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一上聯:「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祝枝山一下聯,絕了

對聯,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之一,它歷千年而不衰,受到了歷朝歷代讀書人的追捧和喜愛,在古代,逢年過節,朋友相聚,吃酒賞景,談笑風生間,總要借景生對,對上幾幅,既解了無趣,又能切磋才學,可謂是一舉兩得,因此,一直以來,對聯也成為了人們熱衷交流的方式之一和茶餘飯後一道豐盛的佐餐!

才子一上聯:“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祝枝山一下聯,絕了

每逢中秋,人們在喝酒賞月的時候,總會藉著美景吟上幾個對子,既抒發了情感,也切磋學識,有一年,一位秀才在中秋佳節的當晚,吟出了一上聯,且請在場的其他秀才應對下聯

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秀才這上聯出的堪稱巧妙,難度也非同一般,在場的秀才們一聽,苦思冥想,愣是沒人能對出下聯來,場面頓時尷尬萬分,直到當年的年關時,一位秀才靈機一動,突發奇想,想到了一個完美的下聯來

才子一上聯:“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祝枝山一下聯,絕了

下聯: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這下聯應對經典,與上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僅對仗工整,意境更是相符,堪稱一副上佳的絕對,令人暗暗稱奇!

才子一上聯:“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祝枝山一下聯,絕了

而說起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枝山,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同所有的才子一般,祝枝山生性不羈,不喜拘束,喜歡隨性而發,與唐伯虎有著一種相似之感,兩人常常互相調侃,互相嬉鬧,引為知己。

一年,祝枝山遊西湖的時候,巧遇到了杭州舉人徐子健,當時祝枝山的才子之名遠揚,徐子健聽聞是祝枝山,說道:“久聞祝兄大名,如雷貫耳,今有一對請教可否?”,祝枝山一聽,微微一笑,便應道:“談不到請教,你就馬兒伸腿——出蹄(題)吧”,徐子健聽後,心中暗暗想到,既然叫我出蹄,那我就以蹄為題吧,當場脫口而出一上聯

才子一上聯:“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祝枝山一下聯,絕了

上聯: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

徐子健邊吟上聯,吟藉著口音“咚咚咚”在祝枝山身上連擂了三拳,祝枝山被捶懵了,還有這種玩法?心中便暗暗想道,你名為請教,實則動人,當即有些不悅,便想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略加思索後,便脫口而出一下聯來

才子一上聯:“馬過木橋,蹄擂鼓,咚咚咚”,祝枝山一下聯,絕了

下聯:雞啄銅盆,嘴敲鑼,哐哐哐

祝枝山便說“哐哐哐”,邊打了徐子健三個耳光,狠狠的“回敬”了一番徐子健,而徐子健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連連稱妙,直豎起大拇指誇讚,且雙手作揖,高聲說道:“佩服,佩服”。

上聯出的巧妙,下聯對的經典,上下聯對仗工整,意境相符,雖然行為上有些不雅,但不妨礙言詞上的巧妙,堪稱一副上佳的絕對!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更好的下聯嗎?趕緊來試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