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葬礼高调奢华有内涵,为什么送葬的人却纷纷捂住口鼻?

未待遗臭万年,先行臭了一路——这一幕出现在慈禧葬礼上。

1909年11月9日,已经死了一年的慈禧太后的奉安大典正式举行,把她的棺材从京城抬到遵化清东陵下葬。

按照古老的习俗,葬礼上出现了不计其数的纸人纸马,宛若僵尸大片,友邦惊诧万分,后来我们看香港的僵尸片都是清朝服饰,概以此为原型。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一句是老太太生前对外开放的口号。

“量世界之物力,结吾阴世欢心”,这一句体现在老太太死后的冥器上。

传统的太监宫女、侍卫亲兵、童男童女、八旗纸甲,自然必不可少;而现代化的新军士兵、洋枪洋炮、欧式马车、也都齐齐上阵,相约为老太太到阴世间打响头炮,恭迎老太太奉安。

清政府外务部专门在东直门附近一个高处搭建一座观礼台,满足友邦人士的观摩要求。全场洋大大们被近八千名抬轿子的人员规模以及更大的纸人纸马规模给震精了,莫不是清廷把紫禁城里的旌旗仪仗全都亮出来了?

慈禧太后的葬礼高调奢华有内涵,为什么送葬的人却纷纷捂住口鼻?

与此同时,哪怕是隔着几十米,也能闻到大队骆驼、骡马的屎臭味道,夹杂着轿夫肮脏长袍散发的怪味,没准儿还有慈禧老太太攒了一年的尸臭,它夹杂着刺鼻的香料味道,与这一幕阴惨惨的宏大镜像相得益彰,无怪乎轿夫队伍里也有人忍不住捂住口鼻。

慈禧太后的葬礼高调奢华有内涵,为什么送葬的人却纷纷捂住口鼻?

纸人纸马扎的越光鲜,越衬托出真人轿夫服侍的褴褛肮脏,这符合慈禧老太太的定位——我死之后,岂管你凡世浊浪滔天?颐和园建的漂亮一点儿,这才是大清的门面,至于舰队,谁要去看?

慈禧太后的葬礼高调奢华有内涵,为什么送葬的人却纷纷捂住口鼻?

幸亏一位荷兰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现场相片资料,直隶总督端方的随从队伍里倒是混有几名天津某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之前送葬的一路,二百四十多里,也算他们拍摄的较有节制,没人喝止。到了清东陵下葬的时候,由于天色较暗,他们使用了镁光灯,把隆裕太后吓了一大跳,回京之后就把端方的直隶总督给撸了。

慈禧太后的葬礼高调奢华有内涵,为什么送葬的人却纷纷捂住口鼻?

话说这一路走了整整5天,越到最后,臭味越冲,有一种新味源从轿中顽强的滋长,那是来自于驰名中外的“满汉全席”,为了避免庚子国难慈禧狼狈西狩时饿得啃棒子的命运,操办部门贴心的给老太太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放在轿子里,以备她黄泉之路上当点心,最后全是一股子臭豆腐味。

慈禧太后的葬礼高调奢华有内涵,为什么送葬的人却纷纷捂住口鼻?

慈禧老太太如此留恋人间繁华,以至于19年后,她忍不住在孙殿英将军的协助下,从定东陵里又爬了出来,最后感受了一下新时代的新鲜空气,是的,她当时那一路也被熏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