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勛」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從農家娃

成長為世界知名科學家,

放棄美國優厚待遇

回國投身“兩彈一星”研製,

遭遇空難時

用身體保護核資料,

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

被追授功勳獎章的科學家

……

“兩彈元勳”郭永懷的感人故事

堪稱傳奇

日前,《新聞聯播》

再次對郭永懷的事蹟進行報道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從農家娃

到世界知名科學家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榮成,家境普通,父母均為農民。不過,郭永懷在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天賦,之後,成為了早期赴美留學的精英。1940年8月,歷經28天,抵達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成為該校第一批中國留學生,開始了他長達16年的海外生涯。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1941年5月,郭永懷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師從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之一馮·卡門。在這位科學巨匠的指導下,郭永懷打開了尖端科技的探索之門。經過苦心鑽研,郭永懷寫出了震驚世界的重要論文《跨聲速不連續解》,破解了聲障這個世界難題。

基於他的研究, 美國1949年成功製造了第一架實用的超音速飛機F-10戰鬥機,郭永懷也因此躋身世界知名科學家行列


為減少回國阻力

他將多年研究付之一炬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1953年8月,中美繼簽定朝鮮停戰協定後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經過中國政府的努力,美國取消了禁止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但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設置種種障礙。

當時已任中國力學研究所所長的錢學森於1956年6月致信郭永懷,盼他回國。

為此,郭永懷毅然決然拒絕了美國同事請他參加的機密研究項目,放棄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的優厚待遇,1956年國慶節的前一天,偕妻挈女踏上歸途!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這是1956年,康奈爾大學同事們送別郭永懷的野餐會照片。

在這次野餐會上,一向恬靜沉默的郭永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高喊著,把自己多年研究尚未發表的論文手稿全部一頁一頁扔進了炭火堆,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

郭永懷此舉是為了不讓移民局再有藉口不讓他回國,夫人李佩也感到無比惋惜,郭永懷卻說:“沒關係,知識都在科學家的腦袋中,他們拿不走。”

1956年秋,郭永懷夫婦乘坐的“克里弗蘭總統號”郵輪慢慢離開港口,美國——這個生活了16年的異鄉慢慢從視野中消退,他們經由日本回國。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1956年,在離開家鄉16年後,郭永懷帶著妻兒回到闊別已久的國土。當踏上祖國的土地,看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時,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熱淚盈眶。


蘑菇雲騰空

他滿含熱淚渾身癱軟下來


一回到祖國,郭永懷就如願和錢學森、錢偉長一起投身於剛組建的力學研究所的科技領導工作。

1956年年底,剛剛成立幾個月的力學研究所迅速發展為全國力學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懷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1959年11月,郭永懷(右二)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參加國際力學會議期間參觀實驗室。

1960年7月,蘇聯決定撤走在華核工業系統的全部專家,隨後又停止供應一切技術設備和資料。蘇聯的單方面撕毀協定和合同,給剛剛起步的我國核工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郭永懷臨危受命,他與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究的最初的三大支柱。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1964年10月第1顆原子彈爆炸前夕,試驗指揮部領導與專家合影。

他被任命為二機部九所(現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副所長,負責我國核武器的研製,主要負責原子彈彈頭結構設計、引爆方式等方面研究,領導場外試驗委員會。

當時的工作地點海拔3800米,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他們經常吃不飽,餓著肚子搞實驗。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當蘑菇雲扶搖升騰之時,郭永懷和他的戰友們無不歡呼雀躍!隨之,郭永懷就滿含熱淚渾身癱軟下來。現場有人說,別喊,讓他休息一會兒吧。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兩彈”研製成功後,郭永懷又致力於核彈的武器化,並且在導彈剛起步時,就提出了研究反導系統。

郭永懷領導研製出的我國第一批肩扛式導彈,在抗美援越戰爭中,讓美軍吃盡了苦頭。

郭永懷參與研製的東風2A,是中國第一種可裝載核彈頭的導彈,由我國自主研發,射程可達1500公里,能夠發射1290公斤重、兩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同時,他還參與領導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製。


身體被燒得面目全非

熱核導彈資料卻完好無損


1968年12月,郭永懷率領著攻關隊伍在青海高原上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經過大量計算和反覆推敲,一組準確的數據終於被測算出來。

由於這組數據直接關係到第二代導彈核武器的成功與否,所以郭永懷急需趕回北京。

其實那時候為了保證安全,周總理是不允許這些大科學家輕易乘坐飛機的。

但為了趕時間,郭永懷還是整理好絕密資料,層層包裹裝入隨身攜帶的公文包,匆匆趕往機場。

1968年12月5日凌晨,首都機場附近的村民聽到一聲巨大的轟響,隨後,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和濃濃黑煙直衝雲霄,把白霧照得血紅。郭永懷乘坐的小型飛機在即將著陸時突然失事,一頭紮在了機場附近的玉米地裡。

有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正是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兩具屍體早已燒得面目全非,但是卻保持著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姿勢。

他們抱得很緊很緊,加上瞬間死亡,所以身體無比僵硬。當“轟”的一聲把他們終於分開,所有人立即腦袋“嗡”的一聲,一片空白,時間彷彿定格一樣,所有人都無法說出一句話。

因為把他們分開後,人們驚訝地發現,兩個身體的胸部中間,是一個皮質的公文包,雖然有點燒焦,但是在兩人的保護下依然完整,打開後,

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

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早已被燒得辨認不出來,當時是根據一點點白頭髮和殘破的手錶,認出了郭永懷。


“兩彈元勳”唯一烈士,空難用身體保護核資料,死訊讓周總理痛哭


郭永懷登上《中國現代科學家(七)》紀念郵票。


聽到他的死訊

周總理當場痛哭失聲


消息傳來,周恩來正在中南海懷仁堂會見外賓。這時,一位秘書慌忙走了進來,對總理耳語,說是首都機場的一架飛機著陸時失事,其中有郭永懷。周總理聽到了這個名字,當場痛哭失聲……

親如兄弟、永遠的“大師哥”錢學森知道郭永懷死去的消息嚎啕大哭,悲痛不已——

59歲的郭永懷犧牲了,人才匱乏的新中國失去了一位核武器研製的支柱性人物。

但郭永懷的研究成果卻永久地保留了下來——22天后,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1970年4月,由郭永懷參與設計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成功發射。

1999年,郭永懷成為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一顆小行星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每當人們仰望星空,他就像一枚永恆的勳章,指引著中國科技前進的方向。

相關視頻:


視頻來源:10月1日,央視《朝聞天下》

綜合:央視新聞、央視網、澎湃新聞、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觀察者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