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帶頭大哥」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帶頭大哥”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帶頭大哥”,年齡稍大,比王維李白都大十二歲,詩歌創作和成名都早,又和王維、李白等超一流詩人結成深厚友誼,詩酒唱和,深受盛唐詩界兄弟們的愛戴。

王維在長安和孟浩然交情深厚,在孟浩然歸襄陽時,專門寫了《送孟六歸襄陽》勸他好好回鄉喝酒讀書:“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後來還專門利用工作便利到襄陽去看他。李白更是為他寫了“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等千古名句。對這樣一位終生未仕的鄉下書生來說,不能不是一個異數。而杜甫則對孟浩然念念不忘,稱讚說“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得到詩佛、詩仙、詩聖三位大家交口稱讚,對這樣一位終生未仕的鄉下書生來說,不能不是一個異數。

這主要源於孟浩然詩寫得好,人又特別可愛。

這裡還是主要介紹孟浩然的田園詩。

先看他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估計是一位莊主朋友請他去吃飯,他吃著農家菜,看著鄉村景色,十分愉悅,一高興,還主動說,重陽菊花開放的時候,我再來貴莊叨擾。他就是這樣一位性情中人。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幾句實在清淡高遠,自然天成,展示了老孟高深的功力。全詩至情至性,大得陶淵明詩味。

看下首《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老孟夏日在家中納涼,山光西落,池月東上,忽然想要彈琴,可是朋友不在身邊,沒有知音欣賞。於是懷念起這位辛性排行老大的朋友,寫詩留念並相贈。由於將自己獨特的感受寫進了詩中,普通的景物竟那麼詩意盎然。

看下一首《南山下與老圃期種瓜》

樵牧南山近,林閭北郭賒。

先人留素業,老圃作鄰家。

不種千株橘,惟資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開徑剪蓬麻。

這首詩用了秦東陵侯邵平秦末家貧種瓜的典故。基本上平白如話講了個家有薄田,與老農為鄰,開徑種瓜的故事。表現了農村富裕生活的滿足快樂,順便對先人遺贈表達了感恩之情。

看這首《裴司士員司戶見尋》

府僚能枉駕,家醞復新開。

落日池上酌,清風鬆下來。

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

誰道山公醉,猶能騎馬回。

註釋

司士:官名,州縣屬官,掌管工役之事。司戶:官名,州之屬吏,掌管戶口、籍帳、婚姻、田宅、雜徭、道路之事。

山公:指晉代山簡,他曾經為徵南將軍,鎮守襄陽。山簡性好飲酒,時常大醉,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幷州兒?”

孟浩然雖然終生未仕,但一直和各級官府保持來往,特別是家鄉襄陽的官場中人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一次兩位官員聯袂來訪,老孟拿出家裡自釀的美酒招待。我發現老孟對吃飯的事很在意,吃飯的環境,吃飯的內容娓娓道來,非常舒服自然。落日清風,雞黍楊梅,不亦樂乎!最後用晉代徵南將軍山簡的典故比喻兩位朋友十分妥帖,最後賓主盡歡。

再看《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弊廬在郭外,素產惟田園。

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

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老孟與當地的高士亦有交往。描繪了他日常的田園生活:住在山郭下的草廬中,在曠遠的田園林野間生活。北澗垂釣,南軒樵唱,這樣幽棲的生活,只有高士才能理解呀!全詩樸實無華,悠然自得。

最後看《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遊》。

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徵君。

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餘復何為者,棲棲徒問津。

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

歸來當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採芝南澗濱。

因聲謝同列,吾慕潁陽真。

老孟作為富裕平民子弟曾兩次入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未能考取進士,和王維這種高門大戶子弟得人引薦,輕鬆入仕無法相比。他到中年後對這段科舉經歷有些後悔,寫了這首詩給京城朋友,表達了決心歸隱的心志。但我覺得老孟對田園生活是真心熱愛,進京趕考也就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交代。雖然偶爾發發小牢騷,但他很快就在田園生活中找到感覺,以至後來宰相張久齡出鎮荊州,招他做幕僚時,他也就去喝了幾頓酒,就又回家高隱去了。這首詩對陶淵明表達了敬意,最後表示要過“扇枕北窗下,採芝南澗濱”的生活,而且正式和朋友們宣佈,要追慕隱居穎陽的許由那樣的先賢,追求自由快樂的生活。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得到了當時和後代的高度讚揚。基本風格公認為清、淡、幽、雅幾點。聞一多說,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他的隱士風神與高士性情,讓他的詩別具風韻。雖然孟詩成就不如王維,但能獨標風韻,自成境界。後世王孟並稱,當是公允的評價。

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帶頭大哥”

杜曉明 人間詩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