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永年縣(區)明清兩朝共出文進士103人、武進士26人,佔整個廣平府(雍正前九縣,後增磁州)的40%,“洺河兩岸,帽翅亂顫”或“洺河兩岸,紗帽亂串”,就是當時人才輩出、科甲鼎盛的生動寫照。具體來講:官職之最——“兩朝三尚書”,忠義之最——“慷慨三君子”,流傳之最——“五里三御史”,傳承之最——“簪纓三世家”,塾師之最——“門人三進士”。

官職之最——“兩朝三尚書”

永年縣(區)明清兩朝一百餘名文進士中,著名的有北廓村段狀元,西召莊李巡撫,裴坡莊連都堂,邀彰村蓋吏部,徐北汪徐參政……但官銜最高者當屬工部尚書盧大中、胡瓚、冀如錫,其他人無論官職或實權,均無出其右。盧大中為劉營鄉盧劉營村人,綽號盧老三,明萬曆十一年進士、歷任輝縣知縣、武城令、後升兵科給事中。遷光祿寺卿、歷太僕、通政、太常三卿、南京工部侍郎、南京工部尚書、太子太保,官銜從一品。胡瓚為小龍馬鄉西張固村人,明孝宗弘治六年進士,嘉靖三年十一月,胡瓚任戶部侍郎提督宣、大軍務,同年擢升為南京工部尚書,正二品,御賜蟒袍,病故後葬於故里西張固村西北,現胡瓚墓已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冀如錫為劉漢鄉冀尹固村人,清順治二年進士,由刑部郎中出任襄陽府知府,遷山西鹽運使、廣祿寺卿,晉太常寺卿、通政使、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三年任工部尚書,清朝尚書職銜為從一品。明清兩朝,以上三人在明清進士中官職最高,口碑不錯,頗有政聲!

忠義之最——“慷慨三君子”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永年縣作為府治、縣治所在地,又是趙文化起源地和傳播腹地,歷史上不乏忠貞之臣和慷慨之士,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明末進士申佳胤、李養沖和清末趙世德。申佳胤,臨洺關鎮申莊人,因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諱,後來志書改名佳允或佳蔭。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太僕寺丞等職。甲申崇禎吊死煤山,京城官員無不外逃而避其禍,獨佳胤聞悉噩耗投井殉國。入清,褒揚忠烈,賜諡端愍,在府城敕建忠烈祠,現廣府農機站為其舊址。李養衝,臨洺關鎮中召莊村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歷任池州府推官、兵部主事、宣府巡撫都御史(正三品)。崇禎初,皇帝在金殿朝見大臣,養衝上疏直言旗尉之禍,並歷數朝廷弊政,觸犯龍顏,被崇禎賜死。臨洺關南大街觀音閣南側,曾有“蘭臺直諫坊”一座,是官府為旌表李養衝而建。趙世德,臨洺關鎮河北鋪村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參加過近代著名的“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鼓吹維新變革,富國強兵。八國聯軍攻陷京城後,脅迫清廷追查懲辦所謂“首禍諸臣”,他被列入96人名單之內,眼看報國無望,壯志未酬,為免受其辱,遂吞金自盡。現河北鋪進士府即為其府邸。申佳胤、李養沖和趙世德均有嫡傳後人在永年居住。

流傳之最——“五里三御史”

永年縣(區)進士留下的傳說掌故很多,如盧劉營盧大中的"白羊臥貴地,子孫早及第",邀彰村蓋國士的“吏部有心救百姓,黃沙無情壓良田”,等等,其中尤以“五里三御史”流傳最廣。話說明朝永年方圓五里的地面上出了三個御史,即尚古村姚御史姚三讓,故城村張御史張大謨,趙王固村齊御史齊康。明朝的御史特牛,他們雖然官位不高,但由於被朝廷充當耳目和鷹犬,擔負“以小制大,以內之外”之責,炙手可熱,人人垂涎。幾朝首輔大臣如嚴嵩,張居正,徐階,高拱等,無一例外都是被御史參倒的。三御史同居洺河兩岸,同在朝廷做官,同任監察御史,權位之重,影響之大,朝野為之側目。其中在永年官聲最好的當數姚御史,張御史次之,名聲最差的當數齊御史了。說齊御史不好主要是指他不孝,如齊御史因嫌母醜,說過“糞堆里長出棵靈芝草,狗肚裡撥出個金獅子”,把他生身孃親說成糞堆和狗;有賓朋來訪,因嫌母醜,總要他岳母代替母親前去見客,死後遭到天譴,墓被雷擊。永年有“天下不孝數齊康,母壽不讓坐高堂。同年幾番請母到,硬把岳母當親孃”之說。筆者查當代著名作家“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書中竟無一字涉及姚御史、張御史,卻幾次提到齊御史,對他都是褒揚之言。真應了那句話,三人成虎,人言可畏,究竟孰是孰非,任由後人評說!

傳承之最——“簪纓三世家”

永年進士存在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家族傳承性特別強。幾大名門代有名人,科甲不斷,簪纓累世。如東蘇村李杜李氏家族、中召莊村李養衝李氏家族、冀尹固村冀如錫冀氏家族、盧劉營村盧大中盧氏家族、裴坡莊連礦連氏家族、永年城武汝清武氏家族、徐北汪徐英徐氏家族,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僅13個家族就出了40餘名進士,平均每家出三、四個進士,其中有不乏父子進士,爺孫進士,兄弟進士。但在永年真正稱得上名門望族的,還要數申莊申氏家族、南護駕杜氏家族和西張固胡氏家族。申莊申氏家族祖先可追溯到成吉思汗,據說為元順帝胞叔曰璟公的後人,即通常所說的“鍋片申”。2014年10月22日中央電視臺《尋寶》—走進廣府古城,鑑寶專家丘小君介紹:“永年申氏一脈自申庸明初遷到申莊,兩朝出了八個進士(包括1名武進士),舉人、貢生不勝枚舉,可謂永年縣明清第一名門望族”。南護駕杜氏家族從明朝嘉靖到清朝中葉一百多年,有功名的達30多人,出過嫡傳“一門五進士”,包括杜秉彝、杜蔭、杜糜、杜震遠、杜霽遠,一時傳為美談。永年幾百年流傳“盧劉營不演《蝴蝶杯》,南護駕不演《搜杜府》 ”,是因為《蝴蝶杯》裡的反面人物姓盧,《搜杜府》裡的反面人物姓杜,兩村鄉親愛戴盧老三和杜秉彝,恐怕他們遭誹謗受株連,於是乾脆不演兩出戏!西張固胡氏家族綿延一二百年,科甲層出不窮,只進士就出了胡瓚、胡應文、胡福弘、胡芝發四人。據資深博主“光祚故里”考證,永年城胡景桂家族也為西張固胡氏支脈!

塾師之最——“門人三進士”

明初,由於多年兵連禍結、天災頻仍,永年縣人口稀少,民不聊生,更無一所像樣的學校。明成化十一年(1475),安徽舒城進士秦民悅就任廣平知府,他收攏流亡,訪貧問苦,勸課農桑,加上後幾任知府、知縣不斷努力,永年縣才慢慢恢復了元氣。秦民悅的一大貢獻就是開辦學校,興辦教育,他首先在府衙騰出房間,建立了府學,還在瓜井村冉子祠建立縣學,從此揭開了永年縣科舉數百年鼎盛的序幕。據康熙《廣平府志》記載,明王朝從開基到滅亡共二百七十六年,永年縣文進士有49人,秦民悅到任前一百零七年出進士8人,佔明朝進士的17%,之後一百六十九年出進士41人,佔83%,可以說廣平府科甲不斷與秦民悅是分開的。說到學校就不能不提方頭固村的“九皋義學”及其創辦人楊鶴,據知名博主“昭惠文王”介紹,楊鶴先生出生於明天順六年(1462),歲貢生,他數十年如一日,不辭艱辛,因材施教,培養出眾多生徒,有不少人躋身仕途,進學者達數百人之多,其中舉進士者就有三人,八人為舉人。最著名的學生為總河都御史、裴坡莊人連礦。楊鶴後被官府推薦就任南京衛知事後,捐出房屋地產興辦義學,他去世後,門人三進士(連礦、姚斌?、胡瓚?)共議先生捐地、獻宅之義舉,遂提名先生所教之學館為“九皋義學”,並立碑記載,一個老師教出三個進士,一時傳為美談。

「“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永年縣(區)申氏遷墳時出土的墓誌銘

「“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永年縣(區)西張固村胡瓚墓——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永年縣(區)裴坡莊連氏祠堂

「“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永年縣(區)尚古村姚氏祖瑩

「“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永年縣(區)徐北汪徐氏祖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愛永年迎旅發”徵文」永年明清進士之最

清工部尚書冀如錫誥封聖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