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图文:黔源竹韵艺记

01

家住在快到山顶的平地上,听爸爸说已经搬上来几十年了,是爷爷决定的。门前有一个大院子,院子中间有一棵柚子数,伞状的样子把院子盖住一大半,边上还有一棵杨梅树,每到季节,摘柚子,摘杨梅,或者把杨梅树下面的空地铺上胶纸,直接去捡杨梅了。记得最清楚的还是把自家的14寸黑白电视搬到柚子树下,放上一张桌子,每到晚上7点,准时打开电视,看新闻,看电视剧,全家人(包含堂哥、堂弟、叔、伯、爷爷、奶奶)聚在一起。每天7点到10点,超过时间是收不到信号的。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我是很喜欢玩水的,因为家住的地方限制,玩水是一种奢侈行为。一般就是偷偷摸摸的出去。拿上家里的竹编撮箕,拧上家里的竹编鱼篓,以最快的速度冲下山来,成功只是那么几次,更多的时候则会被坐在院子里编制竹编的大人看到,灰溜溜的回去。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山下沿山的一条小溪,那时候的溪水清澈,稍微有点积水的水塘都会看到一群群鱼悠闲的游着。每每有人路过,它们就会快速的钻进洞里面。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其实我不喜欢吃鱼,但是喜欢撮鱼,撮鱼能尽情的玩水,还能拿鱼回家交差,不挨打或者打少一点。把竹编鱼篓绑系在腰上,拿着撮箕(不是挑菜用的,而是编制紧密的家里撮谷子用的,撮垃圾都舍不得的)放在溪边水面有草丛的地方,然后用脚去踩草丛,把藏在里面的小鱼给赶进撮箕,因为动作不熟悉,或者速度太慢,很多时候明明看见小鱼跑到撮箕里面,但是拿起来却不在了。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当然来不及想什么,犹如扫荡一般,把沿途的草丛都给我撮一遍,自然还是有收获的,经常会遇到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虫子,自然是又把它们放走了。有时候撮到一条大一点的泥鳅,以为是蛇,大叫一声,把撮箕扔掉然后快速的跑掉,回想起来是泥鳅又去把撮箕捡回来。当然了,也有撮到蛇的时候,那自然是吓得小心脏都快跳出嗓子来了!平息下来才敢回家。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一天下来,很多时候撮到的小鱼就够炒辣椒,但也是吃的香香的。家里一般都舍不得用的撮箕,在我多次的撮鱼之后会弄坏一些竹篾,后果很严重,挨打跑不掉。记忆中,我的小时候几乎每天都要挨打,不挨打不正常。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这种撮鱼自然是要把衣服弄湿的,拿着湿漉漉的撮箕,拧着湿漉漉的鱼篓,然后像掉河里湿漉漉的全身,大人(爸爸、妈妈)看到,绝对不会是问我撮了多少鱼,有多少收获,而是就近找楠竹竹丫或者竹条招呼我,我看到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放下东西跑掉了,我可不傻。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当然了,在鱼辣椒炒出来,叫我吃饭的时候,总是要被象征性的打几下,不过程度自然要比我当时没跑轻多了,都是经过多次体验得出的宝贵经验。慢慢的大了,我也不挨打了,但人也变得安静了,每当看到现在小孩拿着竹编撮箕撮鱼的情景,总是忍不住停下来静静的看着,以旁观者的身份看一下当年我的身影。只是,自己长大了,只是,河水不再是那般清澈。

竹林旧事|我曾经挨打的源头,那条山村小溪,竹编鱼篓和撮箕!

此文为黔源竹韵艺记原创,归类于《竹林旧事 竹类散文集》,谢绝转载,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