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電話:閨女,中秋別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餅放著也吃不下……

昨天中秋節,有多少父母和孩子一起過的?


爸爸電話:閨女,中秋別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餅放著也吃不下……

我相信很少,因為,就我所人認識的和想起來的知道他們中秋行程的人當中只有一個家是本地的回家了……

其他的人:加班、出遊、購物、約會、聚餐、聊客戶、補課、兼職……


爸爸電話:閨女,中秋別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餅放著也吃不下……

大家都太忙了,太忙了,而大家都給自己兩個完美的藉口:1.時間短,路程遠;2.工作忙,忙掙錢……

於是,這個自古以來被賦予“團圓”意義的節日,到如今只留下尷尬和傷感……

或許你此時在抱怨:節日啥的就是表面上的東西,何必在這個時間緊張、人潮擁擠的節日裡去折騰自己,麻煩家人……

我可以給這個解釋打一百分嗎?因為我從我自己的思維模式出發,週週全全的考慮了好幾遍都沒有否定這個認知,直到我今天被一個不是經常聯繫大學室友的朋友圈給震撼了:

她因為回老家辦轉戶口,所以這次中秋順便回去一趟,她一共在家呆了兩天,回去之後,陸續小鎮上的熟人都跑到她家裡面來了,一是看看她在外地過得怎麼樣,二是問問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親戚在外面過得怎麼樣……

心酸不?你的父母親人因為想念你,因為想知道你的近況,因為這個特殊的節日仍然不見你,所以得去問一個旁人……

是,有微信、有照片、有視頻電話,但是,他們總是沒有真實感,你從來只會坐在把背景好的地方給他們拍照,你只會給他們說你賺來多少錢,晉升了什麼位置,從來就不會講你和同事有了爭執,你每天加班好幾個小時;你不給他們講,因為你怕他們擔心,也知道他們不懂……


爸爸電話:閨女,中秋別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餅放著也吃不下……

我有個姐姐,叫慧蘭。

她就一個獨生女兒,今年考中了大學,學校非常棒,慧蘭兩口子特別驕傲。孩子大學在南方,慧蘭和老公就想趁著小長假去看看女兒。為了給孩子一個驚喜,提前也沒通知女兒,直接坐動車就去了。

看到赫然出現的父母,孩子沒她們想得那麼驚喜,而是急頭怪臉:“誰讓你們來的,我約好朋友要出去短途遊呢。”

慧蘭兩口子激動了一路的心情就像被潑了盆冷水,從頭到腳澆了個透心涼。孩子的爹反應快:“我們就是趁放假出來閒逛,如果你有事兒,就去忙你的。”

女兒臉色這才稍微好看點,領著她倆去校外訂了酒店,晚上一起吃過飯,本以為女兒要和她們一起住,結果吃完飯沒幾分鐘孩子就站起來了:“我得走了,今天宿舍晚上還有集體活動呢。”

看著女兒迅速消失在街道盡頭的背影,慧蘭那個傷心就別提了,孩子高中三年一直在外就讀,好容易盼著上了大學,本以為學業輕鬆一點可以和父母多親近一下,誰想,翅膀硬了的孩子好像再也不需要她們了。

慧蘭在女兒所在的城市住了五天,除了剛到那天見過女兒一回,就沒有再見過孩子。要走那天,她們給女兒打電話,才知道女兒和同學去外地還沒回來呢:“你們走你們的吧,不用惦記我,我都多大了,放心吧。”

“我就這一個閨女啊,如果就這個樣子,我們這輩子不就完了嗎。”

聽著慧蘭的抽泣,我想起另一位朋友說過,他家閨女上大學之後除了要錢,基本和父母再沒任何溝通。

這兩個孩子都算學霸級別的娃,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屬於對孩子比較捨得的那種,難道真是當初的“狠心”才造成了今天的這種疏離?


爸爸電話:閨女,中秋別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餅放著也吃不下……

我問了很多家長朋友,他們和孩子怎麼相處的,這是其中一個家長的故事:


我孩子小的時候,家裡有好吃的,她總是第一個給我吃。稍微大一點,我們一起出街,買了東西孩子總是主動拎起來。現在上了大學,每次回家,一定要我和擠在一個床上,唧唧咕咕說到大半夜。因為寫過很多母女之間的互撕大戰,很多讀者誤會我和閨女關係緊張。後來,看到女兒經常在我的公號下面留言,我過生日時她還寫了一封情深意長的信,又覺得我們的母女關係轉變得好快。每看到大家的驚訝,我都忍俊不禁,不是我們的關係有轉變,而是大家壓根不知道我和孩子有怎樣的親密本質。作為一個母親,我的確夠嚴厲,但這份不容置疑的嚴厲之外,更有科學技巧的愛。何謂科學技巧的愛?很簡單,就兩個字:擁抱——從小到大,我從未吝嗇過對女兒的擁抱。我在家排行老大,因為有弟弟妹妹,所以從有記憶起,好像就不記得被爸爸媽媽擁抱是種什麼感覺了。這種缺失,很小的時候,感覺不到什麼,越長大,感覺越明顯。很多時候,心中明明對父母有愛,卻羞於出口。這種不好意思的具體表現是,不會和父母撒嬌,更不會和父母說甜言蜜語,通常我們之間的溝通都是有事說事沒事沉默。其實我知道這麼做不對,想要改變,卻非常難。奇怪的是,在我看來非常難的這些,弟弟妹妹做起來就很正常。學過一點心理學的皮毛後,我才知道,之所以我做不出來弟弟妹妹能夠做出來,是因為他們比我更多一種和父母的身體鏈接。從那一刻起,我才知道,看似簡單的擁抱,對親密關係的影響巨大。而且這種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爸爸電話:閨女,中秋別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餅放著也吃不下……


和父母缺少身體鏈接的孩子,內心對父母也有愛,但這種愛更隱蔽更不易表達,更嚴重一點,還會影響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