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拖延我快乐

我拖延我快乐

这里要说的“拖延”,指的是“没法前进,但也没法放下,然后重要事情停滞不前,并变成心理负担”。

但我觉得拖延的反面,并非是积极,事实上不一定更积极就是好事,很多更有价值的事情就是需要酝酿、需要绕些路。

所以对我来说,更关键的不是不拖延,而是用健康的心态处理自己的拖延,让必定会发生的大大小小拖延,不会变成自我放弃的负面情绪。

如果这些拖延心态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部分,更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方式并非是强硬地改变它们,而是发觉它们的存在,从而帮自己跳出负面思考的回圈。

下面开始介绍五种拖延心态:

NO 1.

惩罚心态

我拖延了这件事,所以我没权力去享受其它的成功与快乐

我有一篇稿子,迟迟拖着没开始写,截止日期就快到了,我开始觉得什么事都做不好,没法去做其他的重要工作,也不敢放心陪家人过周末,更不敢好好休息,每天晚上辗转难眠。

早上起床后原本的运动或休闲习惯,也因自责而暂停,但打开空白的稿子,却也是东想西想,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然后其他重要的工作也全部被拖延。

拖延一件事,有可能是我对这件事还没好的想法、还没找到好做法、还没调整好动机与目标,我确实在这件事情上受挫了。

但这不代表我要因此“惩罚”自己,让自己没法去做好其他事情,甚至陪家人过周末。

如果可以察觉自己陷入了这样的“惩罚心态”,就有机会从还在拖延的某件困难事情中跳脱出来:“我只是拖延了那件事,虽然对不起那件事,但我还是有资格去完成其他的事情,在其他事情上找到快乐与成就感。

而且,更有可能在我好好跟家人度过一场尽情而专注的周末旅行后,或我完成了另外一个工作挑战并得到成就时,启发了我回头完成那件拖延事情的灵感、动机与想法。

觉察到惩罚心态,避免陷入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好或玩不好的拖延地狱。

NO 2.

逃避心态

我正在拖延,但其实我也很忙

不过要注意的是,“拖延者也有权力先去找到另外的快乐与成就”,和“打发时间来填补什么都不做的焦虑”,两者之间有值得好好去分辨。

有时拖延不一定是特定拖延什么事,而是感觉什么事都不想做(或什么事都想做),看起来每件工作都很难(或觉得好多工作根本做不完),于是不愿做选择但又不希望无事可做,这时可能会通过做其他的事情,让自己逃避到“有事可做”的状态,我很忙,所以我拖延。

在拖延的时候,没有目标地打开影音网站、微博知乎,让“别人的选择(推荐、推送)”提供我有事情可做的感觉。 更高段的拖延,则是拖延工作上更重要的任务,但打开邮件、工作信息,让“别人的选择(新琐事、新讨论)”给我不断忙碌的安心。

我很忙,但我其实也正在拖延一些真正能够带给我成就与快乐的事情。

如果能够觉察到这种隐而不显的“逃避心态”,那么就有机会跟自己重新对话,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做出有价值的选择。 并警觉到自己正在用“有事可做”来逃避那些更重大事情带来的可怕拖延感觉,但如果,其实面对那些重大事情的拖延并没有那么可怕呢?

我拖延我快乐

NO 3.

远观心态

那个目标太远了,所以以后再说

有时看似困难、很讨厌的事情开始被拖延,不一定是他真的很困难或很讨厌,有可能是我其实从来没有真正靠近去了解它: 我在还离它很远的地方,就用拒绝靠近它。我不是拖延了行动,我更拖延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一个看似很纠结的专案,我认定它很纠结,所以一直只是拖着,但如果我能试试看:不是开始做,而是想,这个专案要做哪些事?有哪些问题?哪些是我目前可以搞定的?哪些是我还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有时光是这样想,就能找到原来我可以开始入手的地方。

一个看似很棒的目标,我也想做,但就是一直拖着,但如果我能试试看:不要只是想做,而是要“想想可以怎么做”,那么原本模糊的目标,也就真正有了开始可以执行的行动。

如果能察觉这种“只是远观”的拖延,就会发现,为什么这专案很难?为什么这目标很远?不一定是很难或很远,而是我只是“想做”,却没有真正“去想怎么做”。

一旦开始想,不再只是“看着”终点,而是开始“展开地图”,那么就有机会能开始迈出真正的步伐。

NO 4.

理想心态

我要逼自己去做被拖延的事

我很不想拖延,所以我不逃避,我也不远观,我会逼自己去做自己一直拖延的事情,虽然这样做,还是一直陷入做不到,等于继续拖延的死胡同。

“我想要‘不拖延’”的想法,有时却让自己更拖延,因为我在逼自己去做不现实、不擅长、可能性最低的事情。

我很想养成跑步习惯,所以我每天逼自己五点起床去跑步,一定要跑一个小时。 于是如果前一天晚睡,第二天没法早起跑步,如果早上有点睡过头,剩下不到一个小时,就决定下次再去跑步。最终大多数时候,跑步这件事情都会被拖延。

如果能够觉察到“理想心态”,发现自己把行动设定得“超现实”,那么或许可以降低目标,设定一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调整成一个真正有感觉的目标。 或许我可以转换行动的方针,不是一定要做到怎样,而是“不如先做做看会怎样”。

如果我一直拖延着“把计划完成”这个任务,不如把它改成“用10 分钟写计划,看看写出什么来”。 能够完成是很理想,但能够开始做,就很好。

我拖延我快乐

NO 5.

恐惧心态

如果不是我拖延,我其实会成功

有个说法是:“拖延来自于我们的完美主义”,但其实追求完美的人有两种。

第一种,他们是真正的“追求完美”,所以他们花很多时间准备、尝试、修正,让自己逐步接近心中的完美,并且不断追求新发现的完美。

第二种,我只是“想要完美”,但我害怕自己没办法做到完美,甚至我隐隐知道一定会不完美,于是我选择干脆不做,或是干脆不努力做,以免努力做了结果还是不完美。

拖延,有时候会变成一种好借口,不是我不够完美,而是我还没认真做。

如果能够察觉这种“恐惧心态”,发现自己是在隐隐害怕那个最终的失败或不完美,可以试着调整评价自己行动的方式,不要只看最终成果,而是看自己能学到什么?

可以发现哪些能够进步之处?能探索什么新的未知?

恐惧是好事,但我可以逐步开灯,去照亮那个未知而恐惧的洞穴。想要完美成果也是好事,但我可以逐步追求更好,用更好的成果来取代完美的成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