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听到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为何当场哭到吐血?

蒋凤君


慈禧太后终于硬气一回,向世界列强宣战,等到英军率先攻进紫禁城时,慈禧太后乔装打扮成一名普通的老妇人跑了。


(慈禧太后)

一路西行,最后抵达西安,一心想回銮的慈禧整天闷闷不乐,终于在李鸿章与庆亲王跟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之后,把慈禧给高兴的手舞足蹈,终于可以回京了。

(慈禧西逃)

慈禧从心底里感激李鸿章,一路上载歌载舞,在袁世凯军乐队的歌声中回到紫禁城,像是打了胜战一样凯旋归来。

(慈禧回銮)

就在慈禧太后满心欢喜之时,突然有一人大叫太后,上前递上一纸电报,原本满脸欢喜的慈禧突然脸色一变,呈崩溃之态,歪歪斜斜的向火车门跑去,途中几次差点摔倒在地,最后再也忍不住,两行清泪留下脸颊,同时不停的哭泣,身体颤抖。



后来李莲英赶紧上前询问:“老佛爷,何事哭泣?”

慈禧:“李……李……李中堂过世了。”随后慈禧哽咽。


当然这只是剧中所演。

梁启超《李鸿章传》中写到李鸿章“遂瞑焉长逝,享年七十八岁。行在政府得电报,深宫震悼。”又转录光绪皇帝奉慈禧懿旨所发上谕,“遽闻溘逝,震悼良深”。
《清史稿 李鸿章传》记载:“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

这两种历史记载都直接说明了李鸿章的去世太突然,慈禧和光绪皇帝都觉得难以置信。那么为何剧中慈禧要演的如此夸张?其实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李鸿章)

一:人之常情

李鸿章经常在慈禧身边转悠,死的太过突然,慈禧也年纪大了,一个经常打交道的人突然去世,难免有些伤神。

如果是之前就知道得病,慈禧心中有准备,等到消息到来,也不至于如此。

二:共事已久

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共事几十年,两人也算是经历了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国内的起义以及国外的入侵,还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慈禧太后认为这期间李鸿章的功劳不可替代,双方也算是有些友情吧。

(李鸿章和慈禧剧照)

三:背锅侠

慈禧太后之所以伤心的厉害,最主要应该是痛心以后没有能担任大事的人了,更没有人可以为她做挡箭牌,李鸿章可以说为慈禧太后做了很多,明知道很多事情做了就会被人唾骂,但身为臣子,李鸿章的做法是毫无挑剔的,去世了,慈禧不伤心谁伤心?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很多人认为慈禧太后是个瓜婆子――傻,其实她一点不傻,而且很精明很有政治头脑,她的政治才能、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度,要比她的前辈制造了康雍乾盛世的康熙帝、雍正帝以及乾隆帝都要好。(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慈禧太后上位时,清政府面临的内外局势并不太平,一般的瓜货做到那个位置,很可能就如一个段子编排溥仪的那种:“拉倒吧,朕的大清早亡了!”这话很可能在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也就是1861年前后就应验了!

正是慈禧太后在辛酉政变后力排众议,大胆启用汉人中的优秀知识分子,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等人,使得清朝在风雨飘摇中又坚持了50年,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没有慈禧太后这个老妖婆的话,清政府可以撑一百年的。

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慈禧太后在用人方面的大胆以及远见卓识,1856年至1860年的鸦片战争,对晚清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劫。


但福无双至,祸却不单行,外患未弥,又添内忧,在中国的南方――广西的金田村,洪秀全又发动了几乎让清朝败亡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

当然,这一切的难题和忧患,都有一批精悍能干的汉族地主在帮他应对,曾国藩的湘军从湖南老家打到江西;李鸿章的淮军在江浙一带勉力支撑;后来又到北方与捻军作战。

而在平息外患方面,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李鸿章就成了签订不平等条约专业户,第一人选,慈禧太后的锅,全让他背完了。

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死了,对于清政府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可不就是少了一个肱骨之臣,但无论如何,说慈禧太后哭到吐血,还当场,演戏都没这么夸张好不好!


历史三日谈


哭的吐血有点夸张了,应该是听到死讯哭的很伤心。梁启超在他的《李鸿章传》中表示慈禧听到这个噩耗是“震悼”的,既震惊又悲伤。

慈禧哭的很伤心,是因为李鸿章对她,对大清太重要了。李鸿章不仅是帮慈禧擦屁股的,还是大清的肱骨,清朝晚年基本靠李鸿章了。

德国海军大臣夸他是“东方俾斯麦”;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认为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而李鸿章则曾自嘲道自己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



一、他帮助大清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失去了他,大清失去了一名镇压内乱和外侵的干将。

二、主持开办了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海军、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使国家走向近代化,硬是使大清撑了下来。他死了,大清少了名出色的政治家。

三、最为主要的是他不在了,少了名与列强交涉的外交家,就没有个专门给自己擦屁股的了。每当大清被胁迫签约时,慈禧总是会想起李中堂。他替大清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为慈禧挡了刀子。

特别是《辛丑条约》前,慈禧老太后被八国联军吓得化装逃往西安,联军攻入了北京城,慈禧丢下了个烂摊子给他,谈判大清这边没有任何优势,李鸿章就是去当替罪羊的。李鸿章收拾完了这个烂摊子,老太后才能兴致勃勃的回到她的北京城。

李鸿章去世了,慈禧失去了顶梁柱,处理一切难题、烂摊子就得靠自己了,缺少了个好帮手了。最重要的是估计想到再也没有一个让自己这么满意的外交大臣给自己背锅了。

其实国家少了个特别重要的大臣,统治者都会很伤心。比如太宗哭魏征、后主哭孔明,这种情况有很多。

哭不仅是表示自己的惋惜、难受,更是向大家表示对这个大臣的褒奖,证明他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