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擅杀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还是李莲英聪明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安德海可是慈禧身边响当当的大太监,一生深受慈禧的宠爱和器重。安德海受慈禧器重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会说话办事外,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立了大功,直接帮助慈禧夺了大权,得到权力后的慈禧对安德海依然器重,晋升他为总管大太监。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擅杀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还是李莲英聪明

慈禧对安德海宠爱到什么程度,同治七年冬天,安德海大摆宴席,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太监娶妻那可是新鲜事,更何况如此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但是慈禧不但没有训斥和阻止,还特地赏赐了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太监娶妻的新闻,在当时的大街小巷也迅速传播开来,因为慈禧首肯,使得安德海娶妻这件事竟成了合法的事情。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擅杀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还是李莲英聪明

如果事到如此也就好了,但是此时才25岁的安德海注定不安分,同治八年(1869),安德海借口去江南为同治皇帝置办龙袍和婚礼所用之物,求得慈禧出宫,在慈禧同意后,安德海便领着一帮人威风的上路了,这一路上他号称钦差,招摇过市威风的不得了,可是他犯了个致命错误。

安德海出宫虽然已经得到慈禧的同意,但是安德海却没索要任何公文,说白了就是到了地方他拿不出任何介绍信来证明他是钦差。你会说没公文就没公文呗,谁还敢杀这位慈禧身边的红人。下图就是丁宝桢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擅杀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还是李莲英聪明

说对了,还偏偏有这么一位,他就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此人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当时的清朝对太监规定的很严格,《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有这么一条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

这个规定是顺治皇帝在顺治十年(1653)以颁布上谕的形式发布的,并且又将这个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就是依靠这个规定,刚正的丁宝桢迅速缉拿了安德海,其实在缉拿安德海之前,丁宝桢就写了密奏,这个密奏话语写的特别狠,比如这几句: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丁宝桢也顾及慈禧的脸面,奏折中用“安姓太监”代指安德海,并说此人是假冒宫内太监,必须严惩。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擅杀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还是李莲英聪明

据说慈禧看到丁宝桢的奏折惊讶的一句话都没说,是啊还能说什么,此时的慈禧虽然有权力,但别忘了,当时慈安太后还在。据记载:内监安德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太后立命诛之。这个太后说的不是慈禧,而是慈安。

很快朝廷的旨意就来了,原话是: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安德海就这样被捕仅五天后,就被就地处决。从这件小事可看出,慈安太后行事果断,绝不是软弱之辈。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擅杀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还是李莲英聪明

有了安德海的例子,后继者李莲英则聪明的多了,李莲英的一生谨小慎微,即使成为宫内总管大太监后依然保持谦逊的作风,他的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从安德海事件中吸取的教训吧。

再说说丁宝桢,在诛杀安德海后,慈禧也并没有对丁宝桢报复(慈禧实际也知道是慈安的意思),后来丁宝桢又任四川总督十余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