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你的完美主义来自于童年的“情感创伤”

​即使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还算过得去的生活,你心底还是会跑出自我质疑的声音吗?那些批评与抱怨,常让你喘不过气,仔细一想发现

完全想不起来,最近一次对人生感到由衷的满意是在什么时候?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情况出现,那你是否有受到过情感忽视却不自知?你会“亏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给别人”吗?下面的这六个问题,可以帮助你确认你是否也是个亏待自己的人。

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你的完美主义来自于童年的“情感创伤”

“亏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给别人”的征兆与信号:

  • 其他人通常会找你出去谈论他们的问题。
  • 其他人通常会说你是个很棒的倾听者。
  • 你无法忍受自己的错误。
  • 你的脑海里有个批评的声音,不断指出你的错误和缺点。
  • 你对自己比对别人要严苛许多。
  • 你经常生自己的气。

同情心有两种,一种是对别人的同情心,另一种是对自己的同情心。童年情感被忽视的人,对别人有很多同情心,对自己却不然。他们对于别人的弱点和缺陷非常宽容,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其他人会觉得他们很好说话,因为他们看起来不太有批判性,而且接受度很高。

不过当他们讲到自己的时候,却可能以一种完美主义的角度来批判自己。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身上的一个小缺点而对自己感到生气,不过如果这个缺点是在别人身上,他们则会表现得宽容。

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你的完美主义来自于童年的“情感创伤”

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完美的阿C

C是个三十八岁的母亲,有一个小孩。她的教育程度很好,拥有两个一本大学的高等学位。在成为母亲之前,她从事某个可以快速致富的工作,大家都认为她相当成功。当我开始和C就她的焦虑进行咨询时,她刚被公司裁员,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狼狈。我可以看得出来,对C来说,虽然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但是她的内心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事实上,C的脑袋里仿佛有个反复播放的录音带:“你是怎么了,连车都停不好?”“聪明如你,竟是那么邋遢的母亲!”“你真是个白痴! ”诸如此类。每个小小的错误都会带来连续不断的内在批判,而她从来不会这样批判朋友或是任何人。为什么C会在同情心这件事情上有如此偏颇的双重标准呢?其根源就是她所遭受的童年情感忽视。

C是独生女,父母在她六岁时离异。他的父亲是个酒鬼,经常会对母亲施暴。C记得在父母离婚之前,曾经好几次听到大声又吓人的争吵。C的母亲是个社工,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也知道自己的女儿非常聪明,常常对C或是其他人表现出她身为母亲的骄傲。在成长的过程中,C知道自己很聪明,她有信心可以申请一流的学校,而且最后的确也拥有完美的职业生涯。

所以,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就在父母离婚后不久,C的母亲再婚了。没多久,这个男人就搬进门和她们一起住。虽然C的母亲很爱她,但她自己过往有着严重的童年创伤,而且会伤害自己。离婚以后,她认为自己这辈子终于获得机会可以花点时间来疗愈自己、成为自己。她全然地投入自己新的独立生活和情感关系中,以致越来越少关注她年幼的女儿。

这使得C必须自己处理在遭逢人生巨变之后,难过的情绪、她母亲的新婚姻、以及失去父亲这件事。由于C的母亲对女儿的困境缺乏同情心,导致C对自己也没有同情心。

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你的完美主义来自于童年的“情感创伤”

​因为生活中少了父母的参与和互动,C成了自己的父母。每天早上,她会微波冷冻鸡肉三明治当作早餐,下午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她就一个人坐着看电视。C知道自己非常聪明,于是她沉浸在自己的聪明里头,仿佛那是个温暖的茧,让她可以躲在里面滋养自己的灵魂。她无法忍受自己犯任何错误,因为那会扰乱她的安全感。

她要求自己每一科都要拿“优”,并且因为少数几个拿到“良”的科目,让她对自己相当失望。她的生命中没有任何成人可以帮她检视这些错误,协助她了解这些错误如何发生,或者对她的失望表示同情。所以,她没有学会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相反地,她严厉的“内在父母”采取了一种相当简单的手段,那就是要她把每件事都一丝不苟地做好,不然就等着承受苦果。最后,由于她对自己感到既失望又愤怒,导致自己动弹不得。

当C忙着教养自己的时候,其他有获得父母情感滋养的孩子则正在学着如何原谅自己。当他们带着糟糕的成绩单回家,他们的父母会试着找出成绩不好的原因,和他们谈谈下次可以怎么改进,并且告诉孩子每个人偶尔都会犯错、失败。

这就是健康的孩子如何学着让自己振作起来、原谅自己,并且从错误中获得新的了解和教训,接着把这些错误抛掉,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在我和C咨询时,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帮助她做到这些,让她理解自己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原因,也帮她慢慢接纳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走出困境,更舒适地生活。​​​​

聆云心理,一款专业的线上心理咨询app。你是否也会“亏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给别人”?你是否因此而困扰和痛苦?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聆云心理能助你更舒适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