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江西有鄱阳湖,湖南有洞庭湖,云南则有滇池。

滇池又称昆明湖,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滇池位于西山脚下,呈南北向分布,恰似一弯新月,镶嵌在云贵高原之上。

两亿年前,滇池及其邻近地区最后一次从海底升起,逐步隆升为高原,后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断层陷落,古滇池得以横空出世,既深且广,博得了“高原明珠”的美誉。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

首先,从地理形势来看,据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其次是寻音考义,所谓“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亦有人认为是彝语中的“甸”,意即大坝子。

其三,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第四种说法则认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据《滇池地区历史地理》考证:古老羌族的的文化传统是“屈肢葬”及火葬。滇池地区先秦、两汉数百座墓葬的发掘,“屈肢葬”仅有一具,其余均“仰身葬”,火葬的遗迹没有发现和报道。这证明先秦、两汉时期滇池地区的居民与氐、羌关系不大。这似乎预示着,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言“池,在县西北,周三百里许,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水倒流,故曰滇池”,应当是最为可信的!

尽管众说纷纭,但却丝毫不影响滇池的地位,千百年来,它孕育了生命和文明,成为云南名副其实的母亲湖。有了这一汪柔情的碧水,就有了这一方动人的天地,有波光潋滟,有千帆竞发,也有谩绕清流欲浣衣。

清代诗人孙髯翁曾为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大为赞叹道:“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滇池患上了“重病”,水质急剧恶化,被列入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些年的大力治理,水质明显有所改善,连多年未见的红嘴鸥也开始出现在湖畔。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如今的滇池,已是全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唯一设在内陆省的国家级度假区。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当然,滇池并不是孤军作战,沿湖有西山森林公园、观音山、白鱼口、大观楼、海埂公园、云南民族村、郑和公园等景点,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风光。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徜徉其间,步步皆景,景随步移,光是沿着观景路走一走,都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若是想登山,可乘缆车而上,用上帝视角俯瞰滇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秀色一览无余。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若是想游湖,可乘着观光船,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山外青山楼外楼,白云一片去悠悠,似乎不是游荡在天际,而是漂浮于滇海之上,湖光山色,静影沉璧,令人心悦神怡。

曾经是一片沧海,如今已成“高原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