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赐名的丰润女禅师——寂照

寂照禅师(1194-1291年之后),女,俗名杨陶真,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出生,父亲名叫杨义,母亲李氏。蓟州丰润县人。后迁居北京,遂为元代平州人。寂照五岁之前就不同于其他儿童,不玩耍嬉闹,非常成熟。五岁出家,拜丰润县头陀教的广济院赵守道为师,十二受戒。小小年纪,对于佛经却颇有悟性,每念一段佛经,立刻就能彻悟。师父和其他僧众都认为她是天生的学佛之才,因此对她非常敬重。后来,随师父迁到辽宁锦州的明真院,经过七年学成出徒,年纪仅仅才十九岁。可那时她的身价就已经非常高。自云南、贵州迁徙到柳城的教徒都对她十分仰慕,并请她光临重大佛事。最后,还是卢龙县的教徒们把她请到了卢龙县的普真院担任住持。1214年蒙金和议成,可是金宣宗及术虎高琪随后宣布迁都开封,引来河北军民不安,蒙古更以此为借口再次入侵。1215年蒙古军攻陷中都并陆续攻占河北各地,冀东地区兵火频频,饥寒交迫,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于是,寂照大师不得不逃避山林,靠自己采集野果、野菜度日。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是也未能改变其礼佛之心。1219年战乱平息后,平滦等路总管王公将她迎回,重新安置到刚开始出家的丰润县广济寺,并重新安排一些女弟子从她学佛。从此日以讲学论道为业,滔滔不绝,深入人心。很多信徒都愿意和她学习。燕城右司王公仰慕寂照的大名,亲自带车马钱帛等重礼,三番五次请她去本处讲经,都被其弟子挽留而不能成行。辛卯年(1291年)冬天,行台刘公听说了此事,心悦诚服,遂上奏请旨,由元世祖忽必烈赐封为头陀教七世祖,临漪觉业大宗师。由此成为自刘纸衣禅师创立头陀教后,一代祖师河涧铁华、二代祖师兴济义熙、 三代祖师双桧春、 四代祖师燕山永安、五代祖师蓬莱志满、六代祖师真教猛觉后的第一位女祖师。并且将她请到北京南城头陀妙真院当了住持。

寂照禅师圆寂后,忽必烈命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中顺大夫李监撰写了《寂照禅师道行碑》,由雪庵大师书写,刻立于燕京南城头陀妙真院门前。雪庵大师又名溥光大禅师,他五岁出家,十九受大戒。励志精懃,克嗣先业,虽寓迹真空,雅尚儒素,游戏翰墨,所交皆当代名胜。世祖(忽必烈)皇帝尝问宗教之原师,授引经纶应对称旨。至元辛已赐大禅师之号为头陀教宗师,会诏假都城苜蓿苑以广民居请于有司,得地八亩。萧爽靖深规建精蓝为岁时祝圣颂祷之所。圣上御极之初玺书赐命加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掌教。他同时也是头陀教的第十一代世祖。

寂照禅师的弟子也很有名。1256年,北京延庆县16岁的男青年杨志诚因为逃避婚姻脱发修行,来到北京成为了寂照大师的一名弟子,自号寂庵。他“志业精勤,风神爽朗,显密要义,游刃若虚。谨持犯之科,弘慈摄之行”,深得寂照真传。到了至元丁亥(1287年)。已经成为了延庆县清安寺主持。寂照仙逝后,1294年成宗铁木耳降玺书赐号静照妙行大禅师,诸路头陀教门都提点。从而接替雪庵衣钵成为了头陀教的第十二代祖师。他的事迹还被收入了《续补高僧传》。

寂照的另一名女弟子山东即墨的舍尘大师,垂暮之年,于铁木耳执政时代携徒普照来至京师,为成宗巴约特皇后信奉,特布施私产地基一块,众官员助建一座兴福头陀院以居之,成为了元朝宫廷的一名常客。

附:《寂照禅师道碑》

兴教院,在南城右铁牛坊,又名头陀妙真院。寂照禅师道碑,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中顺大夫李鉴撰,雪庵书。如来以法心付弥勒,弥勒以正法垂世立教而修头陁行。盖取其清净寡欲,而自以为足也。自纸衣应世以来,二百年于此。其间慧灯相续,奕世不绝。在燕赵间力行之者,寂照师是已。

师杨氏之女,讳陶真,寂照,其自号也。世家蓟州之丰润,后徙居北平,遂为平州人。父义,母李氏。师以明昌五年生,志性夙成,不为儿嬉事。甫五岁出家,礼本州岛广济院赵守道为亲教。师十二受其戒,每讽诵诸圣经,迎刃而解。老师宿徒,莫不以佛器许之。居亡何,义州之明真院,阅七年而业成,道价藉甚,凡川贵徒柳城诸方,皆希光而景慕焉。年纔十九,是岁安众信士,请主其县之普真院。明年天兵南下,所在云扰。加之以饥馑荐臻,人至相食。师窜迹榛莽,日采蓬以供馁腹,在颠沛流离之际,未尝一改其度,其立志坚忍如此。迨己卯,河朔甫定,平滦等路总管王公,迎师而西,复还广济。仍送女弟数辈就学于师。其所以执巾持杖履者,师未始旦夕离。师天资聪悟,日以阐扬为事。至谈论道妙,舋舋不绝,故学者乐从之游。燕城右司王公慕师之法,又虑其不能致,乃备车马帛币,往复者数四,竟为门弟子所留,不果其行。辛卯冬,行台刘公师之名,誓欲投诚,以为□诸七祖、临漪大宗师,以宗门之。且恭奉文疏,檀□李成□、安真杨仲山□勤之意。

——摘自《顺天府志》第七卷

忽必烈赐名的丰润女禅师——寂照

喜欢不喜欢 (单选)
0
0%
喜欢
0
0%
不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