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本文由閒人電影原創:idlemovie)

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無論在世界哪個國家或地區,外來的和尚就是比本地的會念經。

並不是妄自菲薄地貶低,而是通過別人的視角去看待一些事情,來的更為客觀一點。

NHK可謂是最關注中國社會的境外媒體了,最近新流出的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日結1500日元的年輕人們》便將鏡頭對準了一群喪掉的年輕人。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NHK拍攝的這部紀錄片並沒有多麼的有深度,裡面發生的事情也都是當事人口述而來,他們也沒有做過考究,但是它貴在“真實”二字,給人一股直戳心底的陣痛感。

深圳,號稱中國的硅谷,從曾經的泥濘小鎮到如今的超一線城市,這裡是許多人逐夢的地方,同樣,也是許多人埋葬夢想的叢冢。

在離市中心以北10公里,有個大型職業介紹所,人們稱它為三和人才市場,在它周圍,每天都是門庭若市。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來自中國各地的青年蜂湧至此,帶著無限美好的暢想期望在這裡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800多家中介單位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因此,他們對前來應聘的人幾乎沒有門檻要求。

不需要健康證,不需要學歷或技能證書,只要會寫自己名字,識幾個字,對他們提供的待遇不挑剔立馬就能夠簽約到廠子裡上班。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至於待遇?

包吃包住,每個月基本都是兩千多塊,想要賺的那多,那就無休止的加班,從八小時到十二小時不等。

這是普通工人的現狀而本片所要展現的是另一群人,找工作他們只找日結的。

工時長的,不做;工作累的,不做,工錢低的,不做,“打一天工,闊以玩三天”是他們雷打不動的信仰。

幾天不吃飯對他們來說再尋常不過,困了睡大街,餓了吃掛逼面,渴了喝掛逼水。

人們把這類人群稱為“三和大神”。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掛逼,三和的黑話,意思是身無分文、走投無路的人。

在三和,只要有東西前面帶“掛逼”二字就會知道這些東西是三和大神的最愛。

“掛逼面”即是5塊錢一碗的清湯掛麵,裡面飄著幾片菜葉子,運氣好的還能撈出一兩塊肉條。

“掛逼水”是清藍礦泉水,這可是大神們的日常指定飲用水,俗稱大水,兩塊錢一點五升,也是他們上網的最佳拍檔,如果有人喝怡寶或農夫山泉,那無疑是炫富了。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海信大酒店”是大神們住的地方,同樣也是他們心中的耶路撒冷,以前房租是五塊錢,現在是十五塊錢。

其實就是便宜點、環境髒亂差的青旅,一個幾十平米的小房子裡放著密密麻麻的架子床,床鋪上睡滿了三和大神。

這裡不需要身份證登記,看哪個床鋪沒人就睡哪個,白天他們聚在大廳侃大山,晚上爬到不知多久沒有洗過的床鋪上,拿出手機,自動連上WiFi,看有數位馬賽克的A片。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資格成為三和大神。

賣掉身份證在三和是成為大神的第一步,而要成為真正的三和大神還需具備以下特質:

精神上已經昇天,吃喝全不管,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才打工。

第一要求來錢快,第二要求活輕鬆,第三要求工錢日結,沒有身份證、身背鉅額債務、與家人斷絕往來。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曾經有人拿著二十萬來三和體驗大神們的生活。

每天睡到自然醒,醒來後上上網,串串巷子,看看少婦,找找豔遇,要麼就到海新信人才市場臺階上坐坐,假裝自己出去找工作。

到了晚上,倒在床上繼續重複昨天的故事。

本來抱著看看的心態,沒想到去了就產生了一種依賴感,一直不想走,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終日無所事事,打屁閒逛的生活,難以從中脫離出來。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而他們自己又是怎麼看待自己的狀態的,由於在2016年的時候三和所在區域進行過整改,好多曾經神一般的人物都消失不見,所以NHK只拍攝到了新一代的“三和大神”。

宋春江,趙偉,李磊,他們都是年紀輕輕地來到大城市深圳打工。

只要能掙錢,做工作什麼都不挑,對生活也充滿奔頭,覺得自己馬上就可以出人頭地。

礙於學歷,他們幹不了技術性工種;礙於見識,他們想不到好的出路;礙於出身,他們沒有創業的勇氣。

因此,時間一長他們就厭倦了工廠重複性的勞動,漸漸地沉迷遊戲、網貸和賭博,將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全部浪費這些上面。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家鄉回去無望,因為回到村裡會被親戚朋友看不起,也不想讓家裡人傷心。

即便待在大城市,他們也是處境尷尬的一群,他們再也不想奮鬥,只知道就這樣瞎幾把過吧,儘管安於現狀的他們年齡最大的只有31歲。

很多人會說他們成為這樣是因為他們不努力,其實這個觀點在三和大神面前根本立不住腳。

每一個三和大神在成為大神之前都異常努力,而他們最終淪落的表面原因是因為絕望、習慣與無奈。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更為深層的原因,還是因為城鄉貧富差距拉大,階級固化嚴重,小時候的他們近乎是留守兒童,受教育程度偏低。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他們的觀念也與上一輩人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第一代外出打工者,他們有責任、肯吃苦,為大城市付出了十幾年甚至更久的年華,長大後,依舊是一條看不到夢想的鹹魚。

他們的下一代,即長大後的90後留守兒童,踏著父輩曾經的腳印,不再願意接受工廠機械化的工作和工地出賣體力的搬磚,看似有著新想法等待著鹹魚翻身,實則即使翻身他們還是一條鹹魚。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兩代人的這種際遇也逐漸形成了一條成為三和大神的閉環。

父母外出打工 —— 孩子變成留守兒童 —— 接受不到足夠好的教育 —— 年輕人也來到大城市打工 —— 因為各種原因遭遇挫折 —— 淪落為沒有夢想沒有未來的三和大神。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他們這群人中也有勵志者存在。

當初在工廠打工失去右臂的老陳,靠著微薄的賠款開了一家早餐店,起早貪黑地在深圳奮鬥18年依舊沒有戶口,現在還要為自己即將上學的女兒發愁。

就目前來看,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學,然而這樣做的結果便是進行“三和大神”的惡性循環。

拼了命吃苦的老陳日子過得緊巴巴,三和大神渾渾噩噩整天還有樂子可得,所以三和大神的想法就是反正我們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還打什麼工,哪天死了就死了,至少我們享受過,沒有吃過苦。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我們都是年輕的「廢人」

三和大神像極了反面的佛系青年,他們是垮掉的一代,是無慾無求的一代。

對於生活,得過且過;對於未來,拉幾把倒;對於夢想,關我屁事;對於成家,要那幹嘛;對於自己,早就絕望;對於親人,少見為妙。

似乎這個世界對他們充滿了種種不公,他們試圖反擊過,但都因某些原因不了了之。

他們猛然頓悟,以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改變現狀,乾脆跟這個世界妥協,以冷姿態孤傲地活著,所以他們放棄了努力轉而去無所事事,因為這樣一般情況下也餓不死。

微博搜索關注:Idle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