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志願軍單兵武器,看看戰士們喜歡用哪種武器?

小議志願軍單兵武器,看看戰士們喜歡用哪種武器?

志願軍

志願軍裝備的各種舊雜式步槍因為使用年久,口徑“變老”,狀況不佳。例如1952年2月至10月,從中南軍區調來步槍6862支補充部隊,經檢查乙級步槍785支,丙種步槍451支,四級三等品985支,丁種46支,待修205支,廢品334支,共計2779支不能發往前線,佔總數的40%。另外還缺刺刀330支,佔總數5%。1952年8月份從華東軍區調來仿24式步槍4913支,缺刺刀4373把。

1953年,東北軍區對即將入朝的第1軍的武器進行徹底檢查,發現輕重機槍需修理的達45%以上,發現後立即給予修理,並從庫存給其調換輕重機槍152挺,解決了該軍的裝備問題。

到1953年,志願軍的舊雜式步槍大部分退出一線,調整給防空哨部隊使用。防空哨部隊對這些舊雜式步槍的意見很多。

我國於1951年初從蘇聯進口的36個師的步兵輕武器中,步槍型號是莫辛納幹M1930型。與M1891型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槍管短了(從803毫米縮短到729毫米),採用了簡化工藝的圓形機匣等。這批莫辛納乾式步槍生產較早,歷經二戰考驗,多為戰場回收品,附件都不全,很多都使用過度。朝鮮冬季氣候寒冷,經常把這些槍的槍拴凍住,許多志願軍戰士被迫用腳蹬,部隊反應強烈,給這批莫辛納乾式步槍起名為腳蹬槍,認為還不如國產中正式。從1952年起,蘇聯提供是的莫辛納幹M1944型騎槍,這種型號比較輕巧,威力大,精度高,射程遠,侵徹力強,在冷槍冷炮運用中能起很大作用。據介紹,志願軍著名的狙擊英雄張桃芳就是主要使用這種型號的步槍。因為戰場反應良好,所以我國很快購買了該型槍的模具和資料由國內仿製,成為第一代制式步槍。雖然在近戰中,該槍卻不適用,戰士寧願多帶幾個手榴彈和爆破筒,也不願帶步槍。

蘇制帶71發彈鼓的波波莎衝鋒槍最受戰士歡迎,不論出擊、伏擊、反擊威力都很大。但是我國進口的原裝彈鼓很少,平均每槍不到兩個,在戰鬥中彈鼓損失很大。國內仿製的50式衝鋒槍因為簡化了工藝和結構,不能使用彈鼓,而且射擊時震動大,易將復進簧和插銷簧震斷或震擊。35發弧形彈匣太慢,戰士們創造性地把彈匣託彈簧用小繩拴住,通過彈匣底部,一拉彈簧,壓滿子彈的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根據上甘嶺戰役經驗,衝鋒槍應有大量的備份彈匣,最好每槍七個,在坑道後邊三個裝好子彈前送,攜帶四個。同時,在戰鬥中不易回收彈匣,造成戰鬥結束後彈匣奇缺。根據進入陣地戰後的戰場需求,我志願軍加大了蘇式衝鋒槍在基層部隊的編制比重,以提高近戰火力。

蘇制德普式輕機槍和波波莎衝鋒槍有同樣的優點,但夜間攜槍行動時彈盤易發出響聲,使敵過早發覺。在戰鬥中彈盤損失數量很大。

捷克式輕機槍雖有射擊準確的優點,但口徑老,沒有大量的油潤滑則易卡殼和出故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