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一九四二》發現當時河南的災民都往陝西跑,爲什麼不往山東跑?

1941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在旱災、雹災、蟲災等多重天災和抗日戰爭、黃河決口等多種人禍之下,發生大饑荒,波及河南省82%的耕地,超過1200萬人需要救濟,其中300-400萬饑民湧向陝西,西出潼關做流民。

看完電影《一九四二》發現當時河南的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逃生方向和路線出奇的一致,其實看看當時周邊地區的歷史環境,就不難理解了。

1、山東當時正處在抗擊日軍及日偽的水深火熱之中。山東自1938年全境淪為敵後,1942年,敵人對山東抗日根據地各地區加緊“掃蕩”、“蠶食”及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形成據點密佈、封鎖溝牆交織的情形。當年底,山東抗日根據地降至730萬,面積縮至4.2萬平方公里。晉冀魯豫邊區一片水深火熱。

2、山東部分地區也遭受了中原大饑荒。河南大饑荒,實際上是1942-1943年中原大饑荒的一部分。河南因其惡劣的抗戰環境,災情最為嚴重。而這場大饑荒蔓延的範圍,還包括河北、山西、山東。

3、河南三面被日軍圍困,只有往西一條路可走。當時日寇已經佔領河南半壁,河南東部、北部、南部都被佔領封鎖,只有西部還與國統區相連,國軍據守著潼關陝西,是相對安全的地方。

看完電影《一九四二》發現當時河南的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4、黃泛區阻擋了河南災民東去之路。1938年,日軍進攻開封、鄭州,國民黨部隊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企圖阻止日軍南下,黃河水肆虐而出,形成了跨越豫皖蘇3省44個縣的黃泛區,農田被淹、百姓流離失所。黃泛區從花園口到淮河長約四百公里,寬10公里到80公里不等,它沒有阻擋住日軍,但足以擋住布衣百姓遷移的步伐,山東去不了,安徽江蘇去也不容易。以及,河南水利基礎設施的毀壞使得百姓完全無法抵禦1942年到來的大旱和蝗災。

看完電影《一九四二》發現當時河南的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5、隴海線是優良的逃生通道,目的地陝西相對安穩。當時京漢線被毀,隴海線鄭州以東也被日軍佔領,能通車的洛陽以西,自然而然成為災民的生命線,也可以說是唯一的逃生通道。在多數人只知逃生大致方向而不知明確路線的情況下,鐵路是最為直觀的、通向生路的指向,通向的陝甘寧根據地可以說是和平的世外桃源。

看完電影《一九四二》發現當時河南的災民都往陝西跑,為什麼不往山東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