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稍有地理常識的人們都知道,在我國的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分佈著大面積的喀斯特地貌。所謂“

喀斯特”是個外來詞,指的是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區,在那裡有大量的可在水中溶解的岩石,在水流和降雨作用下,千百萬年被雕琢而成的奇異景觀。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喀斯特地貌模型

其實我國才是最早記載和研究這種現象的國家,至少在晉代就開始它進行探索。只是在近代科學研究上落了後,才被國外冠了名,要不然就叫“廣西地貌”或“雲貴地貌”了。

至少國人一開始就知道這種現象是怎麼來的。所以祖先們叫這種地質條件形成的洞穴為“溶洞”,很多溶洞都很高大。光洞頂的高度有的可達七八十米,這相當於二十來層的樓房。內部的面積往往也很大,有的可以容納下一個足球場。但現在人們還是不清楚哪一個溶洞最高,哪一個溶洞內部面積最大?因為這世界上的溶洞實在是太多了,大洞套小洞,高洞套低洞。洞與洞相通,水下還有洞。有的洞直通向地下暗河,有的裡面甚至有地下森林。在溶洞裡很容易迷路。四川的九老洞,很多人進去就再沒有出來,至今也沒人知道它到底有多深。人類對於這些洞穴裡的很多東西都懸疑待解,知曉裡面的秘密有可能比了解外太空的世界和生命更加困難。

在這些岩溶洞穴中,鐘乳石往往是最常見的情觀。它們像一串串流蘇或葡萄,從洞頂垂掛下來。在彩色燈光下,一映射就有如一顆顆晶瑩的寶石。我們都知道,鐘乳石就是那些溶解了岩石的水在洞頂滲透蔓延而來,在水滴滴落的過程中,水份蒸發了,裡面的石質留存下來了。凝結而成這種景觀。一般在鐘乳石下就有石筍。那就是承受水滴的部份。同樣是水份蒸發,鈣鹽留下,只是一個是由上向下長,一個是由下向上長。於是石鐘乳與石筍越長越接近。只是這個過程相當漫長,盡人的一生,未必能等到它們長到一起。等石鐘乳就與石筍合二為一。這時人們就叫它“石柱”,或者命名為“定海神針”,用來賺遊客的門票錢。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石鐘乳與溶洞

但是世事有時細究相當有趣。那就是這石鐘乳,為什麼不叫“石葡萄”、“倒石筍”,偏偏叫“鍾乳”呢?聯繫到它潔白的色澤,這裡似乎有些情色的味道。其實啊,這個“鍾”不是現在寺廟裡掛的那種巨鍾而是上古的編鐘。這些青銅編鐘就是一枚枚地掛在木架上的,上面鑄有青銅的排列整齊的小凸起,學名叫做“乳丁”。這是一種裝飾,也是石鐘乳真正在古人心目中的意象。

更讓現代人沒有想到的是,石鐘乳還是很重要的一種丹藥原料。雖然其實不是“八石”之一(所以把它列在這裡,是因為之前我對八石的瞭解還不夠深入),但也是“五石”之一。所謂“五石”,就是丹藥的低配山寨版,臭名昭彰的“五石散”。因它能讓服藥的人渾身發熱,於是又叫“寒食散”。這種藥在中國歷史上引起的死亡事件,有可能比丹藥還多。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編鐘

五石散可以說是一種毒品,但事實上,它的毒性多數來自被人偷偷加入的礜石,也就是砷鐵礦,砷這種元素與人體的關係在我們之前已經詳述過。藥王孫思邈對五石散有深入的研究。但現代人都以為他是反對服用五石散。事實上孫思邈反對的就是加入了礜石的這種有明顯毒性的五石散,他提倡健康的服散方式,也就是服石,認為這是人體必須的藥物。孫思邈的壽數大致有一百四十歲左右。這說明其觀點是有可取之處的。因為他的推廣,服石之風在唐朝風靡一時。李世民就曾經賞賜過寵臣以鐘乳石,以表彰對方的“金石之言”。可惜的是,後人不查,把這當成李世民服丹妄求長生的證據。除此之外,中唐時石鐘乳也相當為貴人所好。大詩人劉禹錫和柳宗元先後都表示過對它的興趣,並且到處找尋過優質的鐘乳石,將此反映在自己的詩文之中。

唐以後,丹藥受到了批判,金石之藥逐漸被草木之藥代替。但還是有一些人服用五石散,如北宋名臣夏竦。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夏竦睡覺時渾身冰涼,要吃了保健藥才能活動。有人好奇,吃了他的藥,結果中毒差點丟了條命。這事不是孤例。

奇怪的是經常是這樣一種情況,相類似的病症,相類似的藥方,有人痊癒,有人病情加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指出鐘乳石有很多種類。好的與差的之間不啻雲泥之別。這就象普通馬齡薯無毒,長了芽的馬齡薯有毒一樣。形狀象蟬翼的石鐘乳為上品,象指甲的為中品,象鵝毛管的是下品,但這些都應該是潔白的,那些發黃變黑的就不能吃了,這些是有毒的。而且就算是好的鐘乳石,如果處理不好,也有劇毒。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不過同時,李時珍又舉出另一種觀點,說象鵝毛管的才是好石鐘乳。事實上感覺這其實是因為象蟬翼的、象指甲的鐘乳太難得了。鍾乳在某些狀況下可以生成一些特別的形態,例如石花,這是相當難得的珍品,比黃金鑽石還珍貴。一般發現它們的人都捨不得採摘。相比之下,象鵝毛管的鐘乳就要常見得多。所謂那根鵝毛主軸,其實也就是輸送其水液的通道。就是這些含有溶解了的石頭的水液,也被人們認為是長生的妙藥而受到追捧,將它們視為“瓊漿玉液”,甚至被用來釀酒。

鍾乳到底有沒有效果呢?李時珍搞了個試驗,那就是把它磨成粉末,然後埋在植物下面。結果出來了,這些植物會長得更為茂盛。不過生物試驗向來不是中國人的特長,人們更喜歡虛幻些的東西。於是有了這樣的一個傳說。它被記載在《太平廣記》上。說的是有人路過一個鐘乳石洞,偶然之間看到有一根即將長成的石柱。讓他吃驚的是,這石柱居然是天然的仙人造型,有頭有腳,唯妙唯肖。但這根石柱還沒接起來,這人也是好奇,伸手接了一點石鐘乳上滴下來的水,然後隨便潑灑掉了。隨後這人離開了溶洞。很多年後,他再次經過了這個洞穴,驚奇的地發現這根石柱已經合上,真的是尊活靈活現的仙人像。只是衣服上稍微有點缺失,他知道,那正是當年潑灑掉的石液。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鐘乳石花

既然如此靈異,那麼服下石鐘乳能夠成仙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這石鐘乳裡的仙氣到底是哪來的呢?原來,在道教觀念中這些生有鍾乳的洞穴不是普通的地質奇觀,而是異世界的入口,道士們稱之為“洞天”。內裡大有乾坤,有亭有臺有山有水,甚至太陽月亮都有。仙人就在這些“洞天”中生活。中國有數的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既然洞天是如此神奇的場所,那麼洩漏一些仙氣被鐘乳石所吸收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如果要找尋一種與鍾乳最為相配的神獸,那非蜃莫屬了,也就是海市蜃樓的蜃。在海邊上或沙漠中的人們時常會看到一些奇妙的景象。那裡有從沒見過的亭臺樓閣以及飛禽走獸甚至人物。現代科學會告訴你,這是一種光影的折射現象。是大氣層的溫差導致了鏡面一樣的折射,把遠方的景物反射到了你目光所及的上空。但傳統文化中另有解釋,說的是這些景物是潛藏在大海中的一種叫做“蜃”的怪獸吐出的氣息幻化而成。蜃很喜歡吃燕子,而燕子愛在屋簷下築巢。所以蜃才大費周章幻化出這樣的一處處勝景來誘捕獵物。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蜃樓傳說

可有關這“蜃”到底長得是個什麼模樣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是它是龍屬,想來也有龍一樣的鱗角爪牙。《後西遊記》中,取經團就遇到過一隻:不象龍,不象魚,又不象黿,又不象鼉的一件怪物。不過書中說這頭蜃有些天賦異稟,與海中的蜃魚不同。

然而字典上有關“蜃”的描述卻是一種蛤蠣一樣的怪物。它有著堅硬的兩扇外殼。事實上,這外殼也是由與鐘乳石同材料的碳酸鈣所構成的。

龍與蛤蠣,哪種生物才是蜃的真相呢?其實,為什麼不都能是真相呢?神話的世界,未必是非此即彼。就象“波粒二象性”一般,神話中就有一種既象龍,又象蛤蠣的生物。這就是傳說中的龍生第九子:椒圖。椒圖就有傳說是龍與海蚌所生。“性好閉”,所以在古代建築的門扉上就經常一邊有一個獸頭銜環,這就是椒圖的形象。更有意思的是,古代的大門上是有與乳釘很接近的門釘的。根據其數量的多少,象徵著不同的等級。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椒圖

不過由於很多原因,椒圖一般被刻畫成龍頭螺身的怪獸。其實這恐怕有些誤會。螺與蚌是不同的兩種生物。螺可不象蚌一樣會左右開門。

《後西遊記》裡,蜃妖在自己的體內修建了一座城池。有房舍廟宇,市鎮樓閣。其實它也能稱得上是一位建築大師。事實上,對於建築,無論鍾乳還是蛤蠣殼都很有價值。因為它們經過鍛燒,其重要的組成成份,即碳酸鈣會變成氧化鈣,也就是俗稱的“石灰”。它是人類最早發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膠凝材料。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重要價值。其關鍵程度,堪與食鹽一較高下。甚至有一種說法,當世界大戰降臨,人類文明受到毀滅打擊之際。為了人類的復興,你所需要蒐集製備的第一批材料,就有石灰。

正因為如此重要,所以煉丹之寶“六一泥”也將杜蠣做為原料之一。因為它能夠密封住爐子上細微的縫隙,確保丹爐內外環境的穩定。同樣的功能也被應用在建築與木船上。至少從周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已經學會了在建築外牆刷石灰以確保其耐用美觀。這是最早的裝修。孔子就罵過自己的學生宰予:“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注意,是“圬”不是“汙”,意思就是說用糞土造的牆抹不上石灰。從這點看,孔老夫子還是很有生活經驗的哦。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西藏的牛糞牆

木船上使用石灰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但其實這也是必要的。原因還是由於木材的加工特性無法保證船底的密封,勢必留下各種大大小小的縫隙。如果這樣就把它放在水裡,不沉船才怪。這樣石灰就出場了。當然它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會被和油(比如桐油)混合。就這樣還不行,還要再搗入厚絹,搗碎,這樣就成了一種有較高凝固性的密封材料。這種灰漿既防水又耐用,它會被應用於填塞船舶的縫隙,確保人們能夠揚帆出海,對抗大風大浪。

但石灰真正的傳奇還是外國人書寫的。在古羅馬時代,他們就通過將石灰石磨碎與火山灰一起混合焙燒,得到了原始的水泥,再在裡面加入點小石頭就成了混凝土。依靠它們,羅馬人修築了包括大斗獸場等很多奇蹟建築,擁有了即使是現代人也為之驚歎的巨大穹頂。而在這之前,這樣大的穹頂一般只會存在於溶洞之中。

也許是上天也嫉妒人類這樣高的成就,以至於這種古代水泥技術在中世紀居然失傳千年。一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歐洲人再次發明出來,不過與石灰石混合的材料換成了粘土、砂子這樣的硅酸鹽,製成水泥後再加入砂石,成為了全新的混凝土。更重要的是,不久以後,法國園藝師莫里耶大膽地將鋼筋與混凝土配合,製作了世界上最早的鋼筋混凝土。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羅馬萬神殿

個人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這種花盆的堅固度遠超乎人們的想象。很快就被應用於建造更高的樓房大廈。人類由此很快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當然當我們身處這些水泥森林中時,是不會考慮什麼“思古之幽情”的。哪怕這些樓房的建材來是來自遠古的礦石也是一樣。

就算不被做成水泥,石灰還有其他用途。剛燒出來的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俗稱“生石灰”,如果加入水,就成了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作為一種強鹼,熟石灰的應用領域不只在建築。工業、農業上面熟石灰都很有用場。例如製做玻璃或者皮革等等,中國南方有很多酸性土壤。它們可以通過熟石灰進行改良,將貧瘠的土壤改造成肥沃的良田。

更重要的是,石灰也是製作重要的純鹼和燒鹼的主要原料。這兩者名列著名的“三酸兩鹼”之中。是現代工業的基石。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都與鹼有密切的關係。在鹼發明之前,人類想弄乾淨自己可真是一件麻煩事。東方人民用皂角與草木灰,西方人民用麥麩和橄欖油。甚至還有更另類的,比如歐洲人曾經把尿液屯集在大缸裡用來洗衣服,這樣比清水有效得多,但光這味呢,就“香”飄千里。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他們才不得不用油脂與草木灰混合,發明了原始的肥皂。中國人當時沒有走上這支科技樹,他們用的是動物的胰腺,這是為了借用裡面的消化酶。後世叫肥皂為“胰子”就是來源於此。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古人用來洗衣的皂角

這些東西的效果怎麼樣呢?光看看我們中國古代死於拉肚子的那幾位大佬(痢疾)就知道了:有劉備、李世民、丘處機等等。當然,這幾位的死因多少還有些其他原因,但無論如何,直接死亡的原因是細菌感染。這還只是有記載的,那些沒記載的名人的衛生習慣在現代人看來也不可思議。例如唐肅宗李亨,當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為他爸唐玄宗切羊肉,切完了雙手沾滿了油。他居然沒有去洗,而是拿了塊麵餅(參考羊肉泡饃)把手上的油脂擦乾淨。然後竟然把這塊餅吃了。這一行為得到了唐玄宗的肯定。

當然在那個時代,皇帝享受的衛生條件已經是最頂級的了,老百姓就只能以“暗無天日”來形容。一次次的瘟疫流行,人民整家整戶的死亡,都可以歸咎於沒有合格的清洗物品。

其實呢,無論草木灰還是尿液,都是含鹼物質,只是當時人們還沒意識到這一點。就算了解到了,也無力大規模生產。所以一直到18世紀,肥皂都是隻有少數達官貴人使用的奢侈品。但那時隨著工業的發展。作為紡織品的重要生產原料。社會對鹼的需求倍增。單靠原有的少量草木灰無法滿足生產需要。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於是懸賞萬金尋求最新的制鹼工藝。這時,一個叫

路布蘭的青年人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起了這一重任。他發明了利用石灰石與食鹽、硫酸反應,生成純鹼的工藝,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自此人類的衛生史才翻開嶄新的一頁

煉一爐好丹(廿五)鐘乳石:龍生九子,仙氣顯化,拯救世界於末日

發明制鹼法的路布蘭

從這點我們可以知道,和鋼鐵一樣,主要由碳酸鈣構成的石灰石也是我們現代社會的重要支柱。人類已經過不下去沒有這幾位朋友的日子,但你是不是以為這就是碳酸鈣的全部魔力?其實它的實力可能還沒發揮到一半呢。碳酸鈣,以及裡面含有的鈣對這個世界的影響遠遠不是止步於此,有關它們更神奇的故事我們下次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