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吳關榮:蘇軾治理古運河

北宋煦寧(1068-1077)年間,大文豪蘇軾(東坡)來杭為官,因其勤政為民,做了許多好事、實事,在當地留下了極好的口碑。

那年頭,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惹惱了皇帝,由京官被貶為杭州通判,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由於受到了排擠和打擊,到了杭州後的蘇東坡有些心灰意冷,他無心政事,整日邀一些文人好友遊覽西湖,並吟詩作賦。

這天,湖上雨後初晴,景色如畫,蘇東坡和好友們興致頗高,就叫了一個歌舞班來船上助興。在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舞女濃妝豔抹,長袖徐舒,輕歌曼舞。在這歌舞班中有一位少女,年芳十五六歲,姿色豔麗,舞技出眾,就好像山雞群中的鳳凰,特別引人注目。蘇東坡此前一直在京城為官,雖是見過大場面的人,卻也不禁對那位少女大加讚賞。一曲舞罷,眾舞女入座侍酒,那少女又恰好坐在蘇東坡的身邊。這時的少女已卸去了濃妝,換了一套素淨衣裙,只見她淡妝素雅,清麗脫俗,與先前相比,又別有一番韻致。窗外美景,座前美人,使蘇東坡那顆黯然的心又活躍了起來,對那少女也越發喜歡了,不由得觸景生情,寫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波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字面上說的雖然是古時的美女西施,其實卻是對眼前的少女有感而發。蘇東坡的朋友們見他對這名少女大為青睞,也便順水推舟,從中作伐,讓那名少女做了蘇東坡的小妾。少女名叫王朝雲,錢塘人氏,為人乖巧伶俐,善解人意,是蘇東坡一生中的紅顏知己。

一天,蘇東坡問王朝雲:“你是錢塘人,錢塘素稱魚米之鄉,物產富饒,百姓衣食無虞,你又怎麼會淪落風塵的呢?”王朝雲說:“老爺有所不知,賤妾家住城東,父親原先在碼頭給商船上搬運貨物,雖然辛苦,但一家人尚可溫飽。後來因那條鹽運河(即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段,又名上塘河、古運河)年久失修,河道堵塞,能通過的商船越來越少,若是遇上大旱之年,更是徹底斷航,父親無事可做,家裡頓時陷入了困境,不得已才將賤妾賣到了歌舞班裡,後幸得遇見老爺,才使賤妾得以脫離苦海。老爺可親自前往皋亭山麓察看,河道堵塞的情況至今尚未改變,長此下去,也不知有多少人家要賣兒鬻女,家破人亡呢。”聽了王朝雲的話,蘇東坡簡直不敢相信,在號稱“人間天堂”的杭州,居然也會有這樣的慘事。

第二天一早,蘇東坡便來到了皋亭山南的鹽運河邊。由於近來一直天旱無雨,只見河道高低不平,凸起的地方早已露出水面,幾艘不大的商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淺水中動彈不得,船家們都在焦慮地企盼著上天保佑,能夠及早下一場大雨,也好解眼下的燃眉之急。這時,有幾個十來歲的小孩沿途乞討著走了過來,這些小孩有男有女,全都衣衫破舊,面如菜色。蘇東坡迎上去問:“孩子們,你們都是哪裡人啊?不好好待在家裡,為什麼要來沿街乞討?”孩子中一名稍大些的女孩,忽閃著一雙又黑又大的眼睛說:“我們都是住在這鹽運河邊的,現在河裡不通商船了,父母們賺不到錢,我們就只好出來乞討了。” 看著女孩那聰明乖巧的樣子,蘇東坡彷彿又看到了王朝雲的影子,心想再這樣下去,也不知有多少女孩子會淪落風塵,又有多少男孩子會鋌而走險,被迫去做賊做強盜啊。蘇東坡拿出身上的散碎銅錢分給了那些孩子。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吳關榮:蘇軾治理古運河


回到家裡後,他把這天的所見所聞都告訴了王朝雲。王朝雲說:“鹽運河堵塞,不光在河上討生活的人家斷了衣食來源,沿河大片的農田也得不到灌溉,收成銳減,農戶們也都一日三餐難以維持了。這鹽運河由於受到皋亭山泥沙的衝擊,以前雖也疏浚過幾次,但收效甚微。要想根本解決問題,就得改造一段傍山而流、經常堵塞的河道,然而官府以經費不足為由,遲遲不予解決,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瞭解了情況後,蘇東坡聯想到有些官吏不顧百姓疾苦,只為自己作威作福,不禁感慨萬千,隨口吟出了“墁事星火急,誰能恤衣耕”兩句滿懷激憤的詩句。

蘇東坡去找太守沈篝商量,希望他能撥出一批庫銀來,在皋亭山下另闢出一條河道,以利舟楫通行和灌溉農田。這杭州太守沈篝也是一名才高八斗之人,與蘇東坡也曾有過詩賦對答,如今一起共事,更是能推心置腹。當下沈篝苦笑了一聲說:“子瞻兄你也不是不知,動用庫銀是要上報朝庭批准的。可是天高皇帝遠,朝廷只知江浙一帶富庶,杭州又是人間天堂,卻不知百姓也有這樣的疾苦。有關疏浚河道之事,我也曾上報過幾次,都沒有得到批准。”蘇東坡說:“那你我就不管這事了嗎?”沈篝說:“管當然要管,不過還要等機會,不能操之過急。何況眼下已另有要事——朝廷發來加急公函,要我們儘快將官鹽運送進京,這件事若是延誤了,你我可是都要掉腦袋的。此事就煩請子瞻兄去操辦一下。”

當時的杭州錢塘江灘塗都是鹽田,也有許多燒鹽廠,是京城乃至整個中原地區食鹽的主要供應地之一,每年都要有一定數量的官鹽運送至京。鹽是生活必需品,既然是朝廷催送,地方官自然不敢怠慢。蘇東坡接受了這個任務回到家後,想到對解除城東百姓的疾苦一時之間尚力不從心,不由得連連搖頭嘆息。細心的王朝雲見蘇東坡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就問:“老爺為何嘆氣?”蘇東坡其時已將王朝雲當成了一生中最親近的紅顏知己,就把如何與沈篝商量新開河道,以及朝庭催送官鹽的事都告訴了她。誰知王朝雲聽後非但沒有一絲擔憂,反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蘇東坡見她這副神情,正感奇怪,就聽王朝雲說:“恭喜老爺!賀喜老爺!”蘇東坡不解地說:“喜從何來?”王朝雲說:“據賤妾所知,以前的官鹽都是從城東的鹽運河啟運的,後來由於鹽運河堵塞,才改由陸路運到城北運河落船,這樣既費時又費力,如今既然朝庭催送官鹽,老爺何不趁機上奏,只有疏浚了上塘河水道,才能方便運送官鹽,這樣豈不是既能完成朝庭的差事,又能救城東百姓於水火嗎?”

蘇東坡一聽此計甚妙,當下毫不遲疑,立刻趕去和沈篝協商。沈篝也覺得此計有益無害,值得一試。二人當即寫好奏摺送了上去。不多久,朝廷果然批了下來,允許動用庫銀十萬兩,重開羅溝坑,確保上京的鹽船順利通航。於是,蘇東坡馬上召集仁和、海寧兩縣知縣(當時的海寧縣轄屬杭州府),議定了疏浚河道的緊急方案,一面申報朝廷備案,一面征夫開工。由於這是件為百姓辦的好事實事,因而得到了沿河民眾的全力支持,大家熱情高漲,凡是有勞力的家庭,全都起早摸黑,自覺出工,工程進度很快。蘇東坡對這項工程非常關心,施工期間,他一直住在赤岸埠的玉潤宮,親臨現場督促。

王朝雲對新河道的開工自然更加高興,幾次前往玉潤宮,一則照料慰藉蘇東坡,二則探望那裡的父老鄉親。這天早上天剛破曉,蘇東坡和王朝雲就被一陣高亢急促的鼓點聲驚醒了,二人披衣下床,到了外面一看,只見在曦微的晨光中,無數人扛著工具,步履匆匆地從四面八方趕往工地。見了這熱鬧的場面,蘇東坡再一次詩興大發,滿懷激情地即興吟道:“咚咚曉鼓動,萬指羅溝坑。”

這脫口而出的兩句詩和他此前所吟的兩句配合,竟成了一首完整的絕句:

墁事星火急,

誰能恤衣耕。

咚咚曉鼓動,

萬指羅溝坑。

這首詩一直流傳至今。其中的羅溝坑指的就是現在的上塘河,也是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期間留下的政績之一。據說蘇東坡在杭的任期滿後,乘船回京述職時,運河兩岸相送的人群綿延不下十里,場面頗為壯觀。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吳關榮:蘇軾治理古運河


十五年後,蘇軾再次奉命來杭州任知州時,發現杭州的老百姓沒有忘記他,大凡上了年歲的人或瞭解他的人,都把他視作最親的親人一樣,問寒噓暖,使他激動不已。又即興吟誦:“江山故國,所至如歸。父老遺民,與臣相問。”這詩句和他疏浚河道的事蹟一直流傳至今。

作者:吳關榮,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世界華人作家藝術家協會會員

本文為“大運河沿線八省市社科聯+北京市網信辦”聯合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集發佈活動(浙江段)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