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妙趣對聯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

小小的一幅對聯,雖貌不驚人,卻傳承了華夏文明。古往今來,流傳下來不少與對聯有關的趣聞趣事。

十個妙趣對聯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

一、唐伯虎妙對巧用除法的故事

在蘇州金閭門外至虎丘有一段風景絕佳的路,“山塘”約有七里長,中間有個地方叫“半塘”。

有一天唐伯虎和祝枝山一道遊玩,祝枝山即景引出上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唐伯虎一時語塞,對不出來。

後來,他們來到一個叫“九溪洞”的地方時,唐伯虎靈感突發,隨口吟道:

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

七里一分為二,為三里半,九溪除以二,是四溪半.也就是五溪的中間,巧妙的應用了除法.

數學運算在對聯中的應用,或精巧,或雅緻,或有趣,可謂“妙趣橫生”。

二、蘇東坡妙聯逗老和尚

一日中午,蘇東坡去拜訪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正忙著作菜,剛把煮好的魚端上桌,就聽到小和尚稟報:蘇東坡先生來訪。

和尚怕把吃魚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魚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門迎接客人。

兩人同至禪房喝茶,蘇東坡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

這時,老和尚說:「居士今日光臨,不知有何見教?」

蘇東坡有意開老和尚玩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在下今日遇到一難題,特來向長老請教。」

老和尚連忙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豈敢,豈敢。」

蘇東坡笑了笑說:「今日友人出了一對聯,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在下一時對不出下聯,望長老賜教。」

老和尚不知是計,脫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日怎麼這健忘,這是一副老對聯,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

蘇東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長老明示『磬(慶)有魚(餘)』,我就來大飽口福吧!」

十個妙趣對聯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

三、見人下茶的對聯故事

蘇東坡在任杭州刺史期間,有一天,隻身一人穿著便服到莫干山遊玩。

當時正是盛夏時節,蘇東坡一路走來又渴又累,便到山中的一座廟宇內歇息。

廟裡的主事道人看見他穿得十分簡單,就漫不經心地說:“坐!”又轉向道童隨口吩咐道:“茶!”

兩人落座交談後,道人發現這個人言語不凡,學識淵博,暗想:這個人肯定不是等閒之輩。於是就邀請客人到廂房去細細交談。

進屋後,道人對他熱情禮讓道:“請坐!”又吩咐道童:“敬茶!”

深入交談後,道人才知道客人是當地的刺史蘇東坡,於是連忙起身施禮,引蘇東坡進客廳,並連聲說道:“請上坐!”又囑咐道童:“敬香茶!”

天色漸晚,蘇東坡起身告辭,道人連忙取來紙筆,執意請蘇東坡題字留念。

蘇東坡稍加思索,提筆一揮而就: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這副對聯以道人前後所說的話聯綴而成,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字字如芒。

道人看過之後,對自己“見人下茶”的做法慚愧不已,如今落得個出乖露醜後悔也沒有用了。

四、白居易續寫楹聯的故事

白居易被貶到忠州做刺史時,心情苦悶,常到東城蘇家小店喝酒。這家店有一種酒,用城門東的甘甜井水同祖傳老窖酒“麥曲”釀成,叫透瓶香。此酒喝完半日才發作出來,為了防止客人醉倒,老闆只用一兩的酒杯賣酒。

白居易初來酒店,見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杯中酒不滿;

店裡客常新。

白居易立向掌櫃道:掌櫃,來半斤透瓶香嚐嚐。掌櫃搖手道:客官,本店規矩,只賣一兩,多了不賣,因一兩便醉。

白居易道:“管它利害,我今日一醉方休。”

掌櫃原執意不賣,但禁不住白居易苦苦相求,只好打了二兩給他。

白居易一喝之下,只覺香醇可口,好不痛快,連忙提筆寫了一副對聯:

杯中酒不滿;

店裡客難依。

不料此聯卻令掌櫃十分煩惱,他認為,客人看了對聯會認為掌櫃賣酒不滿,從而影響酒店的生意。

此事傳到自居易耳中,他卻笑著說:“這個好辦,加幾個字就行了。”於是提筆將對聯改成:

杯中酒不滿,哪能過癮;

店裡客難依,一醉方體。

從此,酒店的生意又再興旺起來。

白居易的續寫使全聯內容更豐富,含義也更深刻。“一醉方休”既突出了酒的醇美,又能吸引顧客,真是耐人尋味。

五、鄭板橋巧對古寺單聯的故事

傳說鄭板橋有一天去深山訪友,路過一座古寺院,看到牆壁上寫了一則單聯: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云:明月送僧歸古寺。”

他感到這則聯語很有文采。“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謙之辭。而“寸土”合起來,恰巧是“寺”字。“言寺”合起來恰巧是“詩”字。最後又回到了開頭的“寺”字。極盡離合、頂真的技巧。他心裡十分讚賞,苦於一時對不上。

在回家的路上,鄭板橋偶然看到路旁有些樹木東倒西歪,枝殘幹缺,觸景生情,下聯脫口而出:

“雙木成林,林上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十個妙趣對聯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

六、鄭板橋與告狀老先生對對討工錢

鄭板橋在山東當縣令時,有一天來了位告狀的老先生。

原來有戶人家年初的時候,請他到家中教書,那年月沒有勞動法,也沒簽用工合同,雙方口頭講定一年酬金八吊錢。沒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給,反說老先生胸無點墨,誤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論時,竟被亂拳打出,眼見一年白乾,衣食無著,無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

鄭板橋聽罷,決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著大堂上懸掛的燈籠出聯:

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

老先生對的是:

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鄭板橋一聽二話沒說,馬上傳喚那家主人,責令其加倍付錢,並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決他此後的衣食。

七、乾隆和劉羅鍋贈對獻壽翁

話說,有一次劉墉陪乾隆去安州私訪。那時候村與村之間相隔幾十裡,街上也沒有飯館。

一天走下來,兩人又飢又渴。當到達柳莊子村時,他們正好趕上村裡一個老頭的壽辰。

劉羅鍋靈機一動,對乾隆說:“皇上,咱們也送上一份賀禮吧,這樣就有飯吃了。”乾隆點頭表示同意。

劉羅鍋上禮的時候,道賀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禮房和幫灶的人。寫禮的人問:“你們從哪兒來?”

劉羅鍋說:“打京城皇村來。”

“叫什麼名字?”

劉羅鍋想了想說:“姓乾名劉。”

這時屋主來了,見到他們就知道二人不是一般人物,就熱情地邀請他們一同就餐。

吃飯的時候,老頭說:“今天是我的一百四十一歲大壽,活到我這個年齡的不多。有今年,可能就沒有明年了。你們一瞅就是文人,給我寫個東西留個紀念吧!”

禮房的人插嘴問:“寫個什麼呢?”

老頭說:“來副對子吧!”邊說便讓人準備文房四寶。

乾隆皇帝略加思索了一會兒,提筆寫道: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歲月;

然後把筆交給劉墉說:“下聯你來寫吧!”劉羅鍋接過筆,馬上寫出了下聯:

古稀雙慶,再添一度春秋

老頭看後非常高興,對聯句讚不絕口:“寫得太好了,太好了!”

他們二人走後,人們都在猜這兩人是誰,怎麼有這麼大的才氣。後來一打聽,才知道不是別人,就是乾隆皇帝和吏部天官劉羅鍋。

十個妙趣對聯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機智!

八、紀曉嵐三聯招四賢的故事

水上結冰冰上雪,雪上加霜;

空中起霧霧中雲,雲中見日。

紀昀為修《四庫全書》缺乏得力助手,便到江南尋訪。得知浙東桐廬富春山中有四位有名的才子,紀昀就去尋找。

路上,見山腰有座涼亭,便進去歇腳。他踏進亭內一看,只見中間石桌上擺滿酒菜,四張石凳上端坐四個文人模樣的人。

紀昀一旁坐下,靜靜觀察四人。一會兒夕陽西下,橙山輝水,微風中吹來片片柳絮,飄蕩飛揚。紀昀頓感心曠神怡,詩興勃發,乃口占一絕:

富春山上起微風,柳絮飛來片片紅。

桃花開滿章臺畔,夕陽又照小亭東。

在座四人聽到此詩,不禁對紀昀肅然起敬。他們一起站起,邀紀昀入席敘談。紀昀見四人氣度不凡。說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便入了席,將自己的真名實姓和下江南訪賢的來意都告訴了他們。

那四人聞言一驚,原來他們四人正是紀昀要找的四個秀才。

高秀才拱手道:“久聞大人才華橫溢,在下有一上聯,請大人續對。”說罷吟出上聯:

水上結冰冰上雪,雪上加霜;

紀昀沉思片刻,即對道:

空中起霧霧中雲,雲中見日。

高秀才連連點頭說:“果然妙對。”周秀才說:“晚生也有一聯請先生賜教。”便念道:

龜浮水面分開綠

紀昀應聲對道:

鶴立松梢點破青

剛才還是大晴天,這時忽然下起雨來,雨點落在涼亭頂上,發出清脆的響聲。施秀才站起身來,以雨景作一上聯:

春雨連綿,簷前如奏九霄音,丁丁當當,驚回幽閨淑女夢,夢不成,夫戍邊關;

紀昀見他以雨為題,又暗指夫妻分離憂怨苦愁之情,題意絲絲入扣。於是手捋長鬚,抬頭望天,只見此時山雨漸停,天上烏雲漸散,他靈機一動,立即朗聲吟道:

彩雲縹緲,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來來,動起京都遊子思,思無窮,友留故里。

此聯在結構上與上聯對仗天衣無縫,又暗示從京都來的“遊子”求賢若渴,朋友尚留在故鄉不肯出山,暗含責備的意思。

四個秀才見紀昀對答如流,又謙恭有禮,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第二天便跟著

紀昀上京編書九、“神童”戲秀才

清代名臣左宗棠聰明過人,四歲能對對聯,六歲能作詩,有“小神童”之譽。八歲那年春節,媽媽帶他上街買豬肉,屠夫一見他來就指著秤上的豬說:“小豬連頭二百斤。”小宗棠隨口對道:“大鵬展翅三千里。”眾人齊贊對句貼切,氣魄不凡。

在場的一個富家公子是個秀才,他指著殺好的豬說:“殺豬命,養人命,以命養命,延年益壽。”小宗棠看著正在營業的香燭紙錢小店說:“用銀錢,買紙錢,花錢買錢,祭祖思親。”

秀才聽他對答如流,一時無句可出。看小宗棠胖乎乎的穿著一身黑棉衣,便含沙射影地說:“烏喙將軍(豬的別稱),體胖身黑只拱地。”小宗棠聽出他把自己比作豬,看看身穿綠衣的秀才,又看看幾隻“嘎嘎”叫著爭食的綠頭鴨說:“綠頭公子,聲高嘴硬總煩人。”

秀才見難不倒他,有點惱怒,說了句:“嘴上無毛,敢來市上騙豬肉。”小宗棠立即對出:“腹中是草,莫到人前賣狗皮。”眾人皆鼓掌鬨笑。秀才討個沒趣,不得不認輸,放下豬肉訕訕而去。

十、秀才索對成就美好姻緣

從前,某縣有個年輕秀才,二十多歲了,尚未娶妻。

這秀才儀表非凡,文才又好,是當地有名的才子,不少人家願意和他結親,都被他一一拒絕。

秀才擇偶倒不論門第,卻一定要找個才貌雙全的女子。這小縣城的女子不是無才便是無貌,才貌雙全的又有幾個?因此,秀才的婚事便拖了下來。

有一天,秀才出城訪友,來到一個小鎮,鎮裡有個小藥鋪,他走得口渴,便去討碗水喝。

鋪中有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藥,秀才見她容貌端正,便有愛慕之意,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試探道:膏可吃,藥可吃,膏藥豈可吃?

少女聞聲抬頭,見他是個秀才,知道是在索對,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氣,我何不如此對答!於是一笑對道: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

秀才見少女應對巧妙,很是高興,心想再試她一試,抬眼看到門外藥圃之中長有芍藥,張口又吟道:春暖帶雲鋤芍藥。

不想,少女張口即對道:秋高和露種芙蓉。

此時,秀才對少女已是傾心愛慕,但是素不相識,又不便開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卻一直放此女不下。

朋友見秀才一直心神不定,問明緣由,笑道:“兄臺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個才子,至今尚未許人。以兄臺人品,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說便成。”

後來,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見過秀才,心中也自願意。

秀才終於如願以償,了卻終身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