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年擔任民國中央內閣總長的張志潭

張志潭(1884-1935),字遠伯,號篆父先生,直隸豐潤縣大齊坨村人,安徽蕪湖道道員、二品頂戴張佩緒(1850-1899)長子,晚清名臣張佩綸侄子,兩江總督張人駿堂弟,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堂伯父,中華民國內閣要員。

連續十年擔任民國中央內閣總長的張志潭

張志潭

清光緒十年(1884)十月初十日戊子時,張志潭出生於豐潤縣。經伯父張佩綸起名為志潭。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舉,遂棄學從仕。初任陸軍部候補郎中、郎中;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初六日,新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以“才識優長,留心政治,或志行堅卓,學有本原”,請旨調陸軍部郎中張志潭等五人到黑龍江省使用,任其秘書。

1912年,張志潭調任總統府任袁世凱秘書。1913年12月15日,任中華民國政治會議議員。1914年7月8日,張志潭擔任新設立的綏遠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道尹。1915年4月17日,張志潭被授予上大夫。1916年5月19日,張志潭辭去綏遠道道尹一職,擔任國務院秘書廳幫辦。1917年1月3日,張志潭升任國務院內務部次長,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注:相當於北平市市長)、外交委員會副會長。並授予二等文虎章。期間,京都市政公所督辦張志潭先後奔走於內務部,督促開放北海公園,但仍未成功。7月2日,張勳復辟,張志潭任討逆軍秘書長,段祺瑞為總司令。7月17日,段祺瑞第二次出任國務院總理,張志潭任國務院秘書長兼參戰事務處機要處長。12月7日,張志潭辭去國務院秘書長職務。

1918年3月24日,張志潭任命為段祺瑞內閣國務院秘書長,兼督辦參戰事務處機要處處長。同時擔任外交委員會委員、公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19年1月16日,任國務院陸軍部次長(代理部長,部長由總理兼任),中將軍銜。

1920年8月9日,張志潭被任命為靳雲鵬內閣署國務院內務部總長兼督辦京都巿政事宜。10月12日,內務總長張志潭兼賑務處督辦,並晉給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指紋破案法於1917年傳入我國。1920年9月由內務總長張志潭向總統徐世昌提出“於部轄警官高等學校內增設指紋等技術專科的報告”。1920年9月30日,大總統指令2357號批覆:“令署內務總長張志潭呈部轄警官高等學校擬添設技術各專科,期裨實用核示由,呈悉。準如所擬辦理,此令。中華民國九年九月三十日”據此,該年底,我國在警察高等學校內部開設了指紋專科,聘請惠洪、夏全印二人為教授,學制一年。這是我國指紋教育的先聲。

1921年5月14日,張志潭改任顏惠慶內閣交通部總長。4月22日,交通總長張志潭與英國中英公司代表梅爾思,因京奉鐵路由唐山至山海關段添設雙軌,京奉鐵路局需用款購買外國建築材料.並需資金以備該段國內各項開支:中英雙方在北京簽署借款協議,由英方借給中國交通部英鎊50萬鎊、天津通用銀元200萬元。交通部以京奉、滬杭甬、滬楓、粵漢等國有鐵路借款作抵押,自次年7月起分期償還,每月至少償還英金1萬鎊,銀元5萬元,中國政府作無條件擔保。6月9日,由北京政府京師市政公所督辦張志潭和中法實業銀行代表賽利爾、白樂吉在北京簽署《北京電車合同》。主要內窖是:北京政府為從速進行北京市政各工程,允許市民入股,組織北京電車股份有限公司,興辦北京電車事業;公司股本400萬元,政府認購一半,另一半由市民募集;北京政府向中法實業銀行借款200萬元作為該公司官股。 6月30日,該公司正式成立。1924年9月8曰,北京電車通車。

1921年7月1日,吉林省延吉道查獲來自上海的五種、一百多件韓文印刷的共產主義宣傳品,吉林省孫省長諮請交通部張志潭如何處理,張志潭回電雲:“準吉林孫兼省長諮稱:查有由上海寄來韓文共產黨印刷物品五種,系鼓吹過激主義,實屬有害治安,請分行上海、東三省郵務管理局禁止寄遞。等因。除令郵政總局轉令遵照辦理外,相應照錄原諮,諮明貴部查照。此諮,內務總長。中華民國十年七月七日。交通總長張志潭。”10月,湖南再次查獲由大同合作社寄出的共產主義書籍,張志潭再次下令“交通部密諮事:關於查禁各項具有煽動性質之印刷物品,其有在不服從中央命令個地方查出者,前經本部令行郵政總局轉飭各該處郵局體察情形。將該項印剛物件呈由總局,轉呈本部核辦在案。茲據該總局將湖南郵務長所呈提倡共產主義由大同合作社散佈之印刷物兩件,轉呈到部,相應送請貴部查收核辦,並將辦理情形見覆為荷。此諮內務總長。交通總長張志潭。中華民國十年十月十五日。”

1921年12月25日,張志潭辭去交通總長職務。

1922年2月28日,張志潭參加了李大釗掀起的“俄國災荒賑濟會”,熊希齡任會長,會員173人。3月27日,張志潭被授予一等文虎章。本年,張愛玲的父親

張志沂便是通過堂兄張志潭謀到津浦鐵路英文秘書的差事,帶著妻子黃素瓊和張愛玲、張子靜姐弟,來天津定居,一家人在天津住了三年。

1923年,張志潭任國內公債局局長兼任財政整理委員會副會長。

1924年10月24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曹錕的統治,張志潭作為直系要員被捕。《張作霖為馮玉祥回師發動北京政變電告》:“頃接北京確信,曹錕已於昨日避匿使館。逆黨張志潭、陸錦、王克敏均已就擒。此布。總司令部。敬。”

1925年9月,齊燮元、張志潭的私人財產被查抄標賣,其中,齊在寧河縣有土地190畝,張在寧河縣有土地378畝。

1926年5月13日至1927年1月12日,張志潭復任顏惠慶內閣、杜鍚珪內閣、顧維鈞內閣交通總長。

1927年1月,張志潭因身體不佳提請辭職,從政界引退,隱居天津,住英租界新加坡道(今天津和平區大理道4號)。

1930年,張志潭在河南漯河煤市街設立隆昌鹽場,先後承包郾城、舞陽、西平、商水、淮陽五縣鹽務。

1931年9月,根據北洋政府行政院頒佈的《修志事例概要》,河北省成立《河北通志》館,設局修史志。劉善鏑為館長,聘請張志潭、張國淦、華世奎、賈恩紱等為總裁。“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張學良諮詢張志潭等在野名流,大家一致認為應“聽命中央,取直國聯”,作不抵抗。

1932年4月,任中央政府國難會議會員。

1933年5月4日,中華民國政府設立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張志潭等任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

1935年,張志潭患中風,半身不遂,請日本醫生治療,租李善人花園(今人民公園)房子養病。是年陰曆八月十五回家過中秋團圓節。節日剛過,病情加重,於1935年9月16日晚九點半,張志潭因病在天津寓所去世,享年52歲。

1935年9月17日《申報》以《張志潭在津逝世》為題,對張志潭逝世報道曰:“前北政府內長張志潭、患中風臥病多日、、十六日一度疾革、易簣時復甦、家人已備置棺櫬。”“張志潭十六晚九時半逝世。”

張志潭晩年工花卉絵畫,尤酷好書法,與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關係親密,華世奎經常來其寓所切磋書法技藝。其寓所樓下專設寫字間,每天練習書法,字寫得十分漂亮,天津名店“登瀛樓”三字為其所題。張志潭去世後,其弟張志徴為其出《蠡園遺墨四種》,由華世奎題簽。

連續十年擔任民國中央內閣總長的張志潭

張志潭書法

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之堂弟、曾在張志潭手下任交通部次長的徐世章,1936年仲秋為其遺墨作跋曰:

嗚呼!此吾友張君遠伯遺墨也。往者餘未冠即識伯遠、次邁昆季於北平,爾時皆在少年,意氣豪放,君尤頭角崢嶸,慨然以天下事為己志。其後餘負笈遠遊,君數數寓書相勉策,比反而國祚易矣。共和肇造,君與餘同官京曹。君名震於朝野中外,當道者數以天下重任相責,君不避危難,毅然當之。後君以母老乞養,歸津門,乃肆力翰墨,所作漢分、草、篆,剛勁如其人。君與餘比鄰居,往來無間,吾嘗謂君:“今天下滔滔,待才而理,幸勿以家而忘國也,君其勉之。”不幸未幾,君竟殂落,有大才而未能竟其志,可傷也。夫君性純孝,母夫人之卒,哭泣悲傷,幾致滅性。習禮之餘,寫金剛經追薦先靈。及君之卒,君弟次邁以所書經冊屬題,且曰:“吾兄所書經冊凡三,一贈友人,一本遺失,今所存者謹此本矣。君與吾兄弟交誼素篤,相從最久,請題此冊,俾付後人珍藏,且以證吾兩家交誼久而彌堅,君其勿辭。”嗚呼!遠伯亡矣。居今之世,求如吾遠伯者,尚復有其人耶!天地間殆一瞬耳,欲留須臾之時亦不可得,俯仰卅年,殆如昨日事,而遠伯精神意態已邈然不可復接,餘焉得無興亡盛衰之感耶。展君遺墨,不禁愴然,題訖乃鄭重而歸之。

連續十年擔任民國中央內閣總長的張志潭

齊白石給張志潭刻的閒章


張志潭還與書畫大師齊白石、吳昌碩等關係友善。1922年,60歲的齊白石就曾給張志潭刻章,章料為老坑壽山白芙蓉石質,包漿瑩潤,獸鈕雕工古樸。邊款為“字之篆法必須如美人之有風度,篆父先生知此三昧,壬戌秋白石山人”單刀隸書款。印文為“長安酒徒”四字白文,篆法風度翩翩,刀法瀟灑大氣,是白石老人創作高峰期的得意之作。同年冬至前幾天,78歲的吳昌碩老人也為張志潭刻章一對,一個上書“張遠伯”張遠伯;一個上書“

志潭之章”,邊款:“辛酉長至前四日安吉吳昌碩,年七十有八。”張志潭還喜愛京劇、相聲等國粹,經常請“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到家裡做客,請他們吃魚翅全席,聽他們清唱。1920年,張志潭在北京的“豪門堂會”上認識了22歲的相聲演員張壽臣,對其十分欣賞,認為張壽臣與師父焦德海作風端正、抱負遠大、詼諧風趣,給人與健康愉悅。以說笑話、講典故、論民情,給聽眾與啟發,是“現身說法與說法中現身結合,可稱為開通民智的生動教材”。兩個人遂成為了忘年交。張志潭鼓勵張壽臣創新段子,變化技法,敢於出奇制勝,敢於後來居上。張志潭甚至給張壽臣與資金上的支持。在他的幫助下,張壽臣陸續創作出了《哏政部》《揣骨相》《地理圖》《五百出戲名》等新的作品,受到了藝術界的一致好評。所以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在1980年,曾對人說:“可寫一篇張志潭與張壽老的交往文章,當初捧張壽臣很下力量。”

張志潭有三位夫人,育8子2女。原配江西新建夏氏,署湖南按察使、候補道夏獻銘之女,生於光緒十年,卒於民國二十六年,生子三:允傒、允伊、允侃,女一允倩;繼配蘇州袁絢素,生於光緒二十九年,卒於公元一九八八年,生子二:允何、允任;繼配山東鄒縣劉勤書,卒於公元一九九七年,生子三:允候、允倬、允什,女一允葆。子俱顯達,女嫁豪門。

連續十年擔任民國中央內閣總長的張志潭

張志潭墓


張志潭去世後,靈柩葬於豐潤縣三神莊之新塋。“文革”期間,其墓與其父張佩緒墓均被毀壞。2011年,張志潭墓被唐山市政府列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天昌,字重輝,研究生學歷,作家、歷史學者。現任副縣級科員,區政協委員。兼任河北省灤河文化研究會理事,唐山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唐山市歷史學會副秘書長,豐潤區作協副主席,河北詩書畫院唐山分院名譽院長,豐潤書院副院長,《唐山文史》編委,主要作品有《豐潤舊事》《兩廣總督張人駿》《車軸山》《唐山民俗》《劉廷璣與紅樓夢》《冀東抗日大暴動》,光緒版《豐潤縣誌》(點注本)、《豐潤古詩詞會鈔》(合編)等。其部分作品被國家圖書館、國防大學圖書館收藏。還著有兒童動畫片《小英雄雨來》劇本並拍攝成功,著有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大清粵督張人駿》劇本。與中央電視臺拍攝有七集電視紀錄片《見證南海》,與國防大學拍攝有電視教學片《南洋策》,與江蘇衛視拍攝有五集電視紀錄片《南海縱橫》,與北京衛視拍攝有電視紀錄片《冀東大暴動》,與省、市、區電視臺拍攝了多部紀錄片等。

喜歡不喜歡 (單選)
0
0%
喜歡
0
0%
不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