地方對茶油的認知度還不高,消費群體相對較少。再則,一瓶茶油動輒上百元的價格,也擋住了普通消費者。售價太貴且作用並非人人皆知,造成目前全國茶油年人均0.21公斤,與人均茶油2公斤/年目標還有較大距離。

品牌林立,無主打品牌。目前我國油茶相關企業約有2000多家,但規模以上企業還較少,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級核心龍頭企業。企業集中度不強,品牌林立,同質化嚴重,油茶行業還沒有形成一說花生油就想到魯花,一說國產大豆油就能叫出三九這樣的現象和品牌效應。一個行業沒有代言品牌,雖有利於行業內競爭,對行業消費推廣來說卻極為不利。

此外,油茶勞動密集型投入、項目貸款難以及政府保障機制不健全等也制約了油茶產業的快速發展。

利好疊加,未來可期

反觀歐洲橄欖油,幾乎與中國茶油同時起步,年產食用油量上世紀中期還都在15萬噸左右。但由於地中海地區大力推進橄欖油產業化,近年突飛猛進,迅速佔領世界高端食用油市場,目前年產量已達360萬噸~400萬噸。而號稱“東方橄欖油”的中國茶油,仍徘徊於種植階段,總量還達不到全國食用油年消費量的5%。即使像安徽省祁門縣這樣的油茶主產區,最高年產油茶籽1800多噸,壓榨毛油400多噸,平均每人也僅2~3斤,這與實現了食用油料木本化的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國相比,差距還很大。

但油茶產業利好還是疊加的。考慮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國家一直尋找進口大豆、菜籽油等國內產業的最佳替代品,而“油茶”作為木本油料中的大哥大和“黃金油”,替代作用非同一般。

2/3食用油依賴進口,端牢飯碗,“中國好油”蓄勢發力

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多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特別是作為單一樹種,國務院批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足見國家對推動油茶產業的高度重視。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油茶規劃種植面積達到7018.1萬畝。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表明力爭到2020年,建成800個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點縣,建立一批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示範基地,木本油料種植面積從現有的1.2億畝發展到2億畝。

目前,我國在油茶、核桃、油用牡丹、長柄扁桃、油橄欖、文冠果、元寶楓、翅果油樹、光皮棶木、杜仲、鹽膚木等木本油料品種上均開始發力,多元化推進“中國食用油”保障工程。

2/3食用油依賴進口,端牢飯碗,“中國好油”蓄勢發力

事實上,作為木本油料的絕對主力,油茶不僅可榨油供食用,還可作為潤滑油、防鏽油用於工業。油茶含有200多種生物活性物,其渾身是寶,油茶花、芽、葉、果、籽、粕、果殼等都是名副其實的富礦。果皮是提製栲膠的原料;油茶餅既是農藥,又是肥料,可提高農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蟲。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開始研究中國油茶。現在,日本每年從中國進口油茶原料,提取其中幾十種生物活性物,應用於生物醫藥、生物農藥、食品、日化、建材、紡織等領域。

近些年,隨著政策的助推,國內油茶種植面積的擴大,我國科技人員正在專研生物活性物提取,著力油茶綜合開發,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品牌附加值。

可以預見,油茶未來之路雖任重而道遠,但前景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