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子街道錦城社區有位「剪報達人」 剪報成冊42年 辦展宣講愛國情懷

茶店子街道锦城社区有位“剪报达人” 剪报成册42年 办展宣讲爱国情怀

今年81歲的楊步祥是金牛區茶店子街道錦城社區居民,從1976年開始,他開始剪報紙並裝訂成冊,至今40多年已收集近5000本剪報冊,社區人員稱他是“剪報達人”。退休後的21年來,他用收藏的剪報冊辦展覽近100次,並積極參與社區關工委的工作,以藏品報道向社區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收藏剪報42年

裝訂成冊近5000本

楊步祥年輕時曾擔任秘書科辦事員、科長和公司黨委書記等職,一直在做黨務方面的工作。“報紙對於我來說,就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大事小事都要從報紙上了解,平時我經常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四川日報、成都日報、華西都市報,現在已經離不開報紙了。”楊步祥說。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楊步祥為了悼念毛主席,將各大報紙相關的報道信息全部剪下來裝訂成冊,這便是他的第一本剪報冊子。楊步祥說:“當我把冊子翻開後,又能回憶起當時的各種場景。”

從此,楊步祥便有了剪報紙並裝訂成冊的習慣,把當時的大事要事記錄下來。“上班的時候公司訂了報紙,我就用那些報紙進行收集。後來退休了,就去找報紙,好在社區街道瞭解到我的情況後,每天都給我送。”

老人這一堅持就是42年,至今,他已將報紙上的國內外大事、歷史資料、書畫篆刻、文藝體育、醫療保健、成都市政建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關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反對戰爭、保衛和平等十幾個類型的報道裝訂了近5000本冊子。其中,光是拿白紙做冊子,老人就花費了幾千元人民幣。“剪報紙的話,同樣的報紙至少要用兩份,這樣就可以把頭版和二版的內容都剪下來,否則你剪了頭版的報道貼在冊子上,背後的二版就沒法用啦!”楊步祥笑著說道。老人這些年的收藏冊,現在分別存放在書院街道和茶店子街道轄區的社區辦公室中,方便大家及時分享。

退休不褪色

用藏品開展愛國教育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既然收藏了,就要考慮藏品如何為社會服務。”楊步祥說道。雖然楊步祥現在81歲了,但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自己藏品的展覽會上。從退休至今的21年裡,楊步祥展覽自己的剪報近百次,一邊展覽一邊向前來參觀的居民講述當時的故事。

“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我作為一名黨員還在持續地工作著。”楊步祥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其中也包括參與社區關工委的工作。每年學生們放寒暑假的時候,社區“楊伯伯”就會為青少年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還向社區提議,將資料室中存放的藏品擺放出來,讓青少年學生以及年輕的黨員們參觀學習,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