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自我符号 auto-semiosis

词典|自我符号 auto-semiosis

自我符号

auto-semiosis

——赵毅衡(撰)

词典|自我符号 auto-semiosis

当符号的发送者与接收者是同一个主体,此种符号常被称为“自体感受”(proprioceptive)符号。自我符号非常常见,最明显的自我信号发生在动物界:蝙蝠,海豚等动物能发出音波或超音波,用回音定位自身(echolocation)。如果我们把生物性的生理过程也看成符号行为,即西比奥克所谓“内符号学”(endosemiotics)(Sebeok 1986),那么自我符号表意的范围就宽得多。

极而论之,可以说大部分符号表意都以“自我符号”开始,符号表意的第一个接收者往往是发送者自己,就像写作的初稿,总是只给自己看的。任何思索都是在自己头脑中打草稿,然后才有可能找到合适载体,以文本形式发送出去。

有不少学者(例如米德、西比奥克),认为自我实际上可能分成不同的“我”,尤其是“主我”(I)与“宾我”(me)。主我是自我意识(愿望,决策等),“宾我”可以是他人或社会对我的期待或评价,也可以是自我思索的对象:现在之我,过去之我,未来之我三者之间,显然现在之我是主我:任何思想,判断,推理,想象,感悟等心智活动,实际上都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协调,而不是纯然的“自我意志”(Mead 1934)。自我符号不纯粹是我个人的表意活动,也是一个文化过程:我,通过被符号解释对象化的我,来理解我自己。

参见:符号距离,不完整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