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屏占比大戰:國產廠商大放異彩,蘋果手機創新乏力掉隊?


智能手機屏佔比大戰:國產廠商大放異彩,蘋果手機創新乏力掉隊?

接近100%的屏佔比,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

從視覺體驗來看,類似OPPO Find X這樣屏佔比近乎100%的全面屏設計,確實令人眼前一亮,在公眾場合,手握類似這樣的手機,回頭率非常的高。

但是,2018年的蘋果新品發佈會中,在屏佔比方面並未做大量的文章,只是在屏幕尺寸大小上做了“微改進”,幾款新品依舊是“劉海屏”。

蘋果未跟隨,能否推導出近乎100%的屏佔比,就不是手機行業發展的趨勢呢?

顯然,如果時間退回到十多年前,當第一代iPhone上市時,當時的手機巨頭諾基亞還在以“不跟隨”為主題推出自己的塞班系統的手機,結果沒過幾年,諾基亞就徹底從手機市場淡出。

如今,時間點剛好處在4G與5G商用過渡或切換的前夜,不跟隨的iPhone會否重蹈諾基亞覆轍?

小米MIX系列開啟智能手機高屏佔比爭奪戰

智能手機屏佔比大戰:國產廠商大放異彩,蘋果手機創新乏力掉隊?

2016年底,小米和榮耀分別開了一場“致敬未來”的新品發佈會,其中,榮耀發佈了首款人工智能手機榮耀Magic,而小米則發佈了超高屏佔比的小米MIX。

從當時來看,小米MIX在外觀設計確實更佔優勢,辨識度比較高,而榮耀Magic很多人工智能應用也頗為超前,並開啟了新一輪智能手機技術升級戰。

不考慮小米MIX在屏幕設計方案中對夏普手機的“借鑑”,僅從實際效果來看,它確實也算走在所謂“全面屏”的前列。

有趣的是,雖然小米MIX的外觀很別緻,但是,並未引發手機行業的同步跟進。

此外,在iPhoneX發佈之前,國產手機廠商還開展過一輪“全面屏”爭奪戰,眾多廠商紛紛選擇做窄額頭和下巴,提高手機的屏佔比。

而直到iPhoneX發佈,才真正掀起了一輪“全面屏”設計大戰。

某種意義上來看,以超高屏佔比為核心或賣點的全面屏,最初應該算是在小米MIX上得以呈現,但將全面屏帶火的則是iPhoneX。

全面屏開始走紅:致敬蘋果,千機萬機劉海屏

智能手機屏佔比大戰:國產廠商大放異彩,蘋果手機創新乏力掉隊?

從全面屏發展的路線來看,每家手機廠商都對全面屏有著不同的設計和追求,那麼現在追求極致的屏佔比真的是手機的最佳設計方案嗎?

從最初的小米MIX設計方案來看,其選擇全面屏設計和當時大多數手機的選擇方案確實有很大不同。

當時小米敢於推出這樣的全面屏確實令人眼前一亮,而且從設計思路來看,小米MIX在黑色機身的顏色配合屏幕時,會使手機正面更具視覺上的一體感。

當然,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由於前置攝像頭放置在底部,使得下巴巨大,此外,由於自拍不便也斷了不少愛自拍用戶的念頭。

但是從全面屏設計角度來看,小米MIX可以說基本實現了全面屏,不過它的出現並沒有在手機行業真正帶火全面屏,直到iPhoneX發佈後,全面屏設計或方案才開始大行其道。

曾經的三段式機身設計方案逐漸被手機廠商淘汰,更高的屏佔比帶來的視覺震撼以及更加便捷的手勢操作開始流行,從華為到小米,從榮耀到從vivo、OPPO等,不同尺寸的“劉海屏”手機開始紛至沓來。其中,vivo使用的屏幕指紋方案一度也吸引了不少關注。

當然,在千機萬機“劉海屏”的背景下,國產智能手機被指致敬或模仿蘋果的聲音可謂不絕於耳,而這佐證了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的影響力。

不再唯蘋果是瞻,水滴屏、全屏設計放溢彩

智能手機屏佔比大戰:國產廠商大放異彩,蘋果手機創新乏力掉隊?

錘子老羅應該算最早對蘋果“劉海屏”說不的。

當然,老羅歷來在新品發佈時,都會懟蘋果,這也是其一貫的發佈策略。2018年5月18日 ,錘子發佈了堅果R1,雖然也是異形全面屏,但是與蘋果劉海全面屏相比,劉海要小的多,因而又稱為“美人尖”設計。

而在2018年下半年,錘子的“美人尖”則先後vivo和OPPO等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借鑑,分別推出了類似的設計方案,不過名稱已經變成了“水滴屏”。

除去“美人尖”或“水滴屏”設計理念外,vivo NEX和OPPO Find X幾乎100%的屏佔比屏幕設計方案,則是當前已發佈智能手機中,與蘋果劉海屏區別度更高的方案。

當然,全屏的代價則是前置攝像頭不得不採用機械式升降方式,從正面來看,這種設計視覺衝擊力強,從反面來看,機械式升降方案難免會讓用戶擔心機械故障。

但是,它們說體現出的國產手機創新設計或思路還是值得肯定的。

如今,距離5G正式商用估計還剩不足一年時間,新一輪的行業變革奇點正在來臨,iPhone還能否延續3G、4G時代的領頭羊地位,國產手機廠商能否全面異軍突起,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所在。

不過,從屏幕設計方案或創新能力來看,國產手機廠商正在給用戶呈現出越來越強的獨立創新能力,這一點是尤為可貴的。

而在屏佔比技術大戰中,國產手機廠商可謂大放異彩,而iPhone似乎創新不足有點落後了。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長期關注、及等相關政策、法律及監管問題。郵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號:lijunhui0602,微信公號:lijunhui05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