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觉得空虚、怕麻烦别人…… 儿时情感受伤的人长大后的10 种面貌

常觉得空虚、怕麻烦别人…… 儿时情感受伤的人长大后的10 种面貌

总觉得心里好像有个洞,导致工作、感情、人际关系都不太顺利?也许你可以好好回顾自己的过去,看看童年时被伤害的情感,找到重新开始的勇气。

如果我们把童年当成一栋房子的地基,那么成年就是这栋房子。要用有缺陷的地基来打造一栋房子当然有可能,而且它的外观看起来可能和拥有良好地基的房子一模一样。

不过如果地基有缺损、盖得歪七扭八或是不够坚固,它就没有办法为房子提供足够的力量和安全。或许那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缺陷,然而它却会危害整栋房子的结构——只要一阵强风吹过,房子就会崩塌。

那些童年情感受到忽视的成年人在外观上可能看起来很正常,但他们对于自己地基里头的结构缺陷却常常浑然不觉,对于童年对自己的一生有什么影响也没有概念。

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他们经常责怪自己:为什么其他人看起来都比较快乐?为什么给予比接受还容易?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和所爱的人无法更亲近?我的内心究竟缺少了什么?

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这个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口,没有人的故事是一模一样的。但当我们在探讨童年情感忽视的时候,我在以这种方式被扶养长大的成人身上,看到某些特定的主题一再出现。如下所示:

1. 空虚感

“空虚感”本身不像焦虑症或忧郁症,它并不是一种身心失调的状况,一般人也不觉得这是一种会干扰生活的症状。它是一种概括性的不舒服。

感到空虚的人,心里仿佛少了某种东西,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有些人会在身体上感觉到它,好像腹部或胸口有个空洞。有些人对它的体验则比较像是情感上的麻木。你可能会隐隐觉得好像自己少了某些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或者你就像是个局外人 ,从外面看着自己。有些事情就是不对劲,但又无以名之。

常觉得空虚、怕麻烦别人…… 儿时情感受伤的人长大后的10 种面貌

2. 反依赖

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依赖”,然而,很少人知道什么是“反依赖”(counter-dependence)。

“反依赖”指的是一种不需要别人,或者更准确地说,害怕依赖别人的心理驱力。反依赖的人极力避免向别人寻求帮助 ,不希望表现出或是感觉到自己对别人有所需求。他们会尽一切努力不要依赖别人,即便他们必须为此承担某些后果。

3. 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如果有人要你描述自己,你会怎么回答?你会用哪些字眼来形容自己?正面的说法和反面的说法之间的比例如何?最重要的是,你的描述会有多精准?

低自尊的人通常倾向于以一种负面的态度来看待自己,他们会把自己的缺点放大,并且看轻自己的优点。

许多受到童年情感忽视的人,确实拥有比较低的自尊心。

身为小孩,我们就像是小小的电脑,必须从环境中得到反馈,在记忆中储存它们,最后整合各种反馈,从而发展出一种与我们的长处、天赋、不足及弱点有关的整体概念。我们会从老师、长辈和伙伴身上获得这些资料,不过最重要且有着最强大影响力的资料是来自于我们的父母。

如果这个过程一切顺利,孩子就会获得均衡、实际的自我评价,这即是自尊的基石。

这样的自我评价是生命中各种重要选择的跳板,比如说,我们要为了什么样的目标而努力、要发展什么样的技能、要申请哪所大学、要主修什么科目、要选择什么样的伴侣、还有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4. 亏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给别人

同情心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对别人的同情心,一种是我们对自己的同情心。

童年情感被忽视的人,对别人有很多同情心,对自己却不然。他们对于别人的弱点和缺陷非常宽容,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其他人会觉得他们很好说话,因为他们看起来不太有批判性,而且接受度很高。

不过当他们讲到自己的时候,却可能以一种完美主义的角度来批判自己。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身上的一个小缺点而对自己感到生气,不过如果这个缺点是在别人身上,他们则会表现得很宽容。

5. 罪恶感与羞耻感

当一个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父母看见或是受到认同,长大以后他可能就无法发展出认同自己情绪的能力。身为成人,他可能无法容忍强烈的感受,或是任何感受。

他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并且因为生气、难过、焦虑、挫折、甚至是高兴而怪罪自己。人类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对他们来说变成了秘密羞耻感的来源:“我到底有什么毛病?”遭受情感忽视的人,经常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6. 针对自己的愤怒与责备

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人性之中的情感感到深深的羞耻,那么他将很难不对自己生气。如果羞耻感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对自己的愤怒。

常觉得空虚、怕麻烦别人…… 儿时情感受伤的人长大后的10 种面貌

7. 极力想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大部分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成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心里有一个秘密的、受到严格保护的感受——他们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或者是有某些缺陷。每个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人,对于“究竟我哪里有毛病?”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其根据就是他们的童年回忆或是家庭情况。

8. 无力滋养自己和别人

要说明什么是“滋养”,或许最好的说法是把它看成爱、关怀和帮助的组合。

那些在情感上没有获得滋养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觉得要在情感上滋养其他人相当困难。在童年时期受到父母忽视,以致长大后没有办法与其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连结。

9. 缺乏自我纪律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许多遭受童年情感忽视的人来说,行使所谓的自我纪律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受到情感忽视的人通常必须经过一番挣扎,才能让自己从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当中停下来 ,像是吃垃圾食物、过度消费、以及其他放纵的事情。

他们也没办法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像是家事、任务、工作或是运动。他们通常会说:“我真受不了自己,但我就是没办法开始。”

就教养这个任务来说,另外一个重点就在于看见孩子的本质 :不只是注意孩子擅长哪些事情,也要注意他们不擅长哪些事情,并且努力确保孩子可以处理这些事情。许多在情感上忽视孩子的父母都相当关心孩子,但是他们却没有在这些方面给孩子足够的约束。

10. 述情障碍:无法觉察情绪或了解情绪

如果说遭受情感忽视的人有什么共同症状的话,那就是“述情障碍”(alexithymia)。

述情障碍指出一个人在情绪上有所匮乏,不管是与情绪有关的知识,或是对于情绪的觉察。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一个人无法解读自己的情绪,包括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情绪。

有述情障碍的人,他们不想或是无法容忍情绪,甚至无法体验情绪。有述情障碍的人通常都很暴躁,他们会毫无理由地就对别人大发雷霆 ,而这显然会破坏他们的人际关系。

作家亨利·大卫·梭罗说:“大部分的人都过着绝望的生活。”我相信他说的是那些童年时受到伤害的人,他们无法辨识自己的伤口、解释它、或是透过成长来超越它。

希望你可以看见自己生活中这些创伤的痕迹,并鼓起勇气去克服童年情感忽视对你带来的影响。

聆云心理,一款专业的线上心理咨询app。 成年的你还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吗?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聆云心理能助你更舒适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