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今天,

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的小伙伴们来到了

中国传统村落——苇子水村,

它也是京西明清古村落。

苇子水村的村委高书记和第一书记雷震宇

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村子的概况。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历史上,

苇子水村水源丰富,

河沟上段及两侧芦苇很多,

村民也习称此村落为“苇滋水村”。

村民称村子所处之地为“九龙八岔戏金盆”,

即九条山梁汇聚于一个山谷,

村子视为风水宝地。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有人用这样的几句话形容苇子水村:

九龙八岔古涧幽,八水同聚十二桥。

百户同宗都姓高,同居龙身数百年。

十二座石桥卧就,成为村中主街道。

一榆两槐四古柏,祥云瑞彩罩古宅。

村民互助又友善,尊老爱幼传至今。

路不拾遗人友善,夜不闭户家宅安。

宁静祥和民风好,恬淡生活似神仙。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说起村子的起源,

要追溯到明代以前。

村民相传,

苇子水村的村民先祖是山西洪洞县的移民,

有高氏兄弟二人,

居住到现在村中的一块大石头底下,

后逐渐繁衍成村。

随着高氏家族逐渐增多,

有的后人迁到了山神庙,

有的迁到了田庄,

有的迁到了其他地方,

至今大约有3000人了。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庄里,

有着许许多多古老的东西,

最知名的莫过于四合院了。

苇子水村现有四合院48处,

是保存四合院比较多的村子。

村中没有大四合院,

都是瓦房小四合院,

并且所有四合院都没有再建外围的院墙,

都是以房子的后墙作为院墙,

这样节省了建设用地。

为了加强四合院房子的坚固性,

所有四合院都使用了

四角硬、棋盘心的做法,

建筑材料也是当地取材,

如砌筑墙体的石料来自西山山坡,

院子的地面用的是红石岭的石头,

木材取自各家山坡地生长的树木。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另外让人感叹的还有沿街十二桥,

与其他地方河水的流向不同,

苇子水村的灵泉河是自东向西流淌的。

它穿村而过,

将村中居民划分在了南北两岸的半坡上。

于是,

架桥以通南北来往就成了村民的必然选择,

又因街长沟长,

古桥就更多了。

架桥,

有的是个人家里为解决出行困难,

而出资修建的,

有的是由全村人集资建筑的,

桥的大小也是依据需要而设计的。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这12座桥梁,

处在整个街道上,

总计443米长,

像12道金锁一样,

将南北两半坡的村民连接起来。

河沟两旁砌筑的石块整齐结束,

为方便村民出行和促进村内经济发展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在村西桥边旁,

有一颗老槐树,

那是村子的一级古树。

在村子中,

它还有个名字叫“大槐”。

大槐粗大但没有了主干,

是村内最大、最古老的树木,

据说,树龄已逾千年。

虽然树下曾有一个大树洞,

可以藏匿几个儿童,

但现在的大槐还年年发新枝。

在村民高连福家门口还有一颗古槐,

是二级古树,

在村中被称为“二槐”。

二槐是实心树,

虽没有树洞,

但有许多枯枝,

虽是大槐的晚辈,

也已有数百年的树龄了。

大槐在西,二槐在东,

两个槐树遥相呼应,

时刻准备着迎接远来的各方来客。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我们在村子中,

还遇到了

12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

“艺先锋·艺实践”小队的同学们

他们将在苇子水村进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调研

和艺术公益演出。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他们探访了苇子水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传数百年的“原生秧歌”,

随着秧歌戏艺术团高团长的示范,

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

“九腔十八调”,

被苇子水村的独特韵味吸引。

被大山环抱的京西古镇——苇子水村

暑期社会实践和古老村庄的结合,

让青年在暑期了解了古村的魅力,

古村也因为青年的到来而更显活力。

“乡村振兴·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项社会实践活动还在进行,

如果你们需要增加所在村庄的知名度,

可以在微博上加话题#乡村振兴·青年作为#

并@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

也可以编辑你们服务队的新闻稿、照片、视频等资料,

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筛选后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