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一医生错将收礼单发工作群被通报批评,你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制止医生收礼吗?

丿ZouJunWei丶


这件事,必须让它火起来!

从清单中记录数字来看,这一页纸上现金加礼品的总金额不下于四、五万!整个小册子的金额,肯定大于五万,至于具体数字,大家可以想象。


而我国《刑法》第163条规定,犯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受贿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受贿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而医院给这位医生的处分,显然不是因为这位医生收受了病人的礼品,而是因为对这位医生不小心泄露自己收受贿赂事实的警告!让这位医生以后小心一点,以后要保管好这些信息,不能轻易的泄露给别人知道!


不然的话,医院该立即开除该医生,并且通知司法机关来调查此事!为什么医院不敢这样做?相信医院大家都很都清楚!


姜丁粽子


单从数额上看已经属于严重了,几万的的收礼清单已经说明问题了,如果这个礼收了,还做出如此详细的类目清单,这从性质上已经变质了,我们中国人人情往来的的事情也算是一个传统,有些土特产之类的倒也情理之中,毕竟如果是病人家属也确实难免有感谢医生的情况发生,并且这种也属常见。

但收重礼则就脱离了事情的本质了,这有可能是受贿,也有可能是一份多人分成的礼单,再者从该医院的处理方式来看,很大程度上存在一种得过且过,大事化小的感觉,笔者不是怀疑该医院是否存在大面积收红包的这种现象,但实际上也不由不让人感到怀疑,毕竟现在收受红包是严厉打击的行为。

轻则失业,重则追究刑责的,在如此高压背景下,该医院却是轻轻翻过的做法,试问这个医院的纪检委到底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到底是什么样的!要知道这样的事情一曝光,肯定是招致社会舆论的非议的,这样的轻率且无关痛痒的一通报,是在考验群众智商么?我们不是怀疑一切,而是这样的做法值得怀疑。


长安小师爷


收礼我不感到奇怪,能收到礼,这是本事,也是价值体现,这不是问题。

我感到讨厌的是,你收礼就收,但是第一,你别总说自己多廉洁,第二你别去晒你的礼单,第一你有点装大象,第二你有点太傻逼。

我很讨厌总有些人装圣母,这很不好。其实做婊子有做婊子的感觉,当贞妇有当贞妇的纯洁。一个享受肉体上的快乐,一个享受精神上的快乐,不要又当婊子又想当贞妇,这样很不好。

对于这件事,我只能说,现在医生真牛逼,一个节庆的礼金可能就是很多人的年薪。 天天说医生廉洁的又被打脸了,其实,能收到礼也是本事,就好比妓院的头牌,客人上的多,赚的多,绝对是本事一样。

但是,当婊子就要当好婊子,就不要总想着当贞节烈女,不要总想立贞节牌坊。 我觉得这不是个案,只是暴露出来的案例而已,丑事人人有,不露是高手。

媒体报道,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黄某错将自己中秋节的收礼清单发到微信工作群内,涉及多种高档礼品及数万元现金。网传医院对其行政记过,并通报批评。


韩东言


这不过是中国人,尤其是有一定地位和资源的涉公人员的“日常”。

当然,“日常”并不意味着“正常”。

这下,手滑自我曝光了,就更不正常了。

但是,没有曝光的就是没有吗?

或者说,这就是社会生态。


挣脱枷锁的囚徒


有媒体报道,汕头市某医院一科室主任,因错将自己中秋节的收礼清单发到微信工作群,引发舆论关注。据悉,“清单”中涉及多种高档礼品及数万元现金,真所谓想象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切由此陨落。

我们暂且不论涉事医生的“是非”,就“收礼”(非正常收礼,带某种交易的可能)本身而言,似乎在当下的社会中已经早已普遍。求人办事“事儿未半,礼儿先到”早已成为一种“潜规则”,无论是“商业交易”,还是“官场现行”;无论是“医患交互”,还是“师生帮扶”。或多或少,都会被“收礼”扭曲。

事实上,“送礼”和“收礼”如若只是一种交往和人情,应该是一种很美好的存在。只是,一旦将“礼品来往”功利化,很多事情就彻底变味儿。为商者变得张狂,为官者变得贪心,为医者变得慵懒,为师者变得功利,总之黑白颠倒,美好的模样都被非正常的“礼尚往来”给杀死。

不过,这种逻辑之下,“送礼者”多是下级或是“求人者”。与此同时,“收礼者”便是上级或是“办事者”。总之,“收礼者”为“送礼者”开后门,走捷径。彼此命脉统一,利益捆绑,真所谓“荣枯相伴,不离不弃”。

当然,我们很清楚,在他(她)们的“礼尚往来”(非正常)中,蕴藏着很多危机。无论是“送礼”,还是“收礼”都潜藏着很多实质性的扭曲。所以,无论是“送礼方”,还是“收礼方”都会有一本“关系账单”,里面记载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礼尚往来”。

就如“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中的科室主任,从某种意义上,应该是“礼尚往来”的获利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被“礼尚往来”无情的捆绑。坦白讲,“收礼”是要办事的,要不然收什么礼。于是,记清楚“礼单名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以“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为引子,结合民间“礼尚往来”的习俗,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礼单日记”和“市井规则”的形成,以此直面“关系之外”的人情,以及“利益驱使”下的幽暗。

其一:用“形式主义”填补“关系羸弱”本就是牵强附会。

撇开“行贿”、“受贿”意义上的“礼尚往来”,就生活中的“形式主义”送礼或收礼,基本上也是较为羸弱的。比如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来往,基本上还是维持着“乡土社会”时期的关系模式。人们平日里基本上无交流,只有逢年过节,红白事宴,才会相逢。

过节当然就会“送礼”,一般是晚辈给长辈送。但这里面有个微妙的插曲,虽然是晚辈给长辈送礼,但也是晚辈子女之间的“互送”,本质上讲也是“谁家也不欠谁家的”,这种情况下,但凡某一方的子女出现懈怠,就会引发关系破裂。

所以,很多时候,要是以实质性交往看关系链,民间的很多关系真的是“不堪一击”。有时候,哪怕是“随礼”少一百元,“送礼”少一盒蛋糕,就可能导致关系破裂,着实让人感到无力。这就是为何,西方社会对东方社会中的人情礼往比较看不上,就是因为满嘴主义,一肚利益。

其二:非正常的“礼尚往来”都是私底下运行,但是目的性却很强。

一般而言,非正常的“礼尚往来”都是见不得光的,也正如“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中的科室主任一样,因为“礼单”败露而被讨伐。事实上,讨伐的原因,并非因为败露本身,而是因为“礼尚往来”的不合法。

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中,这种潜在的“礼尚往来”较为普遍时,就好像本质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败露。当然,这种“礼尚往来”还是比较功利的,目的性的。无论是“送礼者”,还是“收礼者”,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收礼”如果不办事,自然就会被“抓把柄”;“办事”如果“不送礼”,好像就不怎么踏实。这种较为心虚的处事逻辑,已经越来越严重,正被人们所实证,也被人们所厌恶。只是,在人们可触及的范围内,又显得无可奈何。

其三:热衷“记录礼单”,多半是怕“物化”的关系破裂。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红白事宴的礼单都见过,就是记录各家随礼的一本帐。表面上看,是为了给“随礼者”一个名分,但本质上还是为确切“物化的的关系”。因为,人们很清楚,如若礼单记不清楚,在未来的关系互动上,很容易留下话柄。

简单来说,别人给你“随礼”,你没有记住,在之后的“回礼”中就容易出现不对等。虽然,人们常讲“礼不重要,重要的是情谊”。但是,绝大多数人,真的是很看重礼数的,但凡有差池,就会显得不高兴,或者日后薄凉。

这种逻辑的作用在非正常的“礼尚往来”中,就可能是手中的把柄,“不办事”有可能遭到反扑。所以,如“收礼清单发错工作群事件”中的科室主任,在某种意义上“记录礼单”,就是为厘清关系,也是为防止败露。

只可惜,该败露的终究败露,虽然人们将“错发”看作是触发的源头,但本质上的败露,还不是因为“礼尚往来”的“不正常”?或许,类似的“科室主任”还有很多,但这不代表这位科室主任就是“无辜的”。当然,作为全社会,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儿。


姬鹏


医生错发收礼清单,“手滑”源于没节操。“医生错发中秋收礼清单”事件引发热议,仅从该医生“手滑”可以判断,他在医务工作中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因为他为“医得”丢了“医德”,还有什么节操可言?

在上述清单中,黄医生所收的礼物包括中华香烟、海参、轩尼诗、杯莫停等各种高档礼品,光现金部分不低于38000元,收礼总价值超过10万元。黄医生非常细心,不仅记录下了所收礼品的种类和名称,还记下30多个送礼人的名字。

仅仅一个中秋节,就能收到价值十万元的礼品,那么,一年下来,黄医生岂不是收礼收到手软?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黄医生收了这么多礼品,还记下送礼人姓名,难道不用回报吗?作为科主任,黄医生想必有权力回报,具体的方式不得而知,但肯定能让送礼者觉得,送礼送得有价值,否则,谁还会送?

既然送礼就能区别对待,优先对待,那么,毫无疑问,那些不送礼的患者,就没有资格享受这位黄医生以及他所管科室的热情服务,甚至付出比送礼大得多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送与不送的区别,才能“倒逼”患者送礼。

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白衣天使”,黄医生把白大褂当成了藏污纳垢的面具,他昧着良心收礼,不惜牺牲广大患者的健康和利益。他没有因此感到愧疚,反而沾沾自喜,乐此不彼。对这种抹黑医生整体形象的“老鼠屎”,黄医生所在的医院并不想“清理门户”,只是给予他行政记过处分而已。这种罚酒三杯的做法,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事实上,黄医生收礼超过十万元,已经涉嫌受贿罪,医院应该把他扭送公安机关才对。当地纪检部门也应该积极介入,不仅要彻查黄医生,还要顺藤摸瓜,把其他收礼者一网打尽。

近年来,医患矛盾愈演愈烈,说到底,问题出在医生而非患者身上,而医生的问题又出在“医德”上。可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医德谈医德,无法解决问题。破解医患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收入机制,让医生不必为了维持生活而不惜昧着良心捞钱。另一方面,在保障“医得”的同时,严格规范医德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高价药、过度医疗、吃回扣、收红包等败坏医德的行为,从而扎牢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李蓬国一针见血评论


这个无解,真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a24ed6211436eea9ea82da77a4f8bc9\

村野美食


汕头附一当年就我爸住院时,给医生送的礼品绝对价值五位数!!医患矛盾,说白了就是这么来的。不给管你死活,给了也是看天死活!不知道李老先生看到会作何感想?他是为潮汕谋福祉的人,愿他长命百岁


斯哥哥6


说实话,有些患者真心实意的想感谢感谢医生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个事实也不能不说说的,送礼了送卡了就会很快的安排做手术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的!身边的朋友好多的都是这样子做的!没有好办法制止医生收礼的!!!


圣山一佛尊天法师


∵我认为收礼是人之常情。关健是你有疾病到医院找医生,也着收礼这就不行了。这是习惯了吗?我曾经有体验过,算是地方腐败,希望不能不要再习惯了吧,将心比心,有点点小错误也就算了吧,还要“为人民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