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息中国降准,我们到底害怕什么?

明天国庆节后开市,外盘大跌叠加中国降准,市场低开还是高开成了纯粹的赌博,意义不是很大,关键是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对各大类资产的长远影响。

今天我们就谈一谈宏观问题,因为国内外形势发展到这里,是时候对大类资产的命运进行前瞻性预判了。

当今全球经济美国一枝独秀,欧洲日本勉强跟在后面,中国的形势并不乐观。最明显的证据是,美国在近期加息,作为回应,中国罕见的决定降准。

要知道,美国之所以敢屡次加息,是因为美国处于经济繁荣周期的加速阶段(可能处于本次繁荣周期的后半段了,但是还远未到顶),加息对于吸引美元资产回流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存在中美利差扩大的问题,中国要稳定汇率,按理说是要进行相应的操作,起到间接加息的作用的,否则人民币汇率就会面临下跌风险,除非央行动用美元储备稳定汇率。

但是近期公布的外汇储备看,中国的美元储备仍在警戒线附近,这些钱如果不省着点用,很难应对持续的贬值冲击(美联储未来还会继续加息,中国如果还是不跟,人民币汇率的下跌风险会逐渐增加),但是央行迅速降准,可见汇率问题已经不是政策考虑的首选,保汇率不是首选,那什么才是首选?

必定存在比汇率更紧迫的问题,是中美贸易竞争?房地产危机?还是实体经济危机?

其实这三个都有可能。中美贸易争端至今,要想求和是不可能了,只是打多大规模的问题,人民币主动贬值,至少对冲了美国关税战的冲击,挽救一部分出口。对于美国鹰派希望的人民币汇率重复当年日本的覆辙,这个梦想算是破灭了,但是中国在人民国际化方面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地产,此次降准拯救地产和地方债务的效果是有的,但是有限,目前看降准政策主要是应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稳预期稳情绪的可能性更大。毕竟对房地产的调控决心不能低估。

此次降准,更多的目的(至少是决策者希望看到的),是拉抬一下经济,用阶段性提振的方式,让经济增速处于合理轨道。至于能达成多大的效果,目前很难说。

因为中国面临政策效果递减的问题,四万亿在2007年能力挽狂澜,拿到现在就只能激起点水花,中国体量太大了,行政成本也太高,政策效果,是一直在递减的。

主观判断,这次的降准,还是以稳预期稳情绪为主,对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的长效影响很小。

对于资本市场,由于不跟随加息,人民币贬值风险居高不下,对于中国股市和债市都构成情绪利空(外资离场的传闻一直没有减少),不利于中期反弹的展开。

另外,实体企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上市企业估值的不确定性,按照传统的市盈率估值,难以适用未来的市场。

总之,此次降准,对资本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反弹逢高减仓的判断不变。由于不跟进加息,股市和债市的长期表现仍然偏空。谨慎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