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四川傳統宴席——「九大碗」,不僅是吃肉那麼簡單


九大碗,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鬥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漢族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這九大菜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鹹燒白。

“鬥”在四川方言裡,意指大的容器,用九鬥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等說法。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準。圖為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永寧街道上紫陽村的廚師在製作“九大碗”。

成都平原農村的地區風俗,凡是哪家結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請親朋好來相聚,大吃一番,俗稱吃九鬥碗。這一名詞的起源,是因為成都地區在民國時期流行用大碗來喝酒。稱之為“九鬥碗”,是因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準。當然,也有貧窮人家放七碗或有錢人家放十一碗的。圖為村裡擺九大碗招待客人。


川西地區的“九鬥碗”可以是七碗可以是十一碗,但決不能放八碗或十碗。因為農家餵豬的豬槽是石頭做的,於是川西民間以吃十碗看作是吃石碗,是罵人是豬的俗語。而八碗是筵席中給來趕熱鬧的叫花子乞丐吃的,叫花子席一桌八碗,故辦席也須忌諱。圖為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新店鄉書房村的劉新朝等幾位返鄉民工自費組織新年“千人壩壩宴”,以傳統的“九大碗”邀請當地1000餘名村民一起團年,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喜迎新年。

九個碗不僅是農村辦事頭筵席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一個地區的飲食風俗,是川菜文化的一部分,九個碗應當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過程中保留傳統菜品的特色而長期獨立存在。圖為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區的居民自發為百歲老人柳紹榮的百歲生日製作“九大碗”。

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多好,對飲食也越來越講究,越來越注重營養和健康。九個碗也需要自身不斷完善,改進菜品質量,提高菜品的營養和健康。比如傳統的膀、扣肉、夾砂肉過於肥膩,應該降低菜品的油脂含量,設法尋求更好的原料以代替。同時在菜單設計和上次順序上也要適應人們對現代飲食的需求,比如先上開胃湯,最後上水果拼盤等,都是需要鄉村廚師加以考量的。圖為村民把熱騰騰的菜餚端上桌。


九個碗在廣大的農村有廣闊無盡的市場,廣大民眾舉辦事頭的時候都需要傳統的九個碗,但是廚師卻不能滿足主人家的要求,做不出原始的傳統九個碗了。為了使九個碗這一個傳統的鄉村飲食文化載體最為一類特殊的非物質文化能被長期延續傳承下來。各縣鎮級政府以及村社組織,應該承擔拯救和發揚九個碗宴飲文化。

圖為從臺灣趕到四川瀘州探親的97歲抗戰老兵胡定遠老人來到父母墳前。時隔77年,老人再次見到父母,已經天人永隔,頓時跪下放聲痛哭。村裡擺九大碗招待老兵回家。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新店鄉書房村“千人壩壩宴”現場,村民正在上菜。 當日,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新店鄉書房村的劉新朝等幾位返鄉民工自費組織新年“千人壩壩宴”,以傳統的“九大碗”邀請當地1000餘名村民一起團年,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喜迎新年。

重慶市永川區金鑫實業有限公司在永川區勝利路街道辦事處永鋼村古家坳村民小組村道上擺起40桌農家酒席“九大碗”,免費宴請該村民小組的400多村民及嘉賓,以歡慶即將來臨的新春佳節。村民把熱騰騰的菜餚端上桌。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街道上大街社區棚戶區的群眾在高興品嚐“九大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