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进入忽冷忽热的秋季,妈妈们都在为宝宝穿什么而发愁——穿多了,怕捂热出汗; 穿少了,又怕生病着凉。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到底用不用“春捂秋冻”?宝宝秋天时,怎样穿衣才正确?下面送上宝宝秋季穿衣攻略~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有一种冷,叫你觉得宝宝冷

随着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加大,有的星妈怕宝宝冻着,急急忙忙把厚衣服找出来,一层又一层给宝宝穿上。但其实对于婴幼儿来说,穿得过多危害更大。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反而易感冒

小宝宝新陈代谢快,体温调节能力差,很容易出汗。穿得过多,捂了一身汗,冷风一吹反倒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容易引发皮肤问题

宝宝穿多出汗后,稍不注意就容易捂出热痱、毛囊炎等皮肤疾病。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容易引发捂热综合症

捂热综合症,指给宝宝穿太多、盖太多、捂太久,让宝宝长期置于高温环境中,从而引发昏迷、缺氧等严重后果。大量排汗后,若没有及时补水还容易出现脱水休克的现象。

宝宝也要春捂秋冻吗?

俗语说“春捂秋冻”,宝宝秋天时可以少穿点吗?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秋冻”就是穿的少吗?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有的妈妈认为穿少点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刻意的让宝宝“秋冻”,想让宝宝更适应寒冷的天气。这种方法实际是错误的!

所谓“春捂秋冻”,不是一定要“冻”着宝宝,而是说在气温变化时,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既不要在短时间内多次添加,也不要一次添加很多件衣物,而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逐渐添加衣物。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以下地方不能“冻”

对于体温调节能力差的小宝宝,更要注意以下部位的保暖: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肚子:宝宝的脾胃尚未发育完全,受凉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小脚:脚对外界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寒从脚起,秋季要给宝宝穿上袜子和长裤,并且保持脚部的干爽。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背部:注意宝宝背部的保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

超实用秋天必备“防感冒”利器推荐:肚围、马甲、睡袋,宝妈们可以准备起来了~

秋季怎样做,才不是“乱穿衣?”

先要判断宝宝冷热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想要宝宝穿的正确,先要判断宝宝是冷是热:

摸后颈,是判断宝宝冷热的最好办法。如果感觉温暖舒适,说明给宝宝穿的衣物正好;如果发烫出汗,说明穿多了应该减少衣物;如果不温暖,且宝宝脸发白,要及时给宝宝增加衣物。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掌握好“穿衣公式”

妈妈们可以记住一个数字:24。这个数字有什么作用呢?美国儿科学会旗下的healthychildren.org,推荐将24℃作为一个增减衣服的衡量标准。

超过24℃给宝宝穿一身单衣即可,具体可以参考家长的衣着。若低于24℃,要根据宝宝的具体年龄判断:

● 1岁以内的宝宝,比家长多穿一件衣服。

● 1岁以上~3岁的宝宝,和大人穿一样厚薄的衣服。

● 3岁以上,询问宝宝的意愿添减衣物。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所以在未追赶上足月儿的情况下,建议在此基础上添一件衣服。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都有差异,24°C穿衣法只是参考,妈妈们还是需要根据宝宝的情况增减衣物哦

这些衣服不适合给宝宝穿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化纤衣物:化纤衣物不透气且容易产生静电,加之秋季气候干燥,更容易让宝宝产生干燥感。

高领衣物:容易让宝宝颈部产生瘙痒感,而且不容易穿脱。如果怕宝宝颈部寒冷,建议给宝宝选择一条舒适又美观的围巾,既保暖又舒服。

宝宝的皮肤娇嫩,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在衣物的选择上要更为谨慎,建议选择宽松、棉质的衣服哦~

超实用的“洋葱穿衣法”

可以试试“洋葱穿衣法”:就是根据当下的气温,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保暖又方便。能够及时根据温度变化适量的给宝宝们增减衣物。

上身一般这样穿:

最里边是排汗功能良好、手感柔软的

内衣(小宝宝可以穿连体衣)。

中层穿像羊毛衫、针织毛衣、马甲之类的保暖衣物;

最外层则是可以防水防风的棉衣、羽绒服

下身一般这样穿:

秋裤+棉裤/羽绒裤

(特别冷的时候,可以在中间再加一条毛线裤)

小配件很重要:

看情况还可以加个帽子、手套、围巾之类的,保暖又方便

这种穿衣方法,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活动,都能做到既好看又暖和。

秋季宝宝“三暖、两不要”,做对不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