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如果要推薦中文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定佔據首位,有人文的關懷,一種質樸的珍惜態度貫穿其間,尊重勞動,尊重自然,尊重傳統,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而《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看的人不多,我也是無意中發現的,雖然知道這篇文章關注度不會高,不過對《最後的棒棒》導演這種關注底層人民的人,總是充滿敬意,所以還是寫一寫它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作為《最後的棒棒》的導演何苦,從團長轉業回鄉後去當“棒棒”,拍攝這部紀錄片,他也確實是真正的融入到了棒棒這個群體,髒活累活並沒有少幹,和棒棒同吃同住(300月租的房間是其中最奢侈的,最便宜不過60元),導演並不是單純的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敘述的,親身體驗會更加深刻,這種深刻不是那些走馬觀花的人所能夠表現出來的深刻,而這種平凡的講述才能反映真實的事情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其實底層人民生活的一味煽情的紀錄片還是不少的,似乎很多導演只是抱著哀其不幸,怨其體制,甚至隱隱帶有一些凌駕旁觀的心態去演繹那些所謂底層人的生活,而這部中國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沒有任何煽情和矯揉造作的“劇情”,樸實無華,但又充滿活力,真實,豐滿,寫實,有笑有淚,導演的臺詞沒太多描述性內容,大多是在陳述事實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最後的棒棒》居住在這裡的小商小販和手藝人自力更生、自食其力過日子,自力巷的名稱也由此而來。距離自力巷直線距離不到300米的地方,是重慶著名的解放碑商圈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最後的棒棒》人物很多,篇幅有限,所以只說帶何苦入行的師父老黃,老黃也是片中留下影像故事最多的一位,作為一位堅守崗位20多年的資深“棒棒兒”,我以為他是老無所依,沒有家人,只能在自力巷生存,但是不是,過年的時候其他人都在買年貨,而老黃回到女兒家享受久違的天倫之樂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紀錄片里老黃一直為兩件事奔忙,女兒的房貸和他自己的房產證產權,正月十五過後,老黃女兒寬敞明亮的家裡空空蕩蕩,全家人都散了,女婿去了西藏的日喀則修鐵路,親家母在川西的工地做飯,女兒在永川城裡的電子廠上班,與工友在廠區的附近合租了宿舍,外孫子被送到了江津農村的外婆家裡,寬敞的房子沒人居住,但是全家人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套房子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而老黃自己也是有房子的,但是一個房屋產權證斷斷續續辦了20年,每次總是找著這個領導,另一個又不在,需要的關鍵證明總是會少其中一個,來來回回折騰了很久,這一次如此順利辦下來,我在想會不會跟這部片子的拍攝有很大的的直接關係

《最後的棒棒》沒有“劇情”,只有最真實的現實和故事

看過《最後的棒棒》的評價,印象很深刻: 人生的艱難和辛苦並不是這個影片要帶給我們的東西,站在導演的角度你會看到很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同樣你會看到很多,這些影片能改變一個人看待問題的眼光和心境,幫助我們理解那些和我們不太一樣的人,提醒我們不對別人的行為做絕對的價值判斷,讓我們成為更寬厚和謙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