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將至,咱們來盤點下《如懿傳》的劇情到底有多少失誤?

結局將至,咱們來盤點下《如懿傳》的劇情到底有多少失誤?

結局將至,咱們來盤點下《如懿傳》的劇情到底有多少失誤?

結局將至,咱們來盤點下《如懿傳》的劇情到底有多少失誤?

現象級電視劇《後宮如懿傳》藉著前作《後宮甄嬛傳》的東風,當初可謂是未播先火,如今接近尾聲。

在電視劇未播前我就購買了全套的kindle電子書,用了兩個下午全部看完,然而那時候,便感覺到這部小說存在存在的問題很多,現在電視劇也播出到了快八十集,很多小說裡的問題都在電視劇裡體現了出來。

流瀲紫前作《後宮甄嬛傳》的書與電視劇差別很多,原作第一人稱,描繪的格局有限,電視劇因為有王小平的幫助,作了很多的改動,比如改成了第三人稱,增加了大量的新情節與臺詞。刪除了一些人物(如胡蘊蓉、甄嬛的哥哥),刪掉了一些比較雷人的情節(比如葉答應放猛獸咬皇帝),總說,電視劇本比原來的小說版本要好出很多。

《後宮如懿傳》藉著前作的東風得以拍攝,然而比起前作,本部作品原作的缺陷實在太多。我們先來簡單梳理一下故事的脈絡。

1、如懿進宮,四面受敵,與姐妹海蘭相依為命。

2、如懿被多次陷害,最重丫鬟阿箬的背叛、眾妃子的陷害下到了冷宮。

3、在冷宮結識淩姓侍衛一名,和海蘭設計害死皇后的兒子。(劇中只是暗示未明說)

4、找到時機出了冷宮,把背叛者丫鬟虐殺。皇帝告訴她,讓她進冷宮是為了保護她。

5、先皇后死,晉升皇后。

6、凌侍衛的戀人令妃受寵。加菲貓下線。(電視劇改成炩妃,但是還是生的十五阿哥,所以人依舊沒變)。

7、丫鬟惢心殘廢。

8、香妃出場,如懿和皇帝矛盾不斷。

9、被令妃各種撕,自己的孩子先後被算計慘死。

10、皇帝因為懷疑凌侍衛而將他除以宮刑,凌侍衛在臨死前要上了令妃的定情戒指。(劇版不知會不會留下戒指這個情節)

11、一連串打擊後削髮。在看到令妃後自裁。令妃因此受懷疑,被皇帝處死。(自裁的情節應該會刪去)

12、皇帝懷念如懿,說愛她,因此宣佈烏拉那拉家再不出皇后,然後不給如懿名分,不給她厚葬,完成她“做平凡夫妻”的願望。(真是精分的結尾)

以上大致就是小說的主要內容了。主要的問題如下:

1、前部分內容重複。

不論是硃砂、麝香、紅花還是其他手段,前部分一直都重複著妃子懷孕——出狀況——矛頭指向如懿——辯解的結構,這樣的拉鋸戰來來回回有三四次,每一次只要別人一出事,如懿就會成為嫌疑人,而且沒有辯駁的機會,直接坐實罪名,看得讓人摸不著頭腦。劇情讓人感受到是公式,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兒。

2、著力塑造了兩個丫鬟阿箬和惢心,然而卻有些流於形式,前一個口直心快,最終背叛主人,如懿出了冷宮後把她與野貓一起扔進麻袋裡,悲慘致死。後一個平時沒什麼話,最後被捉進牢裡毒打,弄成終身殘廢,劇中期下線了,前期鋪設的大部分內容等於白費了。

第一個丫鬟有些臉譜化,背叛的伏筆不是很明顯。皇帝故意收她,卻依舊讓她當實際的僕人,這樣的設計未免牽強。第二個丫鬟,平時是個悶葫蘆,被打成殘廢的事兒明顯是想讓讀者揪心同情一下,然而效果也不是很好,電視劇幸而多了些刻畫,小說版的人物很不出彩,還不如《甄嬛傳》電視劇裡流朱拼了一死,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據說讓惢心殘廢下場是應網友的要求,讓容嬤嬤上場,這就更顯出了作者謀篇佈局的隨意性)。

3、主角無法引起讀者的同情與共鳴。

相比瑪麗蘇文學裡的女主,如懿算是比較有心眼的一個,然而,小說裡她的有些做法卻是女主不該做的,比如她設計害死皇后孩子這事。這樣的設計,使得後期如懿自己的孩子被害死,有了“因果報應”的味道,沒法引起讀者深層次的同情。

電視劇版的則又有些矯枉過正,“積極懟帝、消極宮鬥”,給觀眾開了上帝視角,配角的戲份尤其是反派的戲份超多(也許是為了捧人?)讓觀眾看得卻乾著急看著主角被欺負,或者厭煩,不斷跳過,其實電視劇版還不如設計成懸念再真相大白。

4、拘泥於史書,使得部分情節生硬。

作者明顯參考了史書去構建情節,比如永琪是五阿哥,前面的皇子都早夭,作者便在前文設計了一系列流產、皇子死之類的事件;比如哪位妃子該在什麼時候死掉,就直接寫死,完全忽略了其可能引申的情節。

比如其中一個被硃砂毒害,生下雙性孩子的妃子,孩子因為是雙性被扼殺,她以為如懿是兇手,心中充滿怨恨,這樣的一個人物,如果成為一個反派,一定會牽起讀者們的興趣,看她瘋狂報復,最後卻發現弄錯了對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戲份足的妃子,“順應歷史紀年表”,在生下孩子不久後就死掉了,後面的一系列鬥爭也就沒了可能。相反的,令妃因為皇后沒提醒自己不喝坐胎藥的黑化,理由不足,讓人覺得哭笑不得。

再比如,還是上文的丫鬟阿箬,以背叛自己的主子起家,從底層宮女一躍成為新晉的主子,這樣的角色,倘若能在如懿出宮後繼續瘋狂反撲,興風作浪,應該也是不錯的看點(類似《後宮甄嬛傳》裡的安陵容)。然而前面費了不少筆墨的她,在如懿出宮沒多久就被弄死了,這也斷了不少故事。

作者還有的一個矯枉過正,就是把乾隆那些夭折的孩子全寫成被人害死的,死去的妃子全寫成含恨而死的,這樣寫戲劇衝突足,然而也讓人覺得難以理解,過於離奇,真實性大打折扣。

5、牽強的夫妻感情

歷史上乾隆與廢后並無太深的感情,廢后削髮之後,就被打入冷宮,悽慘而死。且死後不許入宗祠,不能入史冊。而本作品卻把這樣一對夫妻塑造成“一往情深”。因為愛你,怕你被妒忌,所以故意不寵你;因為愛你,想要保護你,所以把你打進冷宮,不讓你受傷害(可其實卻受了不少傷害);因為愛你,所以死後不給位分,不讓留名,為了滿足你“做平凡夫妻”的心願。

富察皇后的鐲子害得如懿與高貴妃多年不能生育,皇帝也沒怎麼樣;如懿送了碗藥讓香妃不能生,一個大嘴巴子抽上去。各宮娘娘使勁作妖,一個個照樣厚葬有位分;如懿是真愛,不給厚葬不給畫像抹去宮裡所有印記,這本身是極其擰巴極其精神分裂的行徑。

皇帝在本作裡本身就是一個偽善的角色,如懿死後渲染他的悲,也不怎麼讓讀者覺得有共鳴,不過覺得是鱷魚的眼淚。以前看過個笑話,一隻小偷偷了雞想殺了吃肉,雞看到小偷帶著自己到處走很感動,後來,雞看到小偷磨刀,以為小偷要自殺,所以雞勇敢地撲到了刀上,最後幸福地死了。《如懿傳》的乾隆與廢后,大概就是這樣一種解讀吧。

6、完美主義

小說中如懿前期並不受皇帝寵愛,甚至是極度受冷落,女主的算計也不少,這樣的情況下,後期她的忠於感情,便有些奇怪了。然而現在的電視劇版本更是奇怪,明明是青梅竹馬,然而前期不受待見,連香包都是以次充好,女主的孩子接連被害死,然而還是一臉佛系一臉白蓮花的樣子,這點更難自圓其說。

7、部分零碎情節的不合理

《甄嬛傳》裡面糅合了武則天殺女嫁禍、趙飛燕用神藥讓自己變瘦、武媚娘當尼姑後重回皇宮等歷代宮廷的橋段,因為很多事情有先例,讀起來很精彩,也可信。《如懿傳》大多是原創的情節,然後揉了《還珠格格》的架子(容姓宮女、五阿哥、令妃、香妃等情節基本沿襲了後作的脈絡)。一些情節就顯得有些薄弱,或者不可信了。

舉例:

1、貓刑的一節,總是覺得哪裡不對。

2、小說中令妃和皇帝在一起,還敢戴與之前相好的侍衛的定情戒指,而且在之後牢裡見侍衛的時候,還把戒指還給了他,落了證據。(不要說她還很善良柔軟,既然已經謀劃了害死人家,那麼臨死前最後一面都不應當去見)。

3、令妃的母親擔下了原本是令妃殺如懿孩子的罪責,然而令妃卻能安然無恙(難道不是滅九族的罪麼)?

4、田嬤嬤居然敢掐死接生的皇室孩子,然後竟然還有女兒躲過了滅九族,嫁給五阿哥當侍妾(把田嬤嬤的女兒嫁給五阿哥這事兒,冒險與神奇程度極其高)。

5、6、7……

諸多不合理處與雷點槽點並進,最終成型的劇本,上述的很多雷點有的跳過,有的卻繼續保留,可以說,這部《如懿傳》算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成品,演員演得很好,真正拖後腿的還是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