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农妇张玉花带着瘫痪老公打工10年感动邻里

李月锋 卢华明 张保良

媳妇在私企打工,患脑梗的老公躺在百米外的一间出租屋里养病。中午下班,媳妇匆忙回来,给老公换尿湿弄脏的被褥,再给他做饭、喂水;傍晚,先把老公喂饱,再拿着一天的尿布、屎垫去3公里外的家里洗涮干净,拿回晾干的铺垫物以备明天使用。

这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河南店村农妇张玉花一天的“必修课”。一样的生活、相同的动作,轮回了4年有余,重复了1400多天,张玉花不厌其烦,始终如一。实际上,从她老公患脑梗的2008年算起,她已经带着患病老公打工10年,她的事迹感动邻里,赢得当地群众赞誉。

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与丈夫携手追求幸福生活

8张玉花今年50岁,她和老公熊岐风都是河南店村人,而且两个人的家住在一条胡同里,低头不见抬头见,自幼相识相知,可谓青梅竹马。

河北涉县农妇张玉花带着瘫痪老公打工10年感动邻里

(一天三顿饭,张玉花都是一勺一勺的喂老公)

1989年,经人说合,他俩定了亲。没多久,年轻气盛的熊岐风因打架伤人住进了班房。这下,本来就不中意这门亲事的娘家人心起波澜,一致规劝张玉花退婚(解除婚约),甚至抛出了“要是不退婚,我们讨饭也得隔过去你家门”的绝情话。但是,张玉花认定“岐风一定能改好”,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在熊岐风刑满释放后的第9天,两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开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幸福生活并没有眷顾这对痴情爱人,尽管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

结婚后,张玉花和老公一起出去打工,攒了一点钱。后来,听说去新疆包地能挣钱,就到新疆喀什包了100亩地,搞农业种植。第一年,因不懂当地的种植习惯,也摸不准气候规律,没有挣到钱;第二年,他们开始养羊、种地,一年下来有了几万元收益;第三年,他们扩大规模,投入十来万元,盖了房屋、建了羊圈,调整了种植结构;不料,还没到收获季节,玉花的父亲病重,为了伺候老人,夫妻俩被迫将“摊子”转让出去,一下子赔了十几万元。

回到涉县后,为了养家糊口,张玉花在县城开了个保健品商店。期间,借人一辆面包车送货,不料,面包车被盗贼偷走,她赔给车主5000元。

一路前行一路坡,夫妻俩迷茫了。而熊岐风懂电气焊技术,在多条路都走不通的情况下,只能靠手艺吃饭了。2006年,他在县城开了个电气焊门市,虽说挣不到大钱,但天天往里进钱,开销不再紧巴,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孩子也有了上学的学费。“屋漏偏逢连夜雨”,平安的生活才过了两年,厄运再次降临到张玉花的头上。2008年,40岁的熊岐风患了脑梗,紧张的治疗之后,落下了病根,走路不方便,说话不灵活,头脑反应慢,不得不关了电气焊门市,成了在家看门的“病秧子”。

打工养家6年,她把老公带在身边

老公需要养病,两个孩子在县城学校上学,一家人的开销入不敷出,张玉花不得已走上了打工之路。

河北涉县农妇张玉花带着瘫痪老公打工10年感动邻里

(采访时,熊岐峰“笨拙”地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许)

为了照顾老公,也方便两个孩子上学吃饭,张玉花在县城某中学附近租了房子。张玉花说:“那时候,老公还能自己顾住自己,不在床上屙尿,一个人能端着碗吃饭,孩子也在附近上学,我就在中学附近租了房子住,一是方便照顾老公,二来能让孩子吃上饭。”

每天一早,张玉花就给一家人做饭。孩子上学走了以后,她马上给老公做好中午的饭菜,扣在锅里,让他中午吃。傍晚打工回来,再给一家人做饭。

“那时候,一个月1500元工资都用在吃饭、给老公买药上了,三四年我都没有买过一件新衣裳。”张玉花这样说。

老公瘫痪在床,又背着老公打工4年

2014年,老公的病情加重,住院治疗多日也未能治愈,最终瘫痪在床上。期间,大女儿嫁到了河南平顶山,儿子正在上初中,身边没有了帮手,生活的重担彻底压在张玉花身上。

河北涉县农妇张玉花带着瘫痪老公打工10年感动邻里

(张玉花对记者说:“有他,我就有个完整的家,我不会放弃的。)

因为在县城打零工,工作地点不固定,先后在厨房洗过碗、在工地上干苦力、在工厂做勤杂工,可无论在那里打工,她都把老公带在身边,以方便照料。

去年一开春,她到涉县海鹏汽修厂当库管员,又在厂大门北侧一个市场里租赁一间房,拉过来床铺,搬过来锅灶,把“家”安在了这里。搬家那天,厂领导过来帮忙,替张玉花把体个胖身子重的熊岐风背到了屋里。

在汽修厂,张玉花背着老公打工的事众所周知。厂门卫李重义说:“要没有张玉花的照顾,他(指熊岐风)早就不行了,她起早搭晚地照顾好几年,真的不简单。”李重义说,有几天,厂里活儿多,张玉花中午不能给老公做饭,“我就从厂食堂里端点饭菜,替她送过来。”

由于熊岐风身体瘫痪,不能翻身,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因而,张玉花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换他身子下边的褥子,将赃污的褥子拿出来,换上干净的铺上;再做饭、给丈夫喂饭、喂水;中午回来,还是先替换赃物的褥子,再照顾丈夫饮食;傍晚,还要重做前面的事情。

每天晚饭后,也是张玉花最累的时候,她把一天替换下来的脏褥子装在兜子里,骑着电动车回到3公里外的家里,一一用水洗涮干净,搭在晾衣绳上,再把晾干的褥子、垫布拿回来,紧紧张张忙活一个多小时。张玉花说:“租赁的房间太小,用水不方便,洗净的褥子没法晾晒,只能回家洗涮。”

老公瘫痪在床以后,心情烦躁,性格发生了变化,时不时发脾气。张玉花一切都由着他,他不吃热的,就给他放凉;他嫌凉了,就给他热一热。因此,一顿饭要吃半小时甚至一个钟头,张玉花总是坐在老公床头,一勺一勺送到他的嘴边,直到老公“啊啊”着吃饱了,她才用毛巾轻轻地擦去他嘴角的饭羹,并掖好他的被子……

采访中,记者问:“玉花对你好吗?”熊岐风的嘴唇一张一合露出了笑意,一只手伸出大拇指“啊啊”地表示赞许。

从丈夫脑梗到现在已经10年,从丈夫瘫痪在床到现在已经4年,在这10年时间里,张玉花带着老公打工,既挣钱养家,又伺候老公,这位平凡的农村妇女用实际行动表达着真挚的爱,向社会传递着温暖。

生活仍在继续,张玉花每天还要重复那些单调又有温度的动作。她说:“说实话,真的很累!一天下来,累的躺在床上就不想动,可家里需要钱,又是给别人打工,歇一天就没有钱了,从来不敢请假。”

“想过放弃吗?”记者问。

张玉花说:“有他,我就有一个完整的家。只要我能站起来,我就不会放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