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泥白肉怎麼做?

七年扛把子


蒜泥白肉,根本就是老北京的白煮肉,其中的一種吃法。

這道菜歷史悠久,可以說有了豬肉就有它,大江南北都愛吃。又因為各地口味不同,對這道菜的解釋就不一樣,形成了很多的吃法。就是說,這道菜做法都一樣,白水把大塊的二刀肉煮熟了,切片和著調味料吃。不同的在於吃法,一是調味料配方各不相同,酸甜苦辣鹹;二是用法不一樣,蘸、澆、拌都有。

這是最適合家庭做的一道菜。買來後臀二刀肉,白水煮到筷子插得進去就撈出來,晾涼不燙手了,快刀切片。這邊最簡單的蒜泥合著鹽調成汁,澆到肉片上,或者蘸著吃。複雜的也在調汁上下功夫。都是根據自己的口味,或者朋友傳授的調味配方,再不濟網上一搜,想著法子調,想著吃,反正不會失敗,大不了換調料,肉還是那白肉,不至於扔掉。

其實家常菜講究的是原汁原味,簡單就是美味。不信你用上十種甚至幾十種材料做成調味料汁,和我這蒜泥鹽味比試比試,看看誰的好吃?


普濟


上班族的我們,經常吃一些外賣,往往很多外賣送過來都有些涼了,這個時候免不了要第二次加熱,其實這樣相當於吃剩菜,對於我們的身體並不是很好。營養結構也大打折扣,因此,小編特意給大家分享一個懶人菜譜,只需要8分鐘就搞定。

悠閒自在的暑假生活已經結束了,迎來忙碌的開學季,這幾天意味著,不只是大人們的工作餐還需要安排孩子的生活餐,對於累了一天的上班族而言,就有些煩惱了。蒜泥白肉幾分鐘就做好,而且也不用加熱,不會損壞菜裡面的營養成分,下酒下飯都很好呢。早上花幾分鐘就能做好,簡直是太適合上班族啦。味道香辣鮮美,蒜香濃厚,肥而不膩,家裡老老少少都很喜歡吃。

下面就把蒜泥白肉的家常做法分享給大家,味道真的很好,完全不輸飯店,拿來待客也是很有面子呢。

主料:

帶皮豬腿肉半斤,蒜三瓣,小黃瓜一根

輔料:

姜半塊,大蔥半根,鹽半勺,白糖一勺,雞精少半勺,料酒半勺,醬油兩勺克,香拉油半勺,辣椒油兩勺

煮制:

將豬肉放入涼水鍋中,加入薑片,蔥段,料酒煮至熟透,撈出用原湯浸泡至涼透撈出

刀工:

1、蒜剁成蒜泥,薑切片,大蔥切段,

2、黃瓜切成絲,放入盤底墊底

3、將豬肉片成10×4×0.2的薄片,並裝盤

調味:

將蒜泥,鹽,白糖,雞精,醬油,辣椒油,香油調勻成蒜泥味汁,淋在肉片上即成

Tip:

1、豬肉以剛熟即可,原湯浸泡才能達到一定的香味和質感

2、片肉片時都要臥平推拉,用力均勻,肉片厚薄一致

3、調味重用蒜泥,要控制醬油的使用,調好的味汁以全部能將肉片粘附完為好

4、製作時可添加適當的脆嫩植物型的原料,如青筍黃瓜等墊底做輔料,增加口感。


吃貨的日常生活


想做好吃的蒜泥白肉,首先得有塊豬後腿二刀肉,哪裡的肉肥瘦相間適中,口感最好。蒜泥白肉在家做很簡單,五花肉這麼吃,格外爽口。

當今的蒜泥白肉品質與風味要求甚高,均要求肥瘦兼備,且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香卻不嗆鼻,鹹辣鮮香,並略有一些回甜。


主料

五花肉 300g;黃瓜1根

輔料

大蔥適量;香蔥一根

姜幾片;大蒜6-7粒

小米椒3個;醋3-4勺子

生抽3-4勺子;糖半勺子

鹽適量;辣椒油4勺

做法

1、 洗淨的五花肉涼水下鍋,放入大蔥姜、料酒小火燉煮到筷子可以輕鬆插進去即可

2、 煮好的五花肉晾涼後切薄片,我這個切得不夠薄,各位自己掌握哈

3、 黃瓜拿擦子擦成細絲擠出水份擺在盤子中間,怎麼擺看個人喜好,這個黃瓜主要是解膩的,和五花肉搭配完美~然後切好的五花肉擺一圈

4、 料汁:大蒜壓成泥,不是切的那種碎,就是要經過碾壓的泥狀才有那種味道,然後醋、生抽、鹽、糖、辣椒油多放點,拌勻

5、 香蔥切碎,小米椒切小段, 把剛才的料汁澆在肉上,沾著吃也可以的

==================================================================

解鎖更多美食請移步“豆果美食”微信公眾平臺


豆果美食


蒜泥白肉是一道著名川菜,製作原料主要有蒜泥、肉等,口味鮮美,營養豐富,食時用筷拌合,隨著熱氣,一股辣椒油和大蒜組合的香味直撲鼻端,使人食慾大振。蒜味濃厚,肥而不膩。

做蒜泥白肉,最好是用二刀肉來做,當然了,不同部位的肉可能口感不同,自己做就看個人喜好。。用後腿肉/瘦肉照樣吃,自己喜歡就好!

第二肉片儘量切細碎,切太大塊了,雖然味道也很好,不過可能會覺得吃肉量太大!

第三,醬料非常關鍵,如果自己有研究有做過,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套路來,菊子姐姐的蒜泥白肉親測好吃,身邊的家人朋友也都愛,建議可以參考下!

1、食材

五花肉400克

黃瓜一根,小蔥,香葉,八角,生薑,蒜頭

2、加工

鍋裡燒水,沒過肉,放入八角,香葉,生薑片,蔥節,花椒粒,蓋上鍋蓋,(三成肉煮到用筷子可以插透即可,約15分鐘)

三成肉撈起放涼,(片肉:先鋪一張乾淨毛巾,把肉放在毛巾上片肉,這樣肉才不會打滑,肉一定要片薄片,如圖,這就要看技巧了,說多了沒用,熟能生巧,菊子姐姐也還需要更加努力^_^)

準備一碗開水,切好的肉片,再次放入開水中燙一趟

黃瓜片薄片待用,如下圖所示

小蔥切蔥花,生薑和蒜頭拍碎一起搗成泥

調味汁:蒜泥白肉最關鍵的就是這碗調味汁啦!(兩勺辣椒粉,白糖,胡椒粉,陳醋,鹽,雞精,搗好的蒜泥和姜沫,花椒粉,一起混合拌勻 )。這裡的調味按個人口味決定比例

鍋裡放油,燒熱到有點冒煙的狀態,直接倒入調好的辣椒醬中製作成辣椒油調味汁,最後拌勻即可

一片肉一片黃瓜圍著擺好,最後淋上調好的調味汁就可以食用啦啦,雖然看起來都是白白的肥肉,但是吃起來肥而不膩喲!喜歡吃肉的朋友趕緊試試哈!

3、擺盤

大口吃肉就是這個境界啦!


菊子美食記



蒜泥白肉是四川非常經典的一道家常菜,由北方傳到全國,其最早源於北方的白煮豬肉及吃肉大典。

一、選料:

主料:帶皮豬坐臀肉250g,或豬後腿肉

輔料:黃瓜100g

調料:大蒜(紫皮獨頭蒜)30g、精鹽2.5g、味精(可根據個人需要選擇,也可不放)1g、糖粉(如製作了複製醬油,糖就不必單獨放了)9g、醬油(如實現製作了複製紅醬油,此部分直接加50克紅醬油即可)

40g、辣椒油30g、香油2g

二、製作過程

豬後腿肉清洗乾淨、黃瓜去皮洗淨,豬肉放入鍋中,加入料酒、姜蔥、花椒(去腥)煮25分鐘至熟、用原湯浸泡,至完全涼透後撈出,用吸油紙吸乾表面水分;熟豬肉片成長約10釐米、寬約4釐米的薄片。

黃瓜切成菱形片用精鹽(1g)碼味;大蒜加0.5g精鹽捶成泥。

精鹽2g、醬油40g、糖粉9g先混合均勻,至糖完全融化。加入蒜泥30g、味精

1g、熟油辣椒(油氣重)30g、香油2g調勻成蒜泥味汁。

黃瓜裝盤墊底,肉片蓋面;調好的蒜泥味汁,淋在肉片上


美食理想


蒜泥白肉,口味鮮美,營養豐富,是一道開胃家常菜。一股醬油,辣椒油,大蒜組合的香味直撲鼻端,蒜味濃厚,五花肉肥而不膩。



👉點擊右上角關注鍵,歡迎瀏覽!

👏👏👏



蒜泥白肉

準備食材:

五花肉,黃瓜,大蔥,小蔥,老薑,蒜,料酒,花椒顆粒,八角,熟油辣子,生抽,複製醬油適量,芝麻香油,花椒油,白糖,香醋,

做法:

  1. 五花肉放到開水中焯燙去血水。
  2. 五花肉焯燙好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加入蔥段,老薑片,料酒,花椒顆粒,八角一起煮。水開以後,轉小火煮40分鐘。
  3. 五花肉煮熟以後,撈出瀝乾水份,冷涼。
  4. 冷涼後五花肉切成薄片。
  5. 黃瓜用削皮器削成薄片。
  6. 一塊肉包一片黃瓜碼放在盤子中。
  7. 小蔥切蔥花,老薑做薑汁,蒜成末,放入碗中,加入熟油辣子(油多辣子少),生抽,複製醬油適量,芝麻香油,花椒油,白糖少許,香醋少許拌勻成汁。
  8. 將調好的汁澆到放放好的肉片上即可。


蒜泥白肉是一道川菜,非常好吃的一道涼拌菜。其獨特的口感深受人們的喜愛。

喜歡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關注鍵,點贊吧!




美食來臨


蒜泥白肉

在四川及重慶,蒜泥白肉算是家喻戶曉。吃白肉最好在炎熱的夏季,拌一大碗白肉,配上些窩筍片,香辣且爽口,二兩白酒,再一鍋白米稀飯及泡菜,一頓絕佳的家常晩餐,把川人愛生活的寫照就濃濃地攪拌在紅油與白肉裡了。


蒜泥白肉有成都版本及重慶版本,以用醬油分。我偏愛重慶版本,現切現拌,不用醬油,完全靠蒜泥的濃稠來“巴味”。

二刀後腿肉,重慶人稱“二刀元尾兒”,也是做回鍋肉的不二選擇。鐵鍋乾燒後以肉皮入鍋,見肉皮呈黃色時取出,用刀刮洗到肉皮乾淨發白,此法尤為重要,去“毛腥”就此一法而己。鍋中燒水,姜幾片,小蔥幾挽入鍋,豬肉入水煮開後小火浸煮至熟。用筷能插至皮透時撈出,用清水漂著冷透。長片刀將肉片成透光薄片置於拌碗中,再清水漂之,取土陶蒜罐一個,大蒜落入內加鹽,舂成粘稠的蒜泥,拌入白肉,小勺白糖、小勺姜白、姜茸、炒香的白芝麻、川鹽拌均勻。取一盤,墊上窩筍薄片,置白肉片於上,澆上紅油就成。


突然憶起一事,九十年代初與父親在重慶纜橋頭的黃桷樹下,偶遇一小夥子,一桌一凳一桶,桶中清水漂著白肉,桌上有紅油、蒜泥諸物,用乾淨塘瓷盛著,現稱現切。我與父親坐在黃桷樹下,半斤白肉在濃濃的紅油裡浸著,一邊吃一邊聊此傢什話。二十幾年去了,父親年近七旬,當年父親的精氣神韻,乾脆利索的作派就如黃桷樹下白肉的滋味一般,牢牢的留存記憶中,不曾散去......

美食不僅是飽腹的需求,而往往和人生的記憶、重要關頭的選擇聯繫在一起,而賦予了溫暖和溫度。中國人的家庭又和餐桌密不可分,因為一家人同有的是共同的血脈與味覺記憶,才使得更有文化意義的關懷和精神永桓的家園。


漁夫釣客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1986563140387459305, "vid": "v02004180000bdkmrhiikatmh1d98g20\

廚藝在線


民間有句俗話:諸肉還數豬肉美,百肉當是白肉香。“白肉”的出現與吃法,在四川已有兩三百年了吧。至今,在巴蜀城鄉的便飯鋪、炒菜館,甚至中高檔酒樓幾乎都有“蒜泥白肉”、“涼拌白肉”。既然是“蒜泥”,又經“拌”,何以又叫“白肉”呢?

史書記述,早先東三省的滿族人,曾有一種風俗大禮叫“跳神儀”。通常於春秋兩季擇良日敬神祭祖,祭祀後便要吃“跳神肉”,手把煮熟的白肉肉,執刀自割自食。滿族人向來視這種肉為“神肉”、“福肉”。宋代,跳神白肉傳到了京城開封,食肆上也有了專賣“白肉”的。

袁枚《隨園食單》說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長之菜”,“割法雖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參、橫斜碎雜為佳,與聖人割不正不食一語截然相反。其豬身肉之名目甚多,滿洲跳神肉最妙,肉皆白煮,不加鹽醬,甚嫩美。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紙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曾在江淅一帶宦遊的四川羅江人李化楠,善收各地飲食之精要,他將“白片肉”的烹煮方法記錄下來帶回四川,向巴蜀百姓作了介紹。晚清時“白片肉”已出現在成都的市肆飯館中,有了諸如“涼拌白肉”、“椿芽白肉”之類的白肉佳餚。

隨滿族人入川的“跳神肉”亦也廣泛用於各種祭祀習俗。祭祀後的白肉在巴蜀大地又演生成為“回鍋三兄弟”,即 “回鍋肉”、“連鍋子”和“涼拌白肉”。尤其是“蒜泥白肉”,川人在煮熟後片成大片的白肉里加以紅油、複合醬油、白糖、味精、蒜泥來調味,簡單幾樣調味料,就讓看似白死拉跨,肥膩得讓淑女花容失色的一大盤白肉,優雅蛻變為一款鹹鮮味美、蒜香濃郁、香辣多滋、肥而不膩、細嫩化渣、回口微甜、吃口超爽的川菜名菜。

蒜泥白肉看似調味料不多,但其制料,調味都很是精道。醬油,多用成都太和醬油或窩油,也有用中壩或德陽的口蘑醬油。 講究的還要把醬油加紅糖、香料、香菌,重新熬製成拌白肉專用的較濃稠的甜紅醬油,也叫複合醬油。再就是紅油辣子(二荊條辣椒和朝天椒混用),須得又紅又辣、辣而不燥、香辣濃厚。蒜泥則用溫江特產之獨頭紅皮香蒜,當天用則加少許鹽、味精,現舂成蒜泥,使蒜味清新濃醇。做好蒜泥白肉須得注意幾點:

1. 要選豬後腿肉,修成菜刀長短,先下鍋煮,湯內加適量花椒、生薑、蔥、料酒;煮肉的湯還可用來煮白菜、冬瓜、蘿蔔等,放點鹽,即是一款與蒜泥白肉相配的湯菜。

2. 肉煮到8.5分熟起鍋。白肉是刀片出,不是切出來的。片出的肉連皮帶肉,厚薄均勻。通常為10釐米長、5釐米寬、越薄越好。

3.肉片好後,吃之前先下湯鍋燙熱,滴乾水分再裝盤,趁熱將事先調好的熟油辣椒、複合醬油、白糖、味精的味汁淋在肉片上,澆上蒜泥即成。盤中即呈現出白裡透紅,醬香、辣香、蒜香、甜香,混為一體的濃滋美味,直撲口鼻。

4.須注意,蒜泥白肉不是涼菜冷吃,而是熱拌熱吃。

現今的餐館酒樓,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家蒜泥白肉是手工片出的,都是經過冷凍的肉用切片機片出,既大又薄。用機器沒錯,但用冷凍後的肉就不對了。雖有的也用熱湯燙熱拌合,但吃起來完全就沒有肉的鮮香美味。還有的在淋上調味料後,還要撒上蔥花或剁碎的小米辣椒,這就是江湖菜,亂整了哈。

中國川菜文化人《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

《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本篇圖文原創 向東 2017.12.6.成都

片白肉的刀工非一般廚師所能嫻熟掌握

蒜泥白肉,色香味形的確誘惑飲食男女定力崩潰。

涼拌白肉卷,裡面可以裹些生菜,增加吃口。

初春時節,椿芽拌白肉堪為美味佳餚。


江湖饕客


蒜泥白肉以宜賓李莊最為出門。其刀功蘸料無不獨具特色。下飯佐酒不二之選,我在家偶爾也會做來家人品嚐。

做法:帶皮五花肉用高湯煮熟。(無高湯用清水也可。)

煮熟後用刀切薄片,越薄越好。

蘸料:生抽、耗油、小米辣、青花椒、味精還有最最重要的蒜泥。(蒜泥搗到越碎越好),最後一步,熱鍋辣油澆到蘸料上即可。

配菜:大米飯兩碗😁😁😁 裝盤可陪幾片黃瓜薄片

注:切勿將蘸料拌到白肉裡面,影響口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