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號水利工程」:引得清水來涓涓潤民生

青海新聞網訊 一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噴出來濺了李進福一身。他用手撣去身上的水珠,開心地笑了。

李進福是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山鄉聯大村村民,他所在的村子山大溝深,不僅交通不便,而且吃水也很困難。

“我們這兒水比油貴重啊。”李進福說,通自來水之前,東山鄉這一片,人們吃的都是集雨窖水,祖祖輩輩靠天吃飯。

如今,得益於政府易地搬遷扶貧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2016年以來,整個聯大村從山上搬到地勢較為平緩的谷地,政府不僅為他們蓋好了結實敞亮的新房,還將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更讓村民們高興的是, “引大濟湟”工程北乾渠一期工程的順利完工,自來水直接接到了每家每戶,村民們吃窖水的日子成為歷史。

近日,記者驅車穿越互助縣西山鄉、蔡家堡鄉和東山鄉,一路走來,溝溝壑壑的梯田間,倒虹吸水管和水渠隨處可見,密如蛛網,這些管渠不僅通到了村民的家裡,也通到了田間地頭。

“引大濟湟”工程被稱為青海“一號水利工程”,工程是從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大通河引水,穿越大坂山引入湟水流域,以解決湟水流域水資源緊缺問題。該工程主要由“一總、兩庫、三乾渠”組成,即:調水總乾渠、石頭峽水庫、黑泉水庫、北乾渠一期、北乾渠二期和西乾渠,規劃供水範圍為湟水流域的西寧市和海東市。

“自上個世紀末首啟黑泉水庫工程以來,經過20多年的持續建設,一期黑泉水庫和北乾渠一期工程、二期調水總乾渠和石頭峽水庫工程已先後建成投運,其他工程還正在建設當中。”引大濟湟工程建設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馬啟友說。

馬啟友介紹, “引大濟湟”工程分期實施,一邊建設一邊發揮效益,有力支撐了湟水流域沿線城鎮工業、生活用水和農村人畜飲水的用水需求,為近年來以西寧為中心的青海東部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可靠水源支撐和保障。

以北乾渠一期工程為例,該工程途經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和樂都區,由乾渠、支渠、斗渠和沿線調蓄工程、田間配套工程組成的調水管渠網絡,在這裡形成了30萬畝的灌區,解決了1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原來地裡的洋芋每畝能產3000斤到4000斤,通水之後每畝能產8000斤到10000斤。”互助縣西山鄉劉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吳治忠說,水管水渠通到了田間地頭,讓村民們種的農作物畝產量基本上都翻了一番。

黑泉水庫自2002年投入運行以來,通過其調劑作用,累計向下遊河道補水1.8億立方米,為西寧市城鎮和工業用水累計供水1.53億立方米。 2013年至今,黑泉水庫每年保證灌溉用水量超過了1.3億立方米。

“‘一號水利工程’還在建設當中,除了正在建設的北乾渠二期工程和西乾渠工程,通向田間的灌溉配套管網和進村入戶人畜飲水管網也還在青海東部山區的溝溝梁樑上延伸。”馬啟友說,主要工程和配套工程全部竣工後, “引大濟湟”將實現年調水7.5億立方米,解決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300餘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為100萬畝農林灌溉提供水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