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詩仙、詩聖、詩魔嘆美麗濟源!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何窮!

——李白《上陽臺帖》

公元744年,詩仙李白來王屋山了

他和杜甫、高適結伴而來

洛陽的相會,他們意猶未盡

遂北渡黃河,到王屋山遊仙訪道

他追隨司馬承禎而來

多年前他倆就結為摯友

司馬承禎誇讚他

“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他則把“希有鳥”比作司馬承禎

他思慕玉真公主而來

數年前,他奉詔入朝

就是憑藉玉真公主的舉薦

令人遺憾的是

司馬承禎已經仙逝

玉真公主已經遠遊

迎接他們的

只有沉默的王屋山、不語的陽臺宮

佇立在陽臺宮三清殿縹緲靈動的壁畫前

他思緒萬千

那是司馬承禎的遺作,睹物思人

《上陽臺》一揮而就

濟源|詩仙、詩聖、詩魔嘆美麗濟源!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

朱顏謝春輝,白髮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

願隨夫子天壇上,

閒與仙人掃落花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數年過去

李白對王屋山的牽念與日俱增

那裡,不僅有司馬承禎的仙蹤遺蹟

還有眾多超脫世俗的摯友

比如孟大融

那連綿不絕的牽念

最終化為流傳千古的《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詩人說:東海之濱、嶗山之上,

我曾餐霞飲露,和神仙安期生一起,

嚼食如瓜的大棗。

中年被徵召翰林,不能快意人生,

遂抱憾而歸。

現今的我,紅顏漸逝,鬢染白霜,

期望能夠服食金丹玉液,

登上雲車,飛而成仙。

如果和你登上天壇,閒暇時替神仙們掃掃落花,

那該是怎樣的愜意呀!

濟源|詩仙、詩聖、詩魔嘆美麗濟源!

憶昔北尋小有洞,

洪河怒濤過輕舸。

辛勤不見華蓋君,

艮岑青輝慘麼麼。

千崖無人萬壑靜,

三步回頭五步坐。

秋山眼冷魂未歸,

仙賞心違淚交墮。

弟子誰依白茅室,

盧老獨啟青銅鎖。

巾拂香餘搗藥塵,

階除灰死燒丹火。

懸圃滄洲莽空闊,

金節羽衣飄婀娜。

落日初霞閃餘映,

倏忽東西無不可。

松風澗水聲合時,

青兕黃熊啼向我。

徒然諮嗟撫遺蹟,

至今夢想仍猶佐……

——杜甫《憶昔行》

詩聖的名號

決定了杜甫不會有李白的曠達和灑脫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是他的抱負

更是他不可逾越的高山

縱然獲得“待制集賢院”的虛職

也未能稍解鬱結

追憶王屋山之遊

成了他焦渴中的一滴甘泉

伴著昏暗的燭火

望著素箋上的《憶昔行》

詩人失眠了

道家第一洞天——小有洞,

神仙聚會的福地。

曾經,詩人乘一葉扁舟,

橫渡波濤洶湧的黃河,前往追尋。

可惜,即便踏破鐵鞋,

華蓋君也難得一見。

秋風颯颯,山冷水瘦。

群山悠悠,萬壑俱靜。

丹爐盡毀,遺蹟僅存。

仙人渺茫,不見蹤跡。

那落日餘霞,可是仙人飄飄的羽衣,飄忽不定。

松濤陣陣,澗水湯湯,

奇怪異獸,撲面而來。

仙去山空,追撫遺存,

枉自嗟嘆,夢中又現……

那一夜,失眠的詩聖,可曾做夢?

可曾見到他事業中的神仙?

天亮了,他又該起身

奔走豪門,去投遞他的詩作簡歷了。

濟源|詩仙、詩聖、詩魔嘆美麗濟源!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時。

石泉碧漾漾,巖樹紅離離。

朝為靈都遊,暮有陽臺期。

飄然世塵外,鸞鶴如可追……

——白居易《早冬遊王屋》

白居易也來了

來時,王屋山紅葉正豔

有《早冬遊王屋》為證

冬霜已降的十月王屋,

石上清泉盪漾,

巖邊紅葉如燃。

早晨已經遊覽了靈都觀,

他趁著藹藹暮色,

置身於陽臺宮前,

恍然覺得這裡已是塵世之外,

唯有鸞鶴之類的仙鳥才可以追隨……

濟源|詩仙、詩聖、詩魔嘆美麗濟源!

年顏氣力漸衰殘,

王屋中峰欲上難。

頂上將探小有洞,

喉中須咽大還丹。

河車九轉宜精煉,

火候三年在好看。

他日藥成分一粒,

與君先去掃天壇。

——元稹《天壇峰下贈杜錄士》

大唐前有“ 李杜 ”

後有“ 元白”

對於白居易,不光鸞鶴可追

元稹亦可追

這不,元稹追過來了

成就了他的《天壇峰下贈杜錄士》:

詩人已年老氣衰,難以登臨王屋高峰,

探尋小有洞天。

諸位神仙,可否贈他一粒仙丹,助他一臂之力?

這樣,他就可以為你們灑掃天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