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屏占比大战:国产厂商大放异彩,苹果手机创新乏力掉队?


智能手机屏占比大战:国产厂商大放异彩,苹果手机创新乏力掉队?

接近100%的屏占比,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从视觉体验来看,类似OPPO Find X这样屏占比近乎100%的全面屏设计,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在公众场合,手握类似这样的手机,回头率非常的高。

但是,2018年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中,在屏占比方面并未做大量的文章,只是在屏幕尺寸大小上做了“微改进”,几款新品依旧是“刘海屏”。

苹果未跟随,能否推导出近乎100%的屏占比,就不是手机行业发展的趋势呢?

显然,如果时间退回到十多年前,当第一代iPhone上市时,当时的手机巨头诺基亚还在以“不跟随”为主题推出自己的塞班系统的手机,结果没过几年,诺基亚就彻底从手机市场淡出。

如今,时间点刚好处在4G与5G商用过渡或切换的前夜,不跟随的iPhone会否重蹈诺基亚覆辙?

小米MIX系列开启智能手机高屏占比争夺战

智能手机屏占比大战:国产厂商大放异彩,苹果手机创新乏力掉队?

2016年底,小米和荣耀分别开了一场“致敬未来”的新品发布会,其中,荣耀发布了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荣耀Magic,而小米则发布了超高屏占比的小米MIX。

从当时来看,小米MIX在外观设计确实更占优势,辨识度比较高,而荣耀Magic很多人工智能应用也颇为超前,并开启了新一轮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战。

不考虑小米MIX在屏幕设计方案中对夏普手机的“借鉴”,仅从实际效果来看,它确实也算走在所谓“全面屏”的前列。

有趣的是,虽然小米MIX的外观很别致,但是,并未引发手机行业的同步跟进。

此外,在iPhoneX发布之前,国产手机厂商还开展过一轮“全面屏”争夺战,众多厂商纷纷选择做窄额头和下巴,提高手机的屏占比。

而直到iPhoneX发布,才真正掀起了一轮“全面屏”设计大战。

某种意义上来看,以超高屏占比为核心或卖点的全面屏,最初应该算是在小米MIX上得以呈现,但将全面屏带火的则是iPhoneX。

全面屏开始走红:致敬苹果,千机万机刘海屏

智能手机屏占比大战:国产厂商大放异彩,苹果手机创新乏力掉队?

从全面屏发展的路线来看,每家手机厂商都对全面屏有着不同的设计和追求,那么现在追求极致的屏占比真的是手机的最佳设计方案吗?

从最初的小米MIX设计方案来看,其选择全面屏设计和当时大多数手机的选择方案确实有很大不同。

当时小米敢于推出这样的全面屏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而且从设计思路来看,小米MIX在黑色机身的颜色配合屏幕时,会使手机正面更具视觉上的一体感。

当然,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由于前置摄像头放置在底部,使得下巴巨大,此外,由于自拍不便也断了不少爱自拍用户的念头。

但是从全面屏设计角度来看,小米MIX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全面屏,不过它的出现并没有在手机行业真正带火全面屏,直到iPhoneX发布后,全面屏设计或方案才开始大行其道。

曾经的三段式机身设计方案逐渐被手机厂商淘汰,更高的屏占比带来的视觉震撼以及更加便捷的手势操作开始流行,从华为到小米,从荣耀到从vivo、OPPO等,不同尺寸的“刘海屏”手机开始纷至沓来。其中,vivo使用的屏幕指纹方案一度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当然,在千机万机“刘海屏”的背景下,国产智能手机被指致敬或模仿苹果的声音可谓不绝于耳,而这佐证了苹果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影响力。

不再唯苹果是瞻,水滴屏、全屏设计放溢彩

智能手机屏占比大战:国产厂商大放异彩,苹果手机创新乏力掉队?

锤子老罗应该算最早对苹果“刘海屏”说不的。

当然,老罗历来在新品发布时,都会怼苹果,这也是其一贯的发布策略。2018年5月18日 ,锤子发布了坚果R1,虽然也是异形全面屏,但是与苹果刘海全面屏相比,刘海要小的多,因而又称为“美人尖”设计。

而在2018年下半年,锤子的“美人尖”则先后vivo和OPPO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借鉴,分别推出了类似的设计方案,不过名称已经变成了“水滴屏”。

除去“美人尖”或“水滴屏”设计理念外,vivo NEX和OPPO Find X几乎100%的屏占比屏幕设计方案,则是当前已发布智能手机中,与苹果刘海屏区别度更高的方案。

当然,全屏的代价则是前置摄像头不得不采用机械式升降方式,从正面来看,这种设计视觉冲击力强,从反面来看,机械式升降方案难免会让用户担心机械故障。

但是,它们说体现出的国产手机创新设计或思路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今,距离5G正式商用估计还剩不足一年时间,新一轮的行业变革奇点正在来临,iPhone还能否延续3G、4G时代的领头羊地位,国产手机厂商能否全面异军突起,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所在。

不过,从屏幕设计方案或创新能力来看,国产手机厂商正在给用户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创新能力,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

而在屏占比技术大战中,国产手机厂商可谓大放异彩,而iPhone似乎创新不足有点落后了。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长期关注、及等相关政策、法律及监管问题。邮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号:lijunhui0602,微信公号:lijunhui05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