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管理「一體化」 監督「無盲區」

管理“一體化” 監督“無盲區”

——藍山縣紀檢監察派駐機構一體化工作綜述

唐基勇 劉壽騫 楊雄春 雷 敏

“最大限度體現派駐機構‘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充分發揮派駐機構的‘探頭’和‘前哨’作用,全面推動派駐機構盡好責、履好職。”藍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魏勇波在2018年第一季度點評會上強調。

今年以來,藍山縣以“先行先試”的姿態,積極推進派駐機構一體化建設,有效整合派駐機構紀檢監察力量,實行人員一體管理、片區一體劃分、工作一體推進、責任一體壓實,形成了上下協同、一體行動、整體提升的派駐紀檢監察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執紀監督監察整體戰鬥力。

截至目前,全縣13個派駐機構共發現監督單位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127個,開展提醒談話750餘人次,處置問題線索69件,立案59件,結案33件,比往年同期分別增長64.29%、84.37%、94.12%,擦亮了派駐監督的“探頭”。

人員一體管理,破解“角色錯位”之惑

藍山縣紀委監委探索實施“人員一體管理”,採取綜合派駐和單獨派駐相結合的方式,向55個縣一級黨和國家機關、39個授權監督單位統一派駐13個紀檢監察組,選優配強派駐幹部47人,將派駐機構的人、財、物、事脫離駐在部門,由縣紀委監委直接管理,派駐幹部與委機關幹部實現由“分灶吃飯”到“同鍋吃飯”,大大增強了派駐幹部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圓珠筆2盒、優盤3個、文件夾4個……這些小東西我們都不再從駐在單位拿了,這就意味著我們派駐機構擺脫了對被監督單位的依賴性,《派駐機構後勤保障管理辦法(試行)》的出臺,幫我們挺直了腰桿,擺正了位置,增強了身份歸屬感和認同感。”近日,該縣紀委監委駐縣住建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楊建彪到縣紀委監委報賬,深有感觸地說。

為加強統一管理,該縣紀委監委出臺《派駐機構後勤保障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派駐機構在縣紀委監委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派駐機構幹部選配錄用、選拔任用、輪崗交流、教育培訓、考核獎勵、日常管理以及紀律與監督七個方面,均由縣紀委監委統一調度安排。派駐機構幹部工資、福利由縣紀委監委機關同等同級發放,下鄉出差、學習培訓、外出辦案、加班用餐等按縣紀委監委相關制度執行,辦公場所、辦公用品、辦案設備和辦案用車等由縣紀委監委辦公室統籌協調安排。縣紀委監委結合日常考核和年終考核,從工作實績、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和個人加分四個方面將考核指標量化,對派駐幹部和機關幹部實行同步考核。派駐幹部考核結果與機關幹部考核結果同等運用,作為評優評先、績效獎勵和推薦交流的重要參考依據。

片區一體劃分,

破解“力量分散”之憂

“我們一個組只有4個人,監督單位卻有9個,監督對象達300餘人,既要參加駐在部門的相關會議,又要開展日常的監督檢查,還要查辦相關違紀案件,光靠一個紀檢監察組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上任之初,藍山縣紀委監委駐縣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黃錦平說道。

針對紀檢監察組人員分散的實際情況,該縣積極探索聯片協作機制,按照“適當分類、整合資源”的原則,將全縣13個派駐機構劃分為3個片區協作組,實行“1+2+N”運行機制。每個片區協作組設組長1名、副組長2名,紀檢監察室對口聯繫派駐機構若干個。以協作組為基本作戰單元,嚴格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由縣紀委副書記、縣監委副主任擔任,副組長由縣紀委常委或縣監委委員擔任。

協作組負責對本組各派駐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工作考評和日常管理,並組織各派駐機構聯合開展監督檢查、辦信辦案和綜合調研等工作,在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排查重點問題線索、查辦重要疑難案件時,由副組長在協作組內統一調配人員,若力量不足需外組配合,則由組長提請縣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協調解決,確保派駐機構各項工作同步推進、同頻共振。

通過優化組合現有派駐力量,強化集中管理和指導,變“單打獨鬥”為“兵團作戰”,有效延伸了縣紀委監委的工作“手臂”,凝聚了派駐監督合力。

工作一體推進,破解“人情干擾”之困

“請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將兩節前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報送至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中秋、國慶兩節前夕,藍山縣紀委監委組織各派駐紀檢監察組開展多輪次、交叉式明察暗訪,緊盯“四風”問題易發多發的節假日和重要時間節點,緊盯駐在單位一把手、班子成員和重要股室負責人等重點崗位,緊盯“三重一大”、審批監管、工程招標等重點環節和重點部位,實行“貼身式”、“嵌入式”監督,把監督的觸角延伸到最前端,嵌入到權力運行全過程,保持反“四風”高壓態勢。

為破解派駐機構被動發現問題和被動處置問題這一困境,藍山縣制定監督執紀工作流程圖,從規範工作環節入手,最大限度減少“人情干擾”。縣紀委監委案件監督管理部門將問題線索分流至協作組後,協作組召集各派駐機構負責人對問題線索進行集中分析研判,明確承辦機構、承辦人及辦結時間。派駐機構按照線索處置的“四種方式”提出處置意見,報縣紀委監委執紀監督專題會議審定,避免問題線索私自留存、擅自處置等問題的出現。在查辦案件時,根據案件緊要性、關聯性以及複雜程度,由縣紀委監委統一調度,指定相關協作組集中優勢兵力突破案件,確保案件辦理質量和效率。

“今年3月份,我們組與第一協作組的駐縣住建局紀檢監察組和第二協作組的駐縣公安局紀檢監察組合作,及時核查了異地醫療垃圾非法傾倒問題,事後對履行監管責任不力的2名責任人進行了問責,這種聯合辦案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第三協作組的駐縣政府辦紀檢監察組組長李雲發感慨地說。

為加強案件質量把關,該縣還實行片區協作組、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縣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會議三級審核機制。各派駐機構自辦案件或縣紀委監委授權辦理案件,先由協作組牽頭組織相關紀檢監察室、派駐機構進行初步審核,然後報案件審理室嚴格質量把關,最後提交縣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會議審定。今年以來,派駐機構經三級審核辦結案件33件,糾正證據不足、程序不當等問題137個。

責任一體壓實,破解“苦樂不均”之弊

“清單沒出臺前,少數紀檢幹部覺得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對主責主業工作持觀望態度,進展也不大,現在我們釐清責任,工作更有動力了。”駐縣委組織部紀檢監察組組長鄧從章深有感觸地說。

為打造“定責明責、督責考責、用責問責”為一體的完整閉合式責任體系,藍山縣紀委監委與派駐機構簽訂《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書》,片區協作組與聯繫派駐機構簽訂《年度目標任務書》,以“簽字背書”方式,給派駐機構定職責、下任務。同時,出臺《派駐機構工作職責清單(試行)》,列出32項任務清單,倒逼派駐機構主動作為。

制度的出臺幫助派駐機構釐清了職責,但具體的履責情況如何,還得靠“檢驗”。為此,藍山縣紀委監委對派駐機構履責情況實行不定期督查、重點抽查、一月一報告(通報)、一季度一講評、半年一考核,採取半年和年終結合日常檢查、工作月報、季度講評、述責述廉、民主測評等措施,對派駐機構進行綜合考核,根據成績對相應的派駐機構進行獎懲。

在今年的半年考核中,駐縣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等4個派駐機構被評為先進。今年7月份,縣紀委監委對延遲報送工作月報、執紀審查推進緩慢的5名派駐機構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